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鞍山民间艺术家白德辉,被人们称为,“独创手指艺术演奏家”,当年他央视舞台多次亮相,震惊国人。如今,2025年国庆节前,他荣幸地参加,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亚裔庆国庆,迎中秋艺术节登台表演;他走到哪里都热心地传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他与国际友人一起切磋乒乓技艺,将精彩人生完美绽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年9月20日傍晚,美国达拉斯,秋意正浓,UTD亚洲文化交流中心灯火通明。节日的气氛像一坛陈年老酒,缓缓流淌在这长廊里。白德辉站在台下,灯光师将追光直射在他身上,他指尖轻轻摩挲着觜角,仿佛在无声地预演即将奏响的旋律。今天绝不是他不是第一次站上舞台,但每一次,他都像第一次那样庄重。他知道,自己带去的不只是音乐,更是一份来自中国民间的温度——一种用指尖就能唤醒灵魂的艺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舞台中央,几位身着红蓝相间传统服饰的舞者,如流水般舞出柔美的弧线。她们的舞步轻盈,手势婉转,仿佛将月光织进了动作里。头饰上的流苏随节奏轻颤,映着舞台暖光,像是中秋夜空中闪烁的星子。这是一场属于东方的诗意表达。白德辉知道,自己一会的演出,即将在这片文化共鸣中开启。他拍下这美的瞬间,心中默念:指尖也是舞者,我的表演,在手指与唇齿之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节目单在灯光下泛着微光,红色底纹上印着今晚的演出安排。今天的节目都承载着不同文化的呼吸。白德辉的名字并未出现在最前,却在观众心中悄然升腾。他知道,自己那一场“无声胜有声”的指尖演奏,早已被写进这场文化交流的注脚里。这份节目单,不只是流程,更像是一封写给世界的邀请函——请听,来自中国民间的声音,如何以最意想不到的方式响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的晚会上白德辉先生,给现场观众带来5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外名曲,他们分别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 .中国名曲《苗岭的早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世界名曲《拉托斯基交响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日本民间小调《谎城之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中国人名曲《越来越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5,三种鸟鸣(百灵鸟、布谷鸟、家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白德辉将指尖轻触唇边,第一声清亮的鸟鸣划破寂静,全场瞬间安静。那不是乐器,也不是录音,而是从一个人体内自然流淌出的旋律。《苗岭的早晨》在他手指下苏醒,仿佛晨雾中升起的炊烟,带着山野的清新与生命的律动。紧接着《拉托斯基交响曲》的激昂段落竟也被他用气息与指法复刻得惟妙惟肖,观众忍不住屏息凝神——这哪里是演奏?分明是用身体在重构音乐的基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曲《谎城之月》,他吹出的是异国乡愁,却让在场许多华人眼眶泛红。那声音低回婉转,像极了中秋夜里母亲哼唱的小调。而当中国的《越来越好》的欢快旋律响起时,台下已有孩子跟着节拍拍手,老人笑着点头。最后的“三种鸟鸣”更是技惊四座——百灵鸟的灵巧、布谷鸟的悠远、家鸟的亲切,一一在指尖跳跃而出,仿佛整座森林都被他请到了舞台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台下1500多名观众响起掌声,这如潮水般涌来,久久不息。这一刻,白德辉用他独特的“表演”告诉世界:艺术,本就不拘形式;灵魂的共鸣,从来无需翻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芭蕾舞者在台上表演,他们轻盈,旋转跳跃,足尖轻点,如同风中的花瓣。这也是一种极致的肢体语言,优雅而精致。白德辉坐在台下,静静看着。他忽然觉得,自己与这些舞者并无不同——他们用脚尖诉说故事,我用指尖唤醒旋律,我们都是对美的执着追寻者,将美奉献给观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旗袍是中国女性标配服饰,旗袍走秀的美女们,缓缓走过舞台侧廊,墨色缎面映着灯光,盘扣精致,身形婀娜。这是中国女性的经典剪影,也是中国服装文化记忆里的温柔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辽宁鞍山的手指艺术演奏家白德辉,还是中国国球,乒乓球的爱好者。每周他都找出时间,穿上运动鞋,拿起球拍,走进文化交流中心的活动室,和当地朋友一起挥拍,共同切磋球技,看他球拍一扬,动作利落。你很难想象,这双能吹出百灵鸟啼鸣的手,也能在球桌上打出凌厉的弧圈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艺术和乒乓,都是手上的功夫。”他一边发球一边笑说,“一个要柔,一个要刚,但都得用心。”球来球往间,笑声不断。这一刻,他不再是舞台上那个神秘的“手指演奏家”,而是一个爱笑、爱动、爱交流的普通人。可正是这份真实,让他的艺术更显动人——原来,最了不起的才华,往往生长在最朴素的生活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当年鞍钢日报记者,釆访白德辉后写下的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都争相邀请白德辉进京演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第一次在全国观众面前用指尖吹响《百鸟朝凤》,镜头拉近他微微颤动的手指,解说词写着:“这不是魔术,这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迹”从此,“手指艺术演奏家”这个称号传遍全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白德辉,站在大洋彼岸的舞台上,用一双手,一颗心,和一段段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旋律,奏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手指艺术的合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