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苗族传统婚礼习俗与长桌盛宴的交融

王凤林

<p class="ql-block">  海南苗族婚礼,是镶嵌在热带雨林中的文化瑰宝,其习俗承载着族群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密码。从对歌定情到长桌宴宾,每一环节都彰显着苗族对婚姻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p><p class="ql-block">海南苗族婚礼习俗,是活态传承的非遗样本。从“咬手定情”的身体叙事到长桌宴的味觉记忆,从提亲礼数的严谨到接亲仪式的诙谐,苗族以独特方式诠释着婚姻的神圣与生活的智慧。在当代,这些习俗通过节庆展演、文旅融合焕发新生,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族群与世界的文化桥梁。</p> <p class="ql-block">  ▲ 在海南苗族婚礼中,新郎的着装颇具特色,常身着蓝色或黑色长袍。这两种深沉的色调,似在诉说着婚礼的庄重与神圣,彰显着新郎沉稳的气质。</p><p class="ql-block">而新娘的装扮则别具一格,没有头戴银饰的华丽璀璨,也不似其他民族那般身着百褶裙。她们以简洁而质朴的服饰亮相,却自有一番清新脱俗之美。这种独特的服饰风格,承载着海南苗族的文化记忆与审美观念,在婚礼的喜庆氛围中,静静展现着本民族独有的魅力,让人不禁为之着迷。</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苗族接亲,是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活动。当迎亲队伍出发前,男方家会精心准备丰盛的礼品,除了常见的米酒、肉类,还有象征吉祥的糯米糍粑。这些礼品被整齐地摆放在特制的竹筐里,由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们挑着,浩浩荡荡地前往女方家。</p> <p class="ql-block">苗家姑娘</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苗族婚俗人员构成独具特色。迎亲时,媒公至关重要,他持伞藏魂、口念咒语,引领队伍前行。正陪郎、对歌手、挑夫、护郎等伴郎各司其职,还有女伴娘。</p> <p class="ql-block">  ▲ 接亲时,接亲路上那三次娘家竹杆拦路,独具魅力。第一次拦路,是娘家对新人诚意的考验,新郎需带着礼品,诚恳应对,展现对新娘的珍视。第二次,考验升级,新郎团队要机智回应各种难题,歌声与欢笑交织。第三次,更是情感的高潮,新郎以深情话语打动众人,方能顺利通过。这三次拦路,不仅是仪式,更是娘家对女儿的守护与祝福,让接亲之路充满温情与浪漫,见证新人爱情的坚定。</p> <p class="ql-block">  ▲ 到达女方家后,迎亲队伍并不会直接亲,而是先在门外高唱迎亲歌。歌声悠扬婉转,诉说着对新娘的赞美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女方家的亲友们则会以歌回应,一来一往间,充满了欢乐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苗族接亲,独具风情。新郎率队至娘家门前,不直接入内,而是高声喊新娘名字,连喊三次。此乃传统习俗,既显诚意,又添喜庆氛围。三次呼喊,声声传情,待新娘应声而出,接亲之旅方启新篇。</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苗族接亲时,给新娘腿上系红带子这一习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红色,在中国文化中本就是吉祥、辟邪的象征,系于新娘腿上,既是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祈愿他们健康美满、五谷丰登,也是对邪祟的驱离,保佑新人婚姻顺遂。</p><p class="ql-block">红带子更承载着苗族对姻缘的独特理解。传说中,月老以红线牵男女姻缘,红带子便成了这份天定情缘的具象化表达。它如同隐形的纽带,将两颗心紧紧相连,象征着新人缘分的缔结与永恒。</p><p class="ql-block">在海南苗族的传统婚俗里,红带子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见证了苗族青年从对歌择偶到喜结连理的全过程,将爱情、祝福与祈愿编织其中,让每一场婚礼都充满了浪漫与庄重。</p> <p class="ql-block">  ▲闺房内女陪娘陪伴着新娘,待出阁</p> <p class="ql-block">  ▲闺房门前清点嫁装仪式。在海南苗族传统接亲习俗里,男方送来的嫁妆清点环节,是极具特色的一环。当迎亲队伍抵达女方家,热闹氛围达到高潮,此时焦点便聚焦在闺房门前。</p><p class="ql-block">男方精心准备的嫁妆,从生活用品到特色织物,琳琅满目。女方家会安排专人,仔细清点每一件物品。这不仅是对男方诚意的检验,更承载着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清点过程严谨有序,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这场接亲仪式充满庄重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 在海南苗族婚礼现场,新郎用衣服盖头部,新娘以“喜颈帕”遮住脸庞,这一独特习俗,饱含深意。</p><p class="ql-block">新郎以衣覆头,象征着责任与担当的悄然开启。从此,他将为家庭遮风挡雨,以沉稳之态守护爱人。</p><p class="ql-block">新娘用“喜颈帕”掩面,是羞涩与矜持的展现,更是对纯洁爱情的坚守。这“喜颈帕”似神秘面纱,为婚姻增添了神圣感,寓意着新生活的开启需怀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这一传统习俗,是海南苗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先辈对婚姻的美好期许,让每场婚礼都充满仪式感与文化韵味。</p> <p class="ql-block">  ▲ 接亲后原路返回。</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苗族接亲,抵达时,新郎家门前热闹非凡,一场充满寓意的迎亲仪式正待开启。</p><p class="ql-block">门前,亲朋好友齐聚,他们手持彩带、洒下米粒。彩带飘飘,象征着生活五彩斑斓、幸福绵长;米粒纷飞,寓意着五谷丰登、衣食无忧。这简单的举动,饱含着对新人的美好期许。</p><p class="ql-block">这一迎亲环节,不仅是苗族文化的传承,更承载着家族对新人的祝福。它让新人在踏入新家的瞬间,便被满满的吉祥与爱意包围,开启幸福美满的婚姻新程。</p> <p class="ql-block">  ▲ 海南苗族长桌宴,是民族饮食文化的瑰宝。长桌宴是苗族婚礼的最高礼仪,是婚礼的高潮。猪脚作为经典菜肴,常以红烧、白切等形式登场,肉质鲜嫩,肥而不腻,是宴席上的“硬菜担当”。</p><p class="ql-block">除猪脚外,三色饭不可或缺,红、黄、黑三色糯米饭,以天然植物汁液染色,软糯香甜,寓意吉祥。竹筒饭亦是一绝,新鲜竹筒装入山兰米与瘦肉,炭火烤制,米香与肉香交融,竹香沁人心脾。山兰酒醇厚绵柔,入口微酸回甘,为宴席增添热烈氛围。席间,敬酒歌、挑逗媒人等互动贯穿全程,热闹非凡。宾客按辈分入座,觥筹交错间尽显族群温情。</p> <p class="ql-block">  海南苗族婚俗是海南省苗族群体世代传承的婚恋习俗体系,2017年3月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p><p class="ql-block">10月3日的展演由海南省东方市民族事务局主办,东方市乡投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东方市苗族歌舞协会承办的2025年海南苗族文化体验中心项目苗族婚俗体验(婚礼系列服饰等)</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枫林</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