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照片里的故事

朱勇平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沉睡了46年的老照片(下图),是当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决定下年度取消生产队独立记账制度后拍摄的。当年取消这一记账制度,意为着人民公社成立后,实行了20多年的记账制度划上了句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张照片有着浓厚的时代感,其背后的故事意义深远。</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从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许多领域存在弊端也显而易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业生产打破了“大轰隆”劳动方式,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1980年1月,上海农村全面取消了生产队独立记账制度,在以“队为基础”核算制的前提下,实行由大队统一记账制度。</p> <p class="ql-block">在这次变革中,我有幸担任了5个生产队的联队会计,在改革征途上先行担任这项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艰巨任务。值得骄傲的是,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并荣获上海市农业局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证书。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凝结着我多年的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正值一年一度的年终收益分配关键阶段,上海的天气也到了年内最冷的时候,小河冰封,大道雪铺,阳光照射下的乡村土路泥泞湿滑,在我骑着自行车赶往大队部的路上,一不小心车轮打滑跌倒在地,把算盘摔坏了,十三档的算盘成了十二档,留下一个空档,凑合着用了好长一段时间,也心疼了好久。</p> <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年终收益分配,俗称“分红”。当过农村会计的人都深有体会,每年的年末年初是收益分配核算阶段,也是一年中“财会人”最忙碌的时候。每年“分红”核算关键时候,我们干脆住在大队部的值班室里,夜以继日工作,各生产队会计之间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当上级决定要取消生产队独立记账制度时,大家都有点难舍难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唯有照片方能留住岁月,才能让如今的我们,看着无声的老照片,唤醒沉睡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岁月匆匆,时光飞逝。2013年9月1日,当年十个生产队会计,在我师傅(当年大队总会计)召集下,相隔三十四年后的同一天又相聚在了一起,并在我的建议下,11个人按照老照片上的位置各就各位(对照图一)合影留念。照片中前排左二是我师傅李锦祺,他是我职业生涯路上的领路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记得我担任生产队会计之初,有一次,资金平衡表不平,检查了好几遍仍然査不出原因。犯难之际,师傅把我的账本拿了过去,一笔笔仔细核对,很快找到了原因,原来登记账本时我将111.15元写成了11.15元。事后师傅告诉我,当会计一定要细心认真,最忌粗心大意,师傅的谆谆教导,我铭记于心,也受用一生。</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是人生的拼图,像是一颗“时间胶囊”,若干年后,当你打开的那一刻,它带着我们穿越时光,回味曾经的酸甜苦辣,那些年的年少轻狂和懵懂无知一览无余;它又像是一面镜子,照亮来时的路和未来的道。这段经历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它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间。</p><p class="ql-block">泛黄的不只是一张老照片,刻下的不只是一段美好或者辛酸,记忆的拼图总是让人思绪万千。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都仿佛一瞬间。如今,一纸证书,一张照片都会激荡起我思绪的泛滥。也许是真的人老了,只剩下回忆和怀念,但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一种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状态。近年来,我们虽然没有常相聚,但是,在微信群里彼此天天相遇,也许这也是今后师徒间友情延续的一种常态。</p> 谢谢你的浏览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