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融心 诗画同辉~夏寿康艺术创作中的 文化叙事与审美

傅清香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几年前,在一次朋友聚会时,幸会了闻名国内外的书画艺术家夏寿康先生。自此便得到了夏老的至爱与信任,多次赠我书画作品;如果他有什么重大事情、活动或大奖,都会在第一时间分享给我。渐渐地,让我这个对书画一窍不通的外行人,也对书画产生了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夏寿康先生是安化平口人,是位九十多岁的退休教师,退休后著有《悠悠园丁梦》等著作彰显了他的文学深度而成为国家一级作家;八十岁又开始学书画且大器晚成,闻名于世。最近,当代著名油画艺术家、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原主席靳尚谊先生写的《笔墨融心 诗画同辉~夏寿康艺术创作中的文化叙事与审美》一文,发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画报》的《红色印迹》中。看过此文的人,都对夏老有了更新更深的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夏老、了解夏老,特将此原文转发分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画报封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画报封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笔墨融心 诗画同辉~夏寿康艺术创作中的文化叙事与审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靳尚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当代中国艺坛,夏寿康先生以诗文书画的多元造诣。构建了独特的艺术坐标系。这位出身湖南安化的文艺大家,既以《悠悠园丁梦》等著作彰显文学深度,又以书画创作传递视觉诗性。其作品多次斩获国际大奖并被授予“联合国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等称号。恰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最佳注脚。尤其是国画《丝绸路上的江南马带》与苍劲飘逸的草书作品,集中体现了他将历史叙事与个人情怀熔铸于笔墨的艺术智慧,为当代书画创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审美范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画境通古:《丝绸路上的江南马帮》的文化解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丝绸路上的江南马帮》作为夏寿康国画艺术的代表作,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作品以“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纽带为叙事核心,通过精妙的视觉构图构建起跨越时空的对话场景,展现出艺术家对历史与地域文化的深刻洞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构图美学来看,作品采用传统山水画“三远法”的空间处理方式,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节奏。近景处高大的古松树虬劲挺拔,松针以浓墨重彩点染,既遵循松皮如鳞的传统技法,又通过笔锋的提按顿挫赋予其生命力,树冠的开合之势恰似对远方来客的迎候,暗合丝绸之路“有朋自远方来”的文化精神。中景处,三孔石桥横跨画面,桥身线条以中锋勾勒,兼具石质的坚硬与建筑的韵律感。而一队马帮正穿行其间,黄色的人物与棕红色的马匹,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人物服饰的简练笔触勾勒出旅途的风尘仆仆。马匹驮载的货物则以概括的墨块表现,既明确了“商队”的身份属性,又留给观者想象空间。远景的高山以淡墨皱擦,再远处的云雾则用“留白”与“破墨”技法晕染,使画面产生咫尺千里的空间纵深感,将丝绸之路的漫长与辽阔浓缩于尺幅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色彩运用上,作品体现了“随类赋彩”与主观写意的有机统一。黄色人物与棕红马匹的色彩选择颇具深意: 黄色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土地与文明,既呼应江南地域的黄土特质,又暗喻中华文明的厚重根基;棕红色马匹则以温暖的色调表现生命活力,与货物的沉郁色调形成对比,凸显“行走的文明”的动态感。这种色彩处理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摹写,上升为对丝绸之路“文明交融”主题的视觉诠释。而古松的墨色浓淡变化、石桥的浅灰调子与远景云雾的淡墨晕染,构成从浓到淡的色彩渐变,既符合视觉规律,又隐喻着从具体历史场景到抽象文明意象的精神升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文化象征层面,作品实现了多重意象的有机融合。古松树作为中国绘画中的经典意象,在此不仅象征生命力的顽强,更暗喻中华文明的坚韧传承;三孔石桥既是旅途的物理节点,更是不同文明交汇的象征;马帮则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其行进姿态暗含“虽远必至”的丝路精神。夏寿康将江南的温婉灵秀与西域的雄浑壮阔浓缩于同一画面,打破了地域文化的边界,这种“和而不同”的审美追求,恰与他“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的身份成精神呼应,使作品超越了单纯的风景描绘,成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礼赞。</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道寄情:草书艺术中的刚柔之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夏寿康的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创作,展现出与绘画一脉相承的文化品格。其草书作品以“苍劲雄厚,不失飘逸”的鲜明特质,</span><b style="font-size:22px;">在当代书坛独树一帆,</b><span style="font-size:22px;">既体现了对传统帖学的深刻领悟,又融人了个人的生命休验与精神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从技法层面审视,其草书深得“笔力”与“笔势”之妙。笔画运行中,可见“屋漏痕”般的沉雄厚重。起笔时的“藏锋”与行笔中的“中锋”保证了线条的劲健质感,彰显出“力透纸背”的传统功力: 而转折处的圆转与牵丝的流畅,则赋予作品以“行云流水”的飘逸感。这种“刚”与“柔”的辩证统一,打破了草书要么过于狂放要么失之拘谨的常见局限,形成“沉着痛快”的美学效果。结体上,他既遵循草书“省笔连画”的基本规范,又通过字形的大小错落、疏密对比制造节奏变化,使整幅作品如“舞剑器”般充满动态张力,观者能从中感受到书写时的情绪起伏与生命律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更深层来看,其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源于文学修养与书法技巧的深度融合。作为国家一级著作家。夏寿康对汉字的语义内涵与声韵节奏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这种优势使其草书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展示,成为“书为心画”的生动诠释。他的草书作品往往选取自作诗文为内容,文字的情感张力与笔墨的视觉张力相互激荡,形成</span><b style="font-size:22px;">“诗中有画,书中有诗”</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艺术效果。如线条的急缓对应着文句的顿挫,墨色的枯润呼应着情感的浓淡。使书法成为跨越视觉与听觉的综合艺术,这种“诗书画同源”的实践,正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创造性传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艺道合一:多元成就背后的精神内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综观夏寿康的艺术创作,无论是绘画中的历史叙事,还是书法中的情感抒发,都贯穿着一条清晰的精神主线一一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与对时代精神的呼应。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深知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法的精湛,更在于对文化根脉的守护与创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其绘画中对丝绸之路的再现,实则是对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精神的当代诠释;草书中的刚柔并济,恰是对中国哲学“阴阳平衡”理念的艺术表达。而这种精神追求,又与其文学创作形成互文一一《福根》等作品对时代精神的书写,与书画中对文化传承的表达,共同构成了他</span><b style="font-size:22px;">“以艺载道”</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完整艺术体系。</span><b style="font-size:22px;">七次受邀赴人民大会堂领奖、作品人选六十余部国家典籍</b><span style="font-size:22px;">的荣誉,不仅是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更是对他所代表的“讴歌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艺术方向的认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夏寿康的艺术实践表明,真正的大家之境,在于打通不同艺术门类的壁垒,实现“技”与“道”的统一。他以文学为根、绘画为骨、书法为气,构建起立体的艺术世界,使作品既具有“可观”的审美价值,又具有“可思”的文化深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靳尚谊先生原文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b><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夏寿康先生简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夏寿康: 男,1933年4月出生,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人。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终身会员、国家一级著作家、中华名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亚洲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国家诗书画院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国际文化联合会)副主席。诗文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国外参赛、参展获金奖、特别金奖,被授予联合国世界和平文化使者、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著有《悠悠园丁梦》《园丁晚风》等长篇纪实文学,《福根》入选由中共党校编写的《中国优秀领导干部论坛》向十七大献礼,入选《中国道路中国梦》向十八大献礼,入选《中国领导艺术文库》向十九大献礼等国家典籍六十多部,《悠悠园丁梦》这本书华夏作家网向全国推荐十本好书之一,网上点击者有十几万人次,列入了校园课外阅读目录。誉为国家重点创新理论成果,被誉为谱写自己多彩而又波澜壮阔的经典人生,是共和国成功者、劳动英模、先进人物,作品《稚童拾趣》荣获“国际优秀作品奖”,个人入选《中华作家大辞典》《共和国艺术家大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国文学创作协会授予“中国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2006年被中国校园文化研究中心聘请为客座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神州杂志社授子“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入编《共和国功勋谱》。期间,七次被邀上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为之量身制作铜像,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授予“华夏英才金爵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夏寿康先生简介原文照:</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夏寿康先生的国画艺术代表作《丝绸路上的江南马帮》</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靳尚谊先生简介(</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百度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