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秋天的雨给你

北雁南飞

<p class="ql-block">北雁南飞/2025.10.6 荥阳 </p><p class="ql-block">《我把秋天的雨给你》</p><p class="ql-block">京襄城的秋雨裹着墨香不停脚的下着,檐角的雨滴敲打着石板上未干的墨迹,李商隐在巴山夜雨中写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将未说的思念化作秋池涨满的隐喻。这场穿越千年的秋雨,至今仍在文人笔尖流转,化作赠于他人的精神密语。真正的馈赠从不是器物,而是灵魂共振时产生的精神涟漪。</p><p class="ql-block">秋雨是时间的信使,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贵如油的时候你没有来,现在来是有些多余。听雨打着秋叶,农人也是满脸惆怅,一年的指望,也是没了指望。千百年来都是这样,靠天吃饭。雨来时,文人和农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农人发愁,文人消愁。当"空山新雨后"的诗笺赠与朋友,让友人在京襄城里也能触摸到终南山的秋意,让数百年后的读者仍能共情那份孤寂。这些雨滴如同文明的信使,在每个孤独的夜晚叩响灵魂,对影着饮一杯,唯有精神共鸣才能穿透岁月,在人心田播下永恒的种子。</p><p class="ql-block">秋雨更含着生命的辩证法,在困顿中孕育超然。苏轼在黄州突遇秋雨,却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将淋透的蓑衣化作对抗命运的铠甲。把秋雨中的菊香酿成对抗浊世的清酒。这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赠予接受在精神层面的双重丰盈。当我们把秋雨般的智慧赠予他人时,自己亦在雨声中获得新生。正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将秋雨般的飘带洒向人间,在仰望中完成了对永恒的追寻。</p><p class="ql-block">今天的秋雨,不是万物生长,不必执笔写诗,只要心怀对文明的敬畏,任何时代的秋雨都能穿越时空,在人们心田种下新芽。让雨声永远在文明的长河中回响。秋雨何尝不是如此?它不似春雷轰鸣,不似冬雪凛冽,却以润物无声的姿态,完成着最珍贵的传递。当我们说"我把秋天的雨给你",实则是将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化作滋养彼此生命的甘霖。这甘霖里,有"润物细无声"的悲欢,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更有每个普通人将善意与智慧传递时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