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香茶韵 书影寻秋] "趣读吧"的书香

梁野山人

<p class="ql-block">昵称:梁野山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7203068</p><p class="ql-block">国庆前夕的龙岩,秋阳正暖。穿过龙腾北路与西安北路交叉口的车水马龙,一座蓝白相间的招牌映入眼帘,"趣读吧"三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新罗区委、区政府于2017年设立的公益性城市书吧,每个街道乡镇均有布点,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精神栖息的港湾。推开玻璃门,木质书架的淡淡清香扑面而来,将市井的喧嚣隔绝在外。 </p> <p class="ql-block">步入书屋,约150平方米的空间被巧妙划分。黑色金属框架搭配浅木色隔板的书架整齐排列,既分隔出独立阅读区,又保持空间通透。书架顶端的绿植与几何吊灯相映成趣,为简约的工业风注入生机。几位读者或坐或立,沉浸在书页中,空气中弥漫着专注而宁静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书屋的人性化设计随处可见。靠近落地窗的区域摆放着舒适的阅读沙发,适合享受午后阳光;特别设置的"读者留言墙"上,贴满了读者的手写便签,有人写道:"今日我来到读书吧,觉得这里很安静",稚嫩的笔迹透露出纯真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书架上的书籍按类别整齐排列,涵盖文学、历史、科普等多个领域。据工作人员介绍,书屋藏书约2000册,由龙岩图书馆统一采购、编目和调配,定期更新。书架间的便民服务箱内,放大镜、充电线、急救包等物品一应俱全,体现着细节处的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入读须知》被醒目地张贴在墙上。这份2017年9月制定的规定,至今仍守护着阅读秩序:书籍不出售不外借、手机调至静音、禁止大声喧哗……这些规则并非冰冷的约束,而是为了维护公共空间的文明。在实践中,书屋形成了"制度+服务"的管理模式。 据介绍,书屋由新罗区壹公益社会工作发展促进中心管理,依托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实现智能化运营,这种"专业管理+志愿服务"的模式,既保证了运营效率,又注入了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书屋实行"无人值守"模式。读者通过门禁系统自主进入,书籍借阅采用"借阅登记+现场阅读"的方式。这种基于诚信的管理,反而让读者更加自律。正如一位常来的退休教师所言:"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用行动守护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书架旁的公告栏里,张贴着近期活动预告:"国庆诗词诵读会""红色经典读书会"等。这些活动书屋与社区、学校联合举办,成为连接居民的文化纽带。据了解,书屋每年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50余场,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参与。</p> <p class="ql-block">书屋还注重与其他文化机构联动。今年8月,新罗区邮政分公司与席殊书屋向龙门街道农家书屋捐赠图书,其中部分精选书籍会在趣读吧流通。这种资源共享的模式让优质读物惠及更多人群。</p> <p class="ql-block">留言栏里一张泛黄的便签上写着:"有书陪伴的日子,心里就有希望。"这或许就是趣读吧最动人的注解﹣﹣在城市的角落里,用书籍点亮心灯,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当国庆的礼花在夜空绽放时,这座公益书屋将继续守护着城市的精神灯火。它像一滴水珠,折射出文明新罗的全景;又像一粒种子,在每个人心中播下阅读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趣读吧”让人感受到一个公益书屋的温度。它不仅是书籍的集合,更是文明的载体;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精神家园。从2017年首家书屋开放,到如今形成覆盖城乡的阅读网络,这座城市正以书香浸润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