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开渔节六】渔夫苦苦朝夕劳

胡同拾趣

跟随大哥回到村里,一路上详细介绍了曾经的巷弄,在艺术赋能之下变成了“一步一景,一家一画”的渔俗里弄环村线,将原有渔村记忆保留,以更加新潮的面貌呈现。也让我们知道他凭一己之力为保留渔村传统民俗文化提出了续写渔村故事的概念,让祖辈的耕海牧渔印记在小渔村完整保留了下来。刚刚赶海时的渔夫大哥,感觉一下子在心里的形象高大了起来。<br> 一行人欣赏巷弄里随处可见的农民画,行走中感受着渔乡的故事。又来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应该也是大哥的工作室和社交平台。他介绍了活动室创建的来历及因自己的努力付出曾经去北京上过央视并唱过渔家小调...。从他的神态、笑容里深深感受到对家及海爱的执着。<br> 接下来,大哥从准备篾条、梳理、剥皮,向众人演示编制竹筐。身材瘦小的他坐在竹凳上,挑起几根竹条,交叉摆好, 左手握刀,右手麻利地抽动条儿...,那竹条儿是会起舞的啊。而大哥却一直面带微笑,不厌其烦的让摄友们全方位拍摄,却将大嫂几次催促他抓紧吃点东西的关爱当做了“耳旁风”。<br> 一群人围着大哥,或蹲或立;一堆长短不一的镜头,或近或远;自然也好,摆拍也罢,肆意发挥各自的技能和想象力,捕获大哥用一双灵巧的手,编出渔家人生活的琐碎与美好。<br> 期间,汗水流到脸颊,衣衫早已湿透的大哥还手把手教摄友编竹框,让我们感受了渔家人的生活日常,体会了渔家把卖的买的甜酸苦辣、腥臊馊臭统统装盛在了生活的篮子里...。 <br><br> 一曲听不懂的渔家小调,将所有人的热情再次点燃,整个活动室充满温暖。一丝朝霞、一片滩涂,一个渔村,一位淳朴渔民,给开捕节之行画上圆满的句号,更平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div><br></div><div> (在此,向辛勤付出的大哥表示感谢!中秋节快乐!)</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