倾听浑河 ---跑游天下之沈阳篇

浮尘

2025年9月11日乘坐石家庄到沈阳的高铁一路向北。<br><br> 白露节气已过,下半年马拉松赛季到了,沈阳马拉松我有幸中签,带着老妻和两岁的外孙女登上了火车。带淘气的外孙女第一次乘坐高铁,闺女女婿担心孩子太小,火车上不听话,吵闹到乘客。我信誓旦旦地说,肯定没事,咱们孩子表面调皮,实际乖巧,不是那种哭闹不止的拧孩子。果然如此,在座位上玩耍了两个小时,12点刚过就在我的怀抱中熟睡了。 今年是我跑马拉松的第三年,在前两年跑了山河四省(冀晋鲁豫)的省会和京津两市后,开始跑向全国了。上半年跑了苏州马拉松,下半年第一站来到了沈阳。 实际上用两三天的时间游历一座城市,用实际到访的形式去了解、体味、熟悉一处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文脉、地理山川、沧海桑田、古往今来是远远不够的。奈何怀中有孙、兜中米少,只能趁着跑一场马拉松的机会,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去实现了,这就是跑圈流行的“跑马游天下”旅游模式,只不过我每跑一城总喜欢留下几行文字。 9月14日是礼拜天,沈马开跑的日子。一般情况下,全国的马拉松比赛的日子都会定在星期天。提前两三日到达,先游玩再参赛,因为跑完42.195公里后往往双腿酸胀,浑身疲惫,只能休整了。 火车出山海关,沿着辽西走廊疾驰。铁道两侧原野平阔,黄绿的稻田如毯似缎,丰盈的河水缓流如鳗。过盘锦北站火车直趋东北第一大都市---沈阳。 14日晨5时起床,排空,照例不吃早餐。短裤背心穿上身,登上跑鞋,沿富民南街辅道小跑向北,6时到沈阳奥体中心南门浑南中路的起跑点。真没想到来的有点早,路边,检录区只有零星的工作人员。场外晃荡了一个小时,7点入场,气温17度,天空沥淅了几滴雨,天气预报说今日有雨且有风,来时告诉老婆不要来现场了,在宾馆看护好孩子。7点20一罐红牛,两袋能量胶下肚,顺服了两粒盐丸。 激动人心的国歌唱完,无人机飞上了头顶,人们在欢呼声中迎来了发令枪声。人流涌动,沿着浑南路向西,我心里盘算着以440--450之间的配速争取跑到35公里,最后PB1分钟就行了。人流拐上彩霞街,2.5公里跑上南堤西路,沿着浑河南岸的绿道奔跑。 2025沈阳马拉松参赛规模20000人,其中马拉松8000人,半程马拉松12000人。规模不算大,赛道就不会太拥挤。我的参赛号是A0919,吉祥号码为我助力。 沈阳马拉松的主要赛道就是沿着浑河两岸的景观绿道跑,似是重点向跑者展现浑河的壮丽景色和淼淼水势以及两岸都市的繁华。 浑河古称“沈水”,沈阳古城在沈水之北,故名“沈阳”。浑河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浑河是沈阳的母亲河,自古至今以丰沛的水源,宽厚的胸怀,热烈的情感滋润着这片土地,哺育着代代生灵。 东北黑土,盛京沈阳,熟悉而陌生,熟悉是因书本,因影视,陌生是从没机缘到来过。想一想年轻时走的地方哪次不是走马观花,仅在知名景点走一遭而已。认认真真地准备,踏踏实实地巡游,以脚步实实地去感悟每一座城市的今世前生,历史文脉,市井民生只是闲了下来,开始跑马拉松才实现的。跑马游天下真是一种可以弥补遗憾,充实自我,遍览山河的好方式啊。 9月12日一早便迫不及待地打车前往沈阳故宫,这是清朝两位开过元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建造、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是中国仅存的两大皇家宫殿之一。推着婴儿车随着人流在宫阁里,院落间依次游览,偶尔听几句导游的讲解,这是谁谁住过的房间云云。出的宫门,再回望颇具汉室皇家气派的沈阳故宫,女真蛮人什么时候被同化归化的,它400年前盖的宫殿完全抄袭了北京明皇城的式样。为什么他们早被汉文化同化了,却偏偏死抱着那一根又丑又短的小辫子不放呢。 实际上当你去过北京故宫游览,沈阳故宫就真没什么可看的了,沈阳故宫分东路、中路、西路,游客从中路进,大多从西路出,大概只有三重院落,小而薇。只是西院的文溯阁藏书楼引起了我的兴趣。 已经完全汉化的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年间召集人工,萃中华四千余年之文化,编纂出恢宏巨著《四库全书》,敕建四库七阁以藏之。沈阳故宫文溯阁便是藏书的天下七阁之一。时至今日,七阁藏书毁损各半,大家熟能而详的是圆明园文源阁藏书被八国联军焚毁劫掠,殊不知江南三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却是被太平天国的神勇们焚毁的。只是不知为何沈阳文溯阁所藏之《四库全书》于1966年移交给了甘肃省图书馆。 9公里上了胜利桥,所见浑河流水平缓,河面宽阔,船舶几艘达达航行。咦!浑河里竟然可以行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两岸绿树茂盛,缓坡处茵茵草植,曲径通幽。浑河两岸被沈阳市打造成了景观公园,供人们闲暇休憩游乐。 拐进浑河北岸生态公园的绿道上,沿着曲弯的河道一路向东。虽在绿荫下奔跑,但9月中旬的温度实属不低,二十七八度算是高温吧。我将配速控制在440--450之间,遇见配速适宜的跑者就跟跑一段,尤其跟着小香风总是那么的轻松。 读明史一直有个疑问,朱元璋打下了天下,朱棣驱逐了蒙元势力,整个明朝大修长城,自始至终都在抵抗,防御着蒙古草原上的蒙古人,怎么在明末突然女真人崛起了并很快入关夺取了汉家的天下了呢。 这就要问问浑河,也许能找到答案。 大明朝驱逐了东北的蒙元残余,对当地的女真部落实行羁縻政策,所建立的边防卫(所)负责人都由女真部落首领兼任,派驻东北的大将军往往对部落之间的倾轧、兼并采取默认的态度,利用部落间的矛盾实施统治策略。至明末期,游牧到浑河上游的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逐渐崛起,而明朝自永乐30年不理朝政开始,国运急转而下,至崇祯时已病入膏肓了。李自成横扫天下直入北京,实际上没有打几个大仗,都是明军望风而降。而东北的努尔哈赤也趁势连克明军。 得势之后的努尔哈赤于1625年迁都浑河之畔的沈阳并开始营建宫殿。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负伤而亡,皇太极继位。1634皇太极改沈阳为“谋克敦”,汉文写作“天眷盛京”(简称“盛京”)。后用5年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称帝,改国号为清。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顺治继位。1644年李自成在北京吃了42天饺子,大将刘宗敏霸占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为红颜一怒带领清军入了关,沈阳故宫便成为了陪都行宫。 沿着浑河绿道向东奔跑,不时有欢呼的人群助威,还有群众擂鼓节目助兴,作为严肃跑者,每一场赛事我都想跑去好成绩,对路边诱惑的吃喝补给也是忽视而过。在林木稀疏处,透过林荫望向流淌的河水,我向东,它往西,不由得逆流追思。 努尔哈赤被明朝大军追击无路可逃,手下出谋,人马在上游来回趟踏河水,下游的明军突然发现河水浑浊,马粪随流,不知女真人马多少不敢贸然追击,使女真兵民逃出生天,自此沈水便成了浑河。 400年前的平和年代,浑河上的码头错列,商贾云集,沈阳一地商贸渐荣。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全长5公里的浑河两岸,辟为皇室专用地,以此拢聚王气,延承龙脉。清王朝皇帝东巡祭祖必游浑河,民间也有“纳皇气,镇太平”之说。 清代诗人戴梓在《浑河晚渡》中云:“暮色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外,钟声咽戍楼”。 游毕沈阳故宫,便来到“大帅府”张学良故居参观。故居的参观无非是一片中式传统院落加中西合璧小洋楼的民国建筑。游客感兴趣的是主人的历史过往、丰功伟绩及抽烟纳妾等八卦。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官邸及私宅,现在主要展示张学良的一生事迹,而张学良的能力远远不及其父张作霖。 人说张作霖是土匪出身,实际上是受乡绅之约组建的民团,不同于呼啸山林拦路打劫的匪民。其人矮小,相貌温弱,与土匪恶霸形象截然不同,其略通文墨,善组织,强领导,义结政工商首领,讲谋略,善机变,一步步掌握了东北的军政大权。他巧进省府控军权一事很能说明问题。辛亥革命爆发后,沈阳新军也在谋划革命,清朝遗少赵尔巽想利用旧军对付新军,张作霖得知消息,竟无令自带军队开赴省城,协助赵尔巽搅乱了革命党人的计划,维护了清朝在东北的治理,这在当时各省纷纷革命起义形势下实属罕见特例。 都说张作霖统治东北,阻止了日本的势力蔓延和侵略,真是胡说。张作霖和袁世凯一样,都是顽固的守旧派,其作为大大阻碍了历史的进步。他是日本人的朋友,靠着日本人的势力和帮助掌控了吉黑辽才成为了真正的东北王。只是他的利益和日本人冲突时才抗拒日本人,是个不太听话的日本顺民。这一点也不被年轻的日本军人所容忍,结果被炸死在了沈阳近郊的皇姑屯。<br>  张作霖被炸身亡倒逼张学良做出东北易帜的决定,实现了民国的统一,这是大出日本人的意料的。 花花公子张学良以正面评价终其一生,其贡献主要有二,一是易帜结束了国家的分列状态;二是实行“兵谏”,促成了全国的抗战的局面。实际上其军事能力有限,逢战必输,没打过几个胜仗,也无多大的政治抱负,称不上政治家。但是对得起“民族英雄”的称号。其性情颇具项羽之风,讲义气豪气,具贵族气节,召女人喜欢。人说他是吃喝嫖赌抽全占且长寿的典型代表,岂不知其后半生是在读书修行,礼拜寡欲中渡过的。 在浑河绿道上曲折突奔,道路并不十分平坦,小起伏连续不断,慢慢消耗着跑者的体力。28公里又吃下一只赛速饮和能量胶,29公里折上新立堡跨河大桥,30公里奔跑在长桥的坡面上,速度渐掉,31公里下桥忽遇顶风,配速掉至5分半,32公里沿着浑河南岸绿道向西奔跑,我却无力提速了。既然PB无望,那就不能对不起补给站的补品了,所以就开始逢站必停,补水吃香蕉顺带吃两口点心或肉肉。掏出手机拍上几段视频留作纪念。 沈阳市井的繁华,突出表现为有多条各有特色的热闹的商业街:中街、太原街、小河沿街、西塔朝韩文化街、中山路欧式风情街、西关清真美食街、三经酒吧街、五爱市场等。这些都是年轻人的天堂,我们沿着中街溜娃闲逛,专门吃了老边馆里的蒸饺,望了一眼刘老根大舞台,顺带参观了南关大教堂。 9月10日,跑前一天,一大早打车来到望花南街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9月份到沈阳不参观918博物馆(我觉得称纪念馆更好)那就对不起抗战时期死去的三千万中国人的魂灵啊。纪念馆顺着马路条形布局,上下车很不方便,我想为什么不找个开阔的地方或者在北大营旧址上建设呢。纪念馆里主要是图片、文字介绍百年前左右的中日历史及东北的抗日斗争,还有部分实物展览。很想到北大营营房旧址去参观由于时间原因作罢。 原来说八年抗战,是从卢沟桥事变开始算的,实际上那之前日本已经占领了东三省及华北部分地区,现在又有提法说是14年抗战,这就是从九一八事变算起了。其实在此之前日军早在中国土地上盘踞很多年了。甲午之战后日军开始染指中国。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中国,其中就有日本兵。庚子之后俄罗斯在中国东北得利最多,引起日本不满,结果1904年日俄在中国东北交战,清政府宣布中立。俄罗斯战败,日军正式进驻辽东半岛和南满铁路沿线。这真是愚民义和团没事添祸乱,清政府无能埋祸根呐。 纵观中国史,古代北方民族是袭扰中原的主要敌人,在东北,契丹辽在此犯事,女真金及大清仍是在东北犯事,日本也是自东北进了中原。以后除了海疆海防,东北仍不可大意,东北贴近贼心不死的日本和对土地贪婪无比的老毛子呀。我给出的破解之法就是吉林通海,收回长白山以东图们江出海口以北沿海之地,开港通商、屯军,抄切日本北方,斩断老毛南下海路。这样战略上既遏制了日俄,吉林又成了沿海省份,货轮直达东南沿海、东南亚、日韩澳洲美洲,东北经济不腾飞都难。 跑在浑河两岸,以脚步的节奏倾听流水的律动,望着平缓的流水追忆往昔。改革开放之前,沈阳主城区还在浑河以北,浑河以南算是远郊了。当时的沈阳可是比现在更牛逼,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其工业实力国内一流。小日子独霸东北几十年,也给东北留下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东北作为最早解放的地区,解放后许多工业项目又落在了东北。三线建设时期,从东北疏解的工厂有多少成了全国各地的骨干企业。现在沈阳仍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沈飞生产的歼--11、歼--15、歼--16保卫着祖国的边疆,沈阳机床也是中国的骄傲。 现在的浑河南岸早已是高楼林立,商业繁荣的浑南区了。但是沈阳和全国的北方城市一样,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放慢了发展的脚步,眼瞪着深圳的崛起,广州的发展,杭州的成长,重庆的牛逼。沈阳遍街叼着香烟的年轻女士也揭示了这座城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遇到过的阵痛和当下的迷茫。 凭吊了沈阳昭陵,已没有时间去游览“怪坡”、“鸟岛”和参观沈阳博物馆了,尤其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没有参观有点小遗憾,中国工业博物馆由原沈阳铸造厂厂址改建而成,展示了我国工业尤其是东北工业的发展及成就,里面好多工业实物值得一览。<br>  工业博物馆讲述的是已经的过去,沈阳甚至东北的未来呢。 <p class="ql-block">  跑至40公里,遇到四川眉州一同龄跑友,边跑边聊,互加了微信,相约有机会再跑。还有两公里拐上天赐街,向南。最后以3小时40分56秒顺利完赛,8000名选手中排1291名,至于谁得冠军谁是亚军我从不关心。</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跑过的第12场全程马拉松。</p> 当坐上高铁,离开沈阳,又望见了大片的黄绿色的稻田,盘锦大米也是很有名的。一片片水田池塘,制氧机突突地制造者水花,水里的鱼儿一定大而肥吧。6点钟,车窗外夜色已呈朦胧。车过锦州,电影《辽沈战役》中,林彪铁青着脸,对着参谋长刘亚楼说道:“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的画面浮现在眼前。白雪黑土,血雨腥风,战争是何等的残忍。77年后我携妻抱孙,跑马游天下,又是多么的幸福啊。 车上刷抖音,见有人发视频,下午5点沈阳浑南区狂风大作,大雨随风而至。沈阳马拉松的组织者真是有幸,比赛结束,收拾停当,昨日预报的大风终于来了,大雨也来了,不是给跑者搅局,来为全国各地众多的跑友送别! 沈阳城市的由来:辽神册六年(921),设沈州并建城。元贞二年(1296),改沈州为沈阳路,重筑土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沈阳”为地名的称谓。明洪武十九年(1386)设立沈阳中卫(又称“沈阳卫”)。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顺治十四年(1657),于盛京置奉天府。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盛京为奉天,建奉天省,省治奉天府。1913年,民国政府废府改县,奉天府改为沈阳县。1923年沈阳建市,称奉天市。1929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奉天市改称沈阳市。1931年沈阳沦陷,1948年11月沈阳解放。2025年9月,本人跑马游天下至此。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你好,沈阳!你好,浑河! 2025年10月1日于鹿泉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