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十年光阴如水,我们从青涩少年走到白发苍苍。在胥江路香雪海108大厅,老同学重聚一堂,墙上“苏州市三中六五届高三(4)班毕业六十年纪念”的字迹苍劲有力,像极了我们这一生走过的岁月。大家站在一起,笑容里藏着六十年的风雨与深情。那一刻,时间仿佛倒流,教室的铃声、操场的奔跑、课桌上的涂鸦,全都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老班长陆健康站起来发言,声音依旧洪亮。他说:“我们是同龄人里最幸运的一群——活到了能一起回忆的年纪。”他手势有力,眼神明亮,像六十年前那个站在讲台上带领全班喊口号的少年,从未老去。</p> <p class="ql-block">这顿饭,吃得慢,聊得久。桌上菜肴热着,话比菜更热。有人说起儿女孙辈,有人说起退休生活,更多人在回忆那些年一起走过的路。没有酒过三巡的喧闹,只有细水长流的温情。我们不再争谁成绩好、谁前途亮,只在乎今天谁还在,谁还能笑出声。</p> <p class="ql-block">这是六十年前我们的毕业照片</p> <p class="ql-block">蒋婉中老师——我们是她的首届学生,省劳模,五一金质奖章获得者。她是我们的光,是那个年代最温柔又最坚定的存在。她教会我们做人要正,做事要实。如今她已不在人世,可她的影子仍在每个人心里。有人说:“她要是看到我们八十岁还能聚在一起,一定会笑。”我们举杯,敬她,也敬那段被她照亮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邓建元老师教我们物理,板书工整得像印刷体。他站在讲台上,一根粉笔能讲清万有引力。如今照片里的他,西装笔挺,站在屏幕前,仿佛仍在授课。而我们,早已把他的公式化作了生活的道理:人生有惯性,情谊需守恒。</p> <p class="ql-block">吴德钧老师是历史老师,也是班主任。他严肃,却最懂我们。他教会我们看世界要有立场,也要有温度。如今他或许已记不清每个学生的名字,可我们记得他说过的每一句“做人比做题重要”。</p> <p class="ql-block">陆健康,我们的老班长,一生正直,待人热忱。照片里的他,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的慈眉善目,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股子担当。他总说:“同学情,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王晶明曾是部队的指挥官,后来在企业当领导,退了休也不闲着,依旧为企业奔走。他的人生像一部纪录片,从军装笔挺的军人,再到中山装下的长者,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他常说:“我们这代人,不怕苦,就怕没用。”如今他还在发光,照亮别人。</p> <p class="ql-block">1991年11月26日,王晶明在苏州轴承厂组织了毕业后第一次正式聚会。站在“旅客之家”门前合影,笑容里带着羞涩与激动。那是我们重逢的起点,也是情谊重启的按钮。</p> <p class="ql-block">邵友寿去了新疆,一待就是二十年。边疆风沙大,可他的心始终连着苏州。他说:“我替大家看了远方。”我们敬他,不仅为他的奉献,更为他那份不声不响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聚会从一年四次,变成一月一次。邵会长带我们从木渎古镇到南浔小巷,从同里静思园到西山明月湾。情谊像一条细线,越拉越长,却从未断过!</p> <p class="ql-block">陆素洁同学</p> <p class="ql-block">二005年她设宴新城酒店招待同学</p> <p class="ql-block">2006年,陆素洁带我们去南京旅游。在中山陵前合影,树影斑驳,笑声清朗。那一刻,我们不是同学,更像家人。</p> <p class="ql-block">程应杰还是那个“小广播”。他是我们的“开心果”,八十岁了,心还是十八岁。他说:“老了不怕,怕的是不会笑了。”</p> <p class="ql-block">杨荷银站在颁奖台上,手捧“老年大学电子键盘大赛”证书,笑得像个圆梦的学生。紫色裙摆映着灯光,眼里闪着光。她告诉我们:“青春没走,只是换了个方式回来。”我们为她鼓掌。</p> <p class="ql-block">程玉韻同学</p> <p class="ql-block">李迪华同学</p> <p class="ql-block">徐美胜同学</p> <p class="ql-block">朱素珍与病魔抗争二十年,瘦弱身躯里藏着钢铁意志。她从不抱怨,见面总是先问别人好不好。我们誉她“抗癌勇士”,她却笑说:“我只是不想错过每一次聚会。”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力量。</p> <p class="ql-block">姚国英同学</p> <p class="ql-block">朱益明是班里的“科技先锋”,手把手教大家用智能手机、上微信、拍照片。他说:“别怕新东西,我们虽然老了,但心不能停。”如今我们建了群,发红包、晒照片、转文章,活成了“潮老头”“俏老太太”。</p> <p class="ql-block">陈水雄同学</p> <p class="ql-block">陈秋生同学</p> <p class="ql-block">陈洪水同学</p> <p class="ql-block">殷水泉同学</p> <p class="ql-block">陈福元同学</p> <p class="ql-block">陆根福同学</p> <p class="ql-block">王清焕曾是操场上的健将,如今坐在轮椅上,仍笑着招呼大家。他组织答谢宴,请我们在“味之轩”吃饭。他说:“我跑不动了,但还能请你们吃顿饭。”我们围着他,像当年体育课后围在冠军身边,敬他,也敬岁月。</p> <p class="ql-block">许玄珠老师,化学老师。大家去看她,她坐在绿墙房间,穿着厚外套,笑得像个孩子。我们聊起“氢氦锂铍硼”,她居然还能接上“碳氮氧氟氖”。那一刻,我们又成了她的学生,而她,永远是讲台上那束光。</p> <p class="ql-block">许玄珠老师与我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张家麒是当年的学霸,如今是美食家、旅行家。他带我们吃遍苏城老字号,讲每道菜的来历,像讲课一样认真。</p> <p class="ql-block">张家麒先生八十寿宴,我们前往祝贺。祝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他笑着说:“最幸福的不是长寿,是长寿时还有你们在!"</p> <p class="ql-block">木渎古镇弘石饭店</p> <p class="ql-block">老北门饭店年夜饭</p> <p class="ql-block">人民桥香雪海饭店我们与陸素洁又相见</p> <p class="ql-block">吴盛兴聚会</p> <p class="ql-block">同里静思园</p> <p class="ql-block">江枫洲</p> <p class="ql-block">光福铜观音寺</p> <p class="ql-block">西山明月湾</p> <p class="ql-block">姚家味品尝美食</p> <p class="ql-block">2013年,孙宏才返苏省亲,我们在北寺塔大鸿运饭店为他接风。</p> <p class="ql-block">2015年,我们参加了毕业五十周年联谊会。那时还没想到,十年后我们还能再聚。我们看着彼此的脸,沟壑纵横,却比任何时候都真实。我们不再追求完美,只求完整——完整地走过一生,完整地拥有彼此。</p> <p class="ql-block">邵家芳同学参加了南园桥茶室同学聚会</p> <p class="ql-block">刘丽英,汤蔷华同学。</p> <p class="ql-block">王永官同学</p> <p class="ql-block">吴仁林,沈宝根,唐忠麟,蔡绍生,张志清,范永大,孙宏才同学。</p> <p class="ql-block">陈世蓉,王林森俩位同学先后离我们而去,我们永远怀念你们!</p> <p class="ql-block">上海深坑酒店一日游</p> <p class="ql-block">阳澄湖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游漁洋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常熟尚湖赏牡丹</p> <p class="ql-block">穹窿山登高</p> <p class="ql-block">范崇涤用相机记录下每一次相聚。他说:“我不怕老,只怕忘了。”他的镜头里,有笑,有泪,有手牵着手的背影,有围坐一桌的侧脸。这些照片,是我们共同写下的诗,不押韵,却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六十年,风来雨往,我们跌过、痛过、别过,却始终没有走散。今天坐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时光的幸存者,也是情谊的守护者。我们不谈生死,只说重逢;不问归期,只道珍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知道——只要还能相见,青春就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本篇得到了市三中郁馥元老师大力支持。在此向他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