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保健养生:易传统文化的提示与解析

雁鸣晚渡

<p class="ql-block">这个主题,正是触及了中华养生智慧最根本的源头——易传统文化。《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不仅仅是一本占卜之书,更是一套解释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符号系统和哲学模型。中医养生学,正是在这套模型的滋养下生长起来的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谈保健养生:易传统文化的提示与解析——执简驭繁的生命智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经》的核心,在于“易”字本身,它有三重含义:变易、不易、简易。这三者,恰恰构成了我们理解养生、实践养生的核心框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章:变易——在动态平衡中把握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变易”告诉我们,宇宙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我们的身体、情绪、乃至外在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心提示: 养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必须是“动态”的。</p><p class="ql-block">解析与应用:</p><p class="ql-block"> 1. 因病施治,因时制宜: 《易经》的“卦象”随时而变,人体的“证候”也因时而异。昨天你可能是“风寒感冒”(需辛温解表),今天可能已入里化热,变成“风热感冒”(需辛凉解表)。养生也必须根据身体当下的状态进行调整。</p><p class="ql-block"> 2. 生命周期的节律: 人生如同一个从复卦(一阳初生,童年)到乾卦(纯阳鼎盛,壮年)再到坤卦(纯阴归藏,晚年)的过程。少年重在培养生机(助生发),中年重在平衡消耗(调阴阳),老年重在固本培元(重收藏)。</p><p class="ql-block"> 3. 接纳波动,不追求绝对: 身体有偶尔的失眠、一顿的食欲不振,是正常的“变易”。不必为此过度焦虑,身体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养生的目标是维持一个 “动态的平衡” ,而非死水一潭的“绝对健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章:不易——抓住永恒不变的根本法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纷繁复杂的“变易”背后,存在着“不易”的永恒法则。这就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如阴阳之道、五行生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心提示: 万变不离其宗,养生必须抓住“宗”——即阴阳平衡、五行和谐。</p><p class="ql-block">解析与应用:</p><p class="ql-block"> 1. 阴阳是总纲: 无论疾病如何千变万化,其本质都不外乎“阴阳失调”。《易经》的乾坤、泰否等卦,形象地展示了阴阳交感、平衡与失衡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养生实践: 白天活动(动为阳),夜晚睡眠(静为阴);夏季出汗(宣泄阳气),冬季保暖(闭藏阳气)。始终以“平衡阴阳”为最终目的。</p><p class="ql-block"> 2. 五行是系统图: 五行生克乘侮理论,提供了一个理解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如何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模型。这源自《尚书·洪范》,但与《易经》的象数思维完美契合。</p><p class="ql-block"> 养生实践: 春季(木旺)易怒伤肝,我们知道“怒伤肝”(木),同时“肝木克脾土”,所以此时要特别注意养护脾胃,饮食清淡,这就是运用五行生克来“治未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章:简易——将复杂道理化为简单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易”是说,最根本的大道往往是至为简单的。《易经》用阴(--)阳(—)两个符号,推演出了宇宙万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心提示: 最高级的养生,是回归简单,而非追求复杂。</p><p class="ql-block">解析与应用:</p><p class="ql-block"> 1. 道法自然: 最根本的养生法则,就蕴含在最自然的生活里。《易经》倡导“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能做到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就是最深谙“简易”之道的智者。</p><p class="ql-block"> 2. 抓住核心: 不必被琳琅满目的保健品和复杂的养生功法所迷惑。养生的核心无非是:养好“精气神”三宝。高质量的睡眠(养精)、顺畅的呼吸与适度的运动(养气)、平和的心态与深度的静坐(养神),这就是最简单、最根本的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章:象数思维——易传养生的独特视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经》通过“取象比类”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直接塑造了中医的思维方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核心提示: 学会用“象”的思维来观察身体。</p><p class="ql-block">解析与应用:</p><p class="ql-block">卦象与藏象: 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内在脏腑的功能状态会通过外在的“象”表现出来。这正如一个卦象,可以推演事物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举例: 一个人面色红赤、口舌生疮、烦躁易怒,这在“象”上属于“火象”。我们可以推断其“心火亢盛”(心在五行属火),而不需要完全依赖微观检查。治疗上就用“水”来克“火”(如用苦寒之药清火),或引火下行。</p><p class="ql-block"> 方位与养生: 《易经》后天八卦对应八方与人体。</p><p class="ql-block"> 离卦(南)属火,对应心: 居住环境南方开阔,利于心气通畅。</p><p class="ql-block"> 坎卦(北)属水,对应肾: 卧室在北,安静避光,利于肾精封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章:乾坤坎离——人身小宇宙的四大基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易经》中,乾坤坎离是四个最基本的卦象,它们构成了人体能量系统的核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乾(☰): 纯阳之卦,象征人体的阳气和大脑的功能。养生要护佑阳气,避免寒凉伤阳。</p><p class="ql-block">坤(☷): 纯阴之卦,象征人体的阴血和腹部的运化。养生要滋养阴血,避免耗损。</p><p class="ql-block">坎(☵): 外阴内阳,象征人体的肾脏,藏精纳气,是生命之根。养生重在节欲保精。</p><p class="ql-block">离(☲): 外阳内阴,象征人体的心脏,主神明,是生命之主。养生重在清心宁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生的大道,就在于促使“心火”(离)下行以温煦“肾水”(坎),引导“肾水”(坎)上行以滋润“心火”(离),从而实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和谐状态,这其实就是人体内部的“乾坤交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易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养生提示,不是一张张孤立的药方,而是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用“变易”的眼光看待身体,灵活调整养生策略。</p><p class="ql-block">2. 用“不易”的法则抓住根本,时刻不忘阴阳平衡。</p><p class="ql-block">3. 用“简易”的精神指导行动,回归自然朴素的生活。</p><p class="ql-block">4. 用“象数”的思维观察健康,由表及里,见微知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以《易》为镜,反观自身时,我们会发现,养生不再是痛苦的约束,而是一场充满智慧探索的、与天地宇宙同步共舞的愉悦旅程。在这旅程中,我们不仅是在养护生命,更是在领悟和践行那至高无上的“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