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秋节乌鲁木齐的游观

施四平

<p class="ql-block">今年中秋,我特地选在了乌鲁木齐,想在这座城市最富现代气息的博物馆前,迎接一场文化与月光交织的夜晚。银色的外墙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巨大的拱门像一张张开的怀抱,迎接着如我一般满怀期待的游人。广场上人来人往,孩子们举着灯笼跑跳,红花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节日预热。抬头望去,天空澄澈,月亮还未升起,但那份属于中秋的静谧,已悄然铺满心间。</p> <p class="ql-block">走近博物馆,金色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几个字庄重而亲切。下方那幅“童绘疆来”的海报格外抢眼,孩子们笔下的月亮、骆驼和雪山五彩斑斓,童趣中透着对家乡的热爱。虽然展览是去年的,但这份属于少年的天真与热情,却像一缕不散的余温,让整座建筑都多了几分温情。我忽然想,若中秋之夜,能带着孩子一起来看一场这样的画展,听他们讲讲自己画里的故事,该是多么温暖的事。</p> <p class="ql-block">走进馆内,一幅巨大的山水画静静悬挂在中央,山峦叠嶂,古寺隐现,仿佛将整片西域的苍茫都收于尺幅之间。画前一座微缩的古建筑模型,让画面有了立体的呼吸。几位游客轻声交谈,脚步放得很慢,像是怕惊扰了画中沉睡的时光。我站在那儿,忽然觉得这画里的山,竟与窗外远处的天山轮廓隐隐重合。中秋的月亮,是否也曾照过画中那些古老的屋檐与溪流?</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展厅,眼前是一幕古代生活的复原场景:几个人物正在沙土中挖掘、搬运,动作凝固却充满力量。他们的衣衫粗朴,神情专注,仿佛在诉说一段被黄沙掩埋的日常。灯光从斜上方洒下,勾勒出雕塑的轮廓,也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爷爷讲的屯垦故事。那时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种下粮食,也种下了团圆的期盼。如今我们赏月吃饼,而他们,或许也曾围坐在篝火旁,仰望同一轮明月。</p> <p class="ql-block">一面浮雕墙静静立在角落,一位身着官服的老者手持长杖,神情肃穆,身后人群簇拥,似在举行某种古老的仪式。线条流畅而深邃,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我忽然想到,中秋本就是一种仪式——是告别暑热的庄重,是收获之后的感恩,是家人围坐的承诺。在这异乡的博物馆里,我竟从一块石头上,读出了节日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浮雕上,战士骑马执戈,将军挺立如松,铠甲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他们守护的,或许不只是疆土,更是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生活节奏。而中秋,正是这种节奏中最温柔的一拍。它不张扬,却年年如期而至,像一封从未失约的家书,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总该回头看看那盏为我而亮的灯。</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尊青铜雕像静静伫立,人物头戴官帽,手执卷轴,神情沉静。说明牌上的字迹清晰,讲述着他曾主持过的节庆典仪。我凝视着他,仿佛看见千年前的某个中秋夜,他也曾站在城楼之上,望着满月,写下祈愿的诗文。时间流转,仪式更迭,但人们对圆满的向往,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一对青花瓷瓶立在展台上,蓝底金边,绘着仕女赏月、孩童嬉戏的图景。瓶身的故事热闹而温馨,像极了我们今晚的想象。背景墙上那张1910年的老照片,记录着早已远去的院落与人群,可照片里那扇敞开的门,仿佛仍通向某个正在吃月饼的夜晚。我忽然笑了——原来无论哪个年代,中秋的味道,都是甜的。</p> <p class="ql-block">一处复原场景前,几位身着军装的人物列队肃立,红旗在风中轻扬,背后是战争壁画,庄重得让人屏息。几位游客正举着手机拍照,一个孩子踮起脚,指着说:“爸爸,他们在敬礼。”我望着他们,忽然明白,今天的安宁与团圆,正是由无数这样的身影换来的。中秋的月光之所以明亮,是因为它照过的,不只是欢笑,还有沉默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一座宏伟的牌坊在夜色中亮起了灯,彩绘在灯光下流转生辉。我穿过它,仿佛跨过了一道时空的门。石板路向前延伸,两旁树木婆娑,远处的建筑群灯火通明。人们三三两两走着,手里提着灯笼,笑声随风飘散。月亮终于升起来了,圆润如盘,洒下清辉,把整座城市染成了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抬头望去,远处山顶的佛像在月光下静默合十,仿佛也在为这人间的团圆祈福。那一刻,我忽然觉得,中秋不只是一个节日,它是一次心灵的归途——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抬头看见这轮明月,就知道,有人在等你回家。</p> <p class="ql-block">夜市边上,那座“乌兹别克斯坦馆”在灯光下如梦似幻,蓝白相间的拱门像从童话中走出。人们在门前驻足拍照,笑声不断。我买了一杯热奶茶,捧在手里暖暖的。远处传来冬不拉的琴声,有人轻声哼着歌。我站在人群中,望着天上的月亮,忽然觉得,这座城,正用它独有的方式,把中秋过成了世界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走进一家小店,桌上摆着一锅金黄的炖鱼,旁边是晶莹的虾仁和鲜香的炒蟹。朋友笑着说:“今天不吃月饼,咱们吃顿地道的‘中秋宴’!”我举起酒杯,望着窗外的明月,轻轻说:“干杯,为这千里共婵娟的夜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