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偶然路过,发现一个《东方饭店》,好奇心驱使,信步走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东方饭店,立于1918年的光阴里,是民国时期北京城最早由中国人自家银钱堆砌起来的高档饭店之一。彼时洋风虽已东渐,而东方饭店却与六国饭店、北京饭店鼎足而三,不遑多让。它不单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页页翻过的时光里,藏着无数显赫与风雅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那饭店的门面,即便在今日看来,也颇有些气派。红砖墙面,拱形窗棂,依稀可见昔日的堂皇。走进大堂,高高的天花板上垂下西式吊灯,光线柔和,照得见地上铺着的暗红色地毯,踏上去悄然无声。木质柜台后,站着穿制服的侍者,神情庄重,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某位大人物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政要、文人、商贾云集之地。鲁迅或许曾在此蹙眉疾书,笔下流淌出冷峻的文字;胡适或曾在这里与人高谈阔论,言语间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张学良或曾在此驻足,眉宇间藏着家国之忧;梅兰芳或曾在此轻移莲步,袖底生风,仿佛随时要唱出一段《贵妃醉酒》。这些人物,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星辰,而东方饭店,便是他们曾经交汇的一个星座。</p> <p class="ql-block">我想象着当年的场景:吊扇在头顶缓缓转动,留声机里播放着周璇的歌声,空气中混合着雪茄的香气和咖啡的醇厚。西装革履的绅士与旗袍婀娜的女士穿梭其间,时而低声交谈,时而放声大笑。跑堂的伙计端着银质托盘,灵活地穿行于人群之中,脸上的笑容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得冷淡,恰到好处地维持着一种矜持的殷勤。</p> <p class="ql-block">饭店的房间里,或许还保留着当年的某些陈设:黄铜床架、雕花衣柜、大理石面的洗脸台。拉开抽屉,可能还会发现上一任客人留下的痕迹——一张泛黄的车票,一枚生锈的硬币,甚至是一页未写完的信笺。这些琐碎的物品,默默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如今走在饭店里,斑驳的墙壁仍在诉说过往。楼梯转角的老照片里,张学良将军的身影依旧挺拔,仿佛下一秒便会迈步走来,与宾客共论家国;客房里的旧式台灯,昏黄的光晕里还留着文人伏案的剪影。这里没有刻意的复古,只有时光自然沉淀的温润,每一块砖、每一扇窗,都在静静等待与懂它的人相遇——遇见老北京的风骨,遇见一段不曾远去的民国风华。</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转,东方饭店经历了战乱与变革,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变迁。它不再是最时髦的场所,却沉淀出一种独特的韵味。如今的客人,多是慕名而来的怀旧者,他们在这里寻找历史的痕迹,感受岁月的呼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饭店的外墙被染上一层金色。我站在对面的人行道上,望着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忽然觉得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坐在喧嚣的都市中,守护着一段段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华灯初上,饭店的窗户陆续亮起温暖的灯光。我知道,又一段新的故事正在这里开始,而旧的故事,则永远地留在了这些墙壁之中,等待着被倾听,被铭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