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夏天:草原、火山与国境线

曹颖

<p class="ql-block">七月的呼伦贝尔,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是火山遗迹中沉默的岁月,也是国门下山河交汇的壮丽。与朋友们同行,从额尔古纳到根河,从阿尔山到五大连池,一路穿越内蒙古的绿意与东北的野性,每一帧风景都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在乌兰布统草原,我骑上一匹白马,任它缓步于无垠绿野之间。远处油菜花田金黄翻涌,像大地铺开的绸缎,标牌上写着“乌兰布统的油菜花在等你”,仿佛整片草原都在对我微笑。不远处,一场草原盛会正热闹开场,彩旗随风招展,帐篷星星点点,我举起相机,把这份喧腾与自由一起装进了镜头。</p> <p class="ql-block">阳光洒在草原上,我坐在马背上,红黑相间的衣裳被风轻轻鼓动。白马安静地站着,像一位老友陪我凝望这片辽阔。蓝天白云低垂,仿佛伸手可触,而我的心,也随着这无边的绿意缓缓舒展。那一刻,不是我在看风景,是风景在拥抱我。</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走到一片开阔的草地,远处青山连绵,彩色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我站在刻着红字的石头旁,身旁的帐篷和旗帜勾勒出节日的轮廓。微风拂过脸庞,带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我忽然觉得,所谓远方,不过就是这一刻的宁静与欢喜。</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清澈的河中央,我踏上几块露出水面的岩石,手里攥着刚采的一束野花。河水轻拍石面,衣裙随风轻扬,头顶的蓝天上,一只飞鸟划过天际。那一刻,我像回到了童年,世界只剩下流水、山丘和风,简单得让人想笑。</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木栈道蜿蜒伸向深处,我站在红色栏杆旁,双臂张开,像要拥抱整片湖光山色。浅蓝外套在风中轻摆,湖水静得能照见云影,森林沉默地守在岸边。那一刻的自由,不是逃离生活,而是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本来模样。</p> <p class="ql-block">草原深处,我换上一套传统服饰,手持一串铃铛,站在经幡之下。风从山那边吹来,带着牧歌的余韵。我并不属于这里,却在这一刻,被这片土地温柔接纳。优雅不是姿态,是当你站在天地之间,终于不再慌张。</p> <p class="ql-block">湖畔风光同样令人心醉。在火山口湖边,我轻抚一块刻有中英文的巨石,身后是静谧湖水与苍翠林木;而在另一片天池旁,蓝字石碑映衬着幽径,木栈道如丝带般引人深入,仿佛通往某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敖鲁古雅,中国最后的驯鹿部落。我踏上木质平台,四周挂满彩色布条,风一吹,像是无数低语在耳边响起。这里没有喧嚣的表演,只有真实的生活在缓缓流淌。而最动人的,是那位与驯鹿并肩而立的女子,她轻轻抚摸着它的角,眼神温柔得像月光。</p> <p class="ql-block">在森林深处,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触碰一只驯鹿。它安静地站着,睫毛颤动,鼻息温热。我伸出手,它竟低头蹭了蹭我的掌心。那一刻,人与自然的距离消失了,只剩下一种古老而纯粹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在一座巨大的白色龙雕塑前,我手捧一束黄花,仰头望着它盘踞的姿态。阴云低垂,水面倒映着龙影,仿佛它随时会腾空而起。我笑了,不是因为景,而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神话与现实竟可以如此贴近。</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湖边的木栏旁,连帽衫兜在头上,脚边是红色的救生圈。湖面如镜,草地向远方铺展,像一块柔软的绿绒毯。没有计划,没有目的地,就这样坐着,发呆,放空,让风把所有烦恼都吹走。</p> <p class="ql-block">我试着在湖边钓鱼,鱼竿在手,黄帽子遮住阳光。没多久,一条小鱼上钩,我笑着把它放回水中。钓鱼从来不是为了收获,而是为了那一刻的专注与等待——像生活本身,值得慢慢来。</p> <p class="ql-block">站在国门广场前,那座写着“国门”的塔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抬头望着它,身后是熙攘的游人,前方是中俄边境的辽阔大地。山河在此交汇,历史在此凝结,而我,只是一个被壮丽震撼的过客。</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的俄罗斯套娃雕塑高耸入云,色彩斑斓,像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巨人。我站在它脚下,手捧黄花,仰望那层层叠叠的笑脸。这里,中俄风情交融,连空气都带着异域的甜味。</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一块刻着“火山堰塞湖”的大石头旁,手边是随身的小包。绿树环绕,草地柔软,云朵慢悠悠地飘。火山曾在这里咆哮,如今只剩一池静水,像大地在疗伤,也像在微笑。</p> <p class="ql-block">“天池”二字刻在石头上,我坐在旁边的小径边。四周树木浓密,木屋隐约可见。这里没有喧哗,只有风穿过树叶的沙沙声。我闭上眼,听见了时间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阿尔山车站的俄式建筑静静伫立,黄墙尖顶,塔楼高耸。我站在石碑旁,双臂张开,像要拥抱这段沉静的历史。车站早已不再喧嚣,但每一块木头,都在诉说百年前的风雪与旅人。</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驼峰岭天池,石板湿滑,红色栏杆映着水光。我站在“驼峰岭天池”的石碑旁,亭子静默,绿树成荫。雨后空气清冽,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过一遍,干净得让人心疼。</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阿尔山车站前,张开双臂,笑得像个孩子。身后是那座黄墙尖顶的俄式车站,游客来来往往,而我只想多留一秒,把这份宁静刻进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驼峰岭天池的石碑旁,我再次驻足。红色栏杆围住一池碧水,亭子飞檐翘角,像在守护这片天地。我轻轻抚摸石碑上的字,仿佛触到了大地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满洲里街头,“我爱满洲里”的涂鸦墙前,我坐在椅子上捧花而笑。粉色砖墙写满情话,红花盛放,像这座城市的心跳。而国门前,我身着传统服饰,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下,身后人潮涌动,心中却无比安静。</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我❤满洲里”的墙前,花束在怀,笑意盈盈。这堵墙不厚重,却写满了轻盈的爱意。在这里,连告白都带着草原的坦荡。</p> <p class="ql-block">国门前,我穿着鲜艳的传统服饰,草帽遮阳。身后的建筑巍峨,行人穿梭,我却像站在世界的尽头。那一刻,我不是游客,是这片土地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边境线上,一块刻着“中国 41 1993”的界碑静静矗立,铁栅栏延伸向远方。我蹲下身,轻轻拂去石砖上的落叶。这里没有喧嚣,只有山河的沉默与守望。</p> <p class="ql-block">草原上,小山丘如岛屿般浮在绿浪中,牛群悠闲吃草。我躺在草地上,看白云缓缓游过。风吹过耳畔,像一句听不懂却让人安心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扎龙湿地的芦苇随风摇曳,丹顶鹤在草间踱步,优雅如诗。而在五大连池,黑色火山岩地上,木栈道引我走向远古的地质奇观。远处水域辽阔,天地一色,仿佛地球最初的呼吸仍在这里回荡。</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标志碑前,蓝外套兜帽遮阳,手机在手,却舍不得点开。眼前的湿地无边无际,芦苇连天,一只鹤影掠过水面——这画面,值得我永远记得。</p> <p class="ql-block">两只鹤在芦苇丛中踱步,一只低头觅食,一只昂首张望。它们不慌不忙,像在执行某种古老的仪式。我屏息凝望,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五大连池的火山岩荒原上,黑色岩石如凝固的浪涛,绿色植被顽强生长。我走在木栈道上,脚下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