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早强的美篇

林早强

<p class="ql-block"> 拜水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和青城山山水相连,都是世界双遗文化遗产,成都5A级风景区,游都江堰大多数游客都会游青城山,然而,时逢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来此地旅游,青城山游客暴满,无奈不问道只拜水。在都江堰易导游林林总总的介绍中,略知都江堰的历史背景、修建过程、历史演变、古人智慧、核心价值五个维度。</p> <p class="ql-block">  岷江两岸,山高水深,坡陡水急。岷江之水裹挟着大量泥沙,向地势平坦的四川盆地凶猛地冲去,形成水涝,但平原东部地势高,江水无法抵达,又形成干旱。丰水期巨大的水量把成都平原淹了个彻彻底底,无数四川人民淹成“鱼鳖”,而在枯水期,岷江又被玉垒山挡了个严严实实,无法进行有效灌溉。</p> <p class="ql-block">  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251年被秦昭王任命为蜀郡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及其子李二郎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李冰入蜀后,开始治理水患。他带着儿子沿江考察,了解水情、地势,吸取前人治水经验,给出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宝瓶口、分水堰、飞沙堰,分别解决灌溉、防洪、排沙问题。</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秦国“治蜀兴邦”的战略产物,是李冰父子已“顺势而为”的智慧对抗自然的杰作;是两千余年历代蜀官庶民“接力守护”的传承;是秦汉的“岁修”到现代的“双遗产”。代表了我国当时先进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江堰的修建,根治了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了经济基础。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是整个工程的灵魂,也最能够体现都江堰治水的生态智慧。如今,当岷江水流过鱼嘴、穿过宝瓶口仍在滋养着天府之国,这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中国古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活化石。赵朴初先生赋诗赞古堰:是宜与长城,并赞秦皇代。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