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格尔木一个位于青海省西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脚下的一个县级市。隶属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距离青海西宁约六百多公里,距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约300多公里。格尔木1966年3月改设格尔木县,1980年6月改设格尔木市。格尔木在蒙语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市区所在海拔2800米。</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以前我对其没有了解,甚至它属于哪个省哪个地方都不知道。没查询和没到之前知道的就是孩子讲来听的一些内容。这里还不得不表扬一下孩子,他知道的内容还真的比我知道的多。我真正了解的还是这一次。有幸现在信息发达,要是在十多二十年前,去格尔木往哪个方向走我都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这次孩子报了登玉珠峰雪山的登山活动,这时我才认真的去了解了一下这个地方。经过了解和查询才知道玉珠峰雪山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境内。知道个大概,但不知道离青海省会西宁到底有多远。这次去了才知道到底有多远。</p> <p class="ql-block"> 出发前先在网上搜了去的路线和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查询才知道去格尔木在云南方向没有直搭的飞机,坐动车或高铁太远,所需时间太长,转来转去长达二十多个小时以上。飞机昆明也只有飞西宁的飞机。左查右查,从芒市出发只有飞到西安,从西安才有直飞格尔木的飞机。距离虽远,但坐飞机从芒市出发当天夜里九点多就能到达格尔木。只是从芒市到西安要飞两个半小时,从西安飞格尔木也要飞两个小时。时间再长加上中转的时间也没有坐高铁所用的时间多。</p> <p class="ql-block"> 攻略完成说走就走,在芒市十一点起飞,下午一点三十分到达西安。中转停留了五小时五十分钟,晚上七点二十五从西安起飞,夜里九点五十到达格尔木机场。旅途顺畅,飞机都是准点起飞,准时到达了所要到达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经过途中近十个小时的飞行与中转,我第一次走进了格尔。在出发前听孩子讲“格尔木是青海省第二大城市,此地也叫兵城”。还真是这样,当飞机落地,去往城里住的地方,中途在车上就能感觉得到,此城灯光明亮,街道宽广整洁,城市楼宇建设也是一派现代化景象。</p> <p class="ql-block"> 孩子讲得第二大城市与兵城我都相信,因为孩子要去他首先也做了许多“功课”,也了解很多有关格尔木的相关知识。比如他了解去往玉珠峰的路线,第一天到达西大滩,到达西大滩有多远的路程,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走多长时间;第二天要到大本营,大本离西大坡又有多远。甚至了解到每个驻足点的具体海拔有多高。比如他说大本营海拔有五千一百米,以及玉珠峰属于国家登山队的训练基地,甚至是国内惟一一个登雪山的训练基地。他了解的这些我还自愧不如,我还真的没有了解得这么仔细。后面我了解到大本营有老的和新建的,老的在五千以上,新的在四千九百米之处。</p> <p class="ql-block"> 孩子去过云南过香格里拉哈巴雪山,去过四川四姑娘山的大峰。两个雪山成功登顶了四姑娘山的大峰。哈巴雪山虽然没有成功登顶,但在几次登雪山的过程中都没有高反,这次去玉珠峰在大本营出现了高反。当他下撤回格尔木时,感觉他心里非常的内疚,我还是引导他讲了他的许多体会,特别是正向的体会。因为只有体会了才会有收获,即使没有成功,但也要看到自己的成长。登雪山本来就又难,能有勇气去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花费虽然花费了一点,但很多体会用金钱都难买到。去了也值了。</p> <p class="ql-block"> 到了格尔,我留在格尔木市,没有与孩子同行,不管几天,不管登顶成功与否,引领他自己去面对。成不成功,那都是成长。对格木的了解,孩子讲的都非常准确,了解得也非常仔细与深入。我留在格尔木市,在格尔木逛逛,这才真正地对格尔木有所了解。</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青海第二大城市。但格木为何叫“兵城”,这让人有点不能理解。我一个人在格木住留了两天对此也了解不多。在网上搜了一下,也与当地人聊过,也没有获得关于“兵城”这种称呼的历史来源。虽然没有更多信息,但在各种聊天中还是有些了解。格尔木,听当地一个中年人讲,这个中年人与我岁数差不多。他讲他听他的父辈和爷爷辈讲,格尔木以前什么也没有;在现在格尔木市所在的地方根本没有什么人居住。他还讲,他是七几年五六岁来到这里,那时见到的就只是少了又少的几个“窝棚”。看上去是窝棚,其实那就是居住于此地人们的家。</p> <p class="ql-block"> 聊天中了解到的不一定准确,但在格尔木的两天我出城去走了走。坐车去了与城相距五十公处的察尔汗盐湖。盐湖号称青苹果湖或是青苹果色,非常漂亮。在去的一路上见到的全是一片荒凉,出城不远目之所及全是盐碱之地,草木不生。离开后,我们从格尔木坐动车到达西宁。这一走才知道,一路全是戈壁滩,甚至还有大片的沙漠。过了德令哈才能真正见到树和绿色,以及广阔的草原。走过后,终于明白格尔木以前为什么很少有人居住。据当地人讲,格尔真正人多的时候是从一九五四年修建青藏公路开始。另外一个人口增加的时间是在一九六五年,这一年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大量的知识青年与复转军人来到了格尔,投身于格尔木的建设。第三个人员来往最多时间就是青藏公路修通后,格尔木是进入西藏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中转站。所有进藏的人都要在这里住足,休息,中转,适应。现在的青藏铁路从此经过也这样。火车在此停留时间最长,要把电动火车头更换为内燃机车头。然后,向西藏出格尔木车箱就要开始供氧。因为出格尔木市五十多公里后,火车就要驶入昆仑山脉。过了昆仑山就进入了可可西里。这些地方海拔都在四五千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 青藏公路修通后,给格尔带来了繁华。更早以前这里不是县也不是镇,也不叫格尔木。《格尔木》这个名是穆生忠将军带领部队在此修筑青藏公时取得。格尔木为什么叫“兵城”当地百姓也不道,可能就与青藏公路修筑,以及生产建设兵团有关。修路和建设兵团来了很多解放军,所以叫“兵城”。同时为了纪念修筑青藏公路,格尔木市还修建了一座慕生忠将军楼。我没有去过,听宾馆老板讲“他去了将军楼,才真正了解了青藏公路的修筑历史,了解了修筑青藏公路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 将军楼我没有去过,为自己留下了一些念想,但我用了一天时间去了察尔汗盐湖。去了之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格尔木又叫“盐城”。以前听说过青海的茶卡盐湖,没听说过察尔汗盐湖。听宾馆老板和孩子讲察尔汗盐特别的漂亮,号称是上天掉在格尔木的一颗青苹果。去了才知道真的是这样,一切都不是传说。</p> <p class="ql-block"> 去察尔汗盐湖,我花了三百元包了一辆滴滴,来去一共一百一十多公里。师傅比较客气,也讲了许多关于格尔木的历史。他们也是从西宁迁入的住户。当他们到格尔木时,很少见人,见到最多就是每天的风沙。他说经过多年的治理,现在比他们来时已经好了太多太多。以前没有树,现在无论在城市和城郊都有了很多绿色植被的生长;风沙在一年当中也很少遇到。据师傅介绍,盐碱地里现在种了很多杉柳,这种树叶很香,放在车里整个车都充满香水的味道。他还讲,沙柳的果子也可以吃,没有特别的酸涩味,只是吃在嘴里很粗糙,就像嘴里含着沙子一样。</p> <p class="ql-block"> 一路经师傅介绍,我认识了沙柳,树高约四五米左右,叶和枝条与柳树很像。只是枝条与叶子比柳树更为密集。枝条下垂,风一吹时就随风飘动。</p> <p class="ql-block"> 去察尔汗盐湖,离城越远,地表的白色就越明显。白得就像地表覆盖着一层积雪。越到察尔汗盐湖“积雪”越后。越走大地上越没有草,只有一片白色。看似雪,其实不是雪,只是地表越来越厚的盐层。</p> <p class="ql-block"> 察尔汗是一个特别少雨的内陆高原,年降雨量就在几十毫米左右。常年水份的蒸发,盐就自然的析出了地表。特别是在有些积水的沟曲里面,水的表面就一层厚厚的盐壳。沟内水完全蒸发,履盖在土上的就盐壳。我还开玩的说“这里吃盐不用买,来地里铲就行了”。其实这种盐还不能直接食用,因为里面出了无害的杂质以外还含有很多重金属。比如镁、钾等等。只有去除了这些元素以后的盐才可以食用。</p> <p class="ql-block"> 察尔盐湖很大,根据盐湖的文字描述,盐湖东西长有一百四十公里,南北宽有二十至四十公里。总面积有5856平方公里。号称世界第一大盐湖。</p> <p class="ql-block"> 察尔汗盐湖除了号称世界第一大盐湖外,也号称世界最美的盐湖。果然名不虚传。去了才知道,色彩只能用眼睛去看,任何相机都无法记录下它那真实颜色。青苹果是它的主色调,其它还有很多颜色,以及各种颜色的过渡。这些颜色语言无法描述,只有用相机记录一下这些神奇的色彩。虽然记录不全,但也方便后来的回味。看到照片更容易想起盐湖的天然美。</p> <p class="ql-block"> 盐湖很美。在景区内返回的摆渡车上有一团队的游客就在讲“早知道不去茶卡,直接到这里来就好了。茶卡就单调的白色和黄土色”。还有的说“真的不枉此行,值了”。几句简单的话语,完全能感觉到盐湖在游客心中的那种美。它就是上天赐予人间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至今,离开格尔木已经有四个月之久,但察尔汗盐湖仍然留住于心中。孩子照的雄伟洁白的玉珠峰仍然是我内心向往的地方。雄伟,洁白,伟岸,随时也在脑海中浮现。</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除了叫盐城以外,还有人称其为车城,路城。言之其意,这里的车应该也很多。据了解格尔木是去往新疆与西藏,甚至是甘肃部分地区的必经之路。历来经过的车辆就特别的多,所以人们又叫此地为车城。人、车偏少只是这几年的事,因为从青海玉树到西藏的公路已完全修好。这几年好多车选择了从玉树进入西藏。过往的车多,格尔木属于交通要冲,称为“路城”也并非浪得虚名。</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是个干旱风沙之地,历来少雨。但今年特别奇怪,听老百姓讲“在我们到来之前的一周,格尔木连续降了七天的雨,雨还很大”。他们说这在历史还没有过的。真的很奇怪,在我们离开格尔,已经回到家时,有关新闻再次播报格尔木降下了暴雨,甚至引起泥石流导致青藏公路昆仑山段中断。甚至在视频号上也有看到格尔木城市部分街道已被水淹。说怪也怪,说不怪也不怪,这就是自然现象。引起这种现象最大可能是因为温室效应导致雨带北移。这几年北方报道的暴雨和泥石流也不少。</p> <p class="ql-block"> 在去西宁的高铁上这一现象也亲眼所见。在离开格尔木经过了察尔汗盐湖和一片沙漠,穿过一个不长的隧道后,再次见到了干旱荒漠里的降雨。雨特别大,在广阔的荒漠上已经冲出了密集的条条径流。在铁路边的低洼之处已形成了大片水洼。雨水形成径流从地面流过,夹杂着黄沙,特别的浑浊,感觉浑已超过了黄河。</p> <p class="ql-block"> 格尔木之行,孩子与登山队去了雪山,我留在了格尔木。他去体会了雪山,我去了解了格尔木,他有收获我也有收获。看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荒漠,看了才知道荒漠也有荒漠里的美。荒漠并不是一无所有的代名词。你看玉珠峰的洁白与雄伟,你看察尔汗盐湖上天给予的调色盘。再看察尔汗盐湖的工厂,它为全国提供了百分之七十的钾肥。这些都是荒漠之美,也是格尔木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