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第一缕秋风轻抚校园的树梢,当第一片金黄的落叶悄然铺展于操场小径,九月,携着诗意与希望,翩然走进业州镇第一小学。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更是一个耕耘的时节。在这金风送爽的时光里,全体教师怀揣教育初心,以智慧为笔,以热忱为墨,共同书写了一场“研思共进”的教研篇章。让我们循着秋日的足迹,走进这场深耕课堂、砥砺成长的教育旅程。</p> 语文篇 <p class="ql-block">为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我校语文教研组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活动以“优质课展示+深度研讨”的模式,构建起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体平台。在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中,语文教学的深度与温度得以彰显,一场关于语言、思维与文化的探索悄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一、名师领航,课堂绽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本月教研活动呈现了三节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语文示范课,覆盖低、中年级段,为不同学段的教学提供了鲜活范例与实践启迪。</p> <p class="ql-block">9月9日,秦勉校长率先垂范,执教《落花生》,于朴素文字中品悟人生真谛。她以深厚的语文底蕴与从容的教学风范,引领学生层层深入文本,通过品读人物对话、梳理叙事脉络,深刻体悟“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哲理内涵。语言建构与思维发展的核心素养在润物无声中落地生根,为全体教师树立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课堂典范。</p> <p class="ql-block">9月16日,孙秀兰老师深耕低段教学,执教《口耳目手足》,以童趣启智,以游戏促学。她紧扣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巧妙设计“识字闯关”情境,借助生动图像与肢体演示,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轻松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课堂活泼而不失秩序,趣味中蕴含规律,充分展现了老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温暖的育人情怀。</p> <p class="ql-block">9月23日,朱宝莲老师创新演绎《盘古开天地》,点燃神话想象之光。她以单元导读为引,借助课文插图理清脉络,巧设“盘古身体变化”任务单,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复述创世过程,在语言实践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课堂上,学生不仅感受到神话的瑰丽奇想,更在讲述中塑造英雄形象,审美体验与文化认同悄然萌发。</p> <p class="ql-block">二、研思并行,评课说课促成长</p>
<p class="ql-block">每节示范课后,授课教师均围绕教学目标设定、环节设计逻辑与素养落实路径进行深入说课,清晰呈现教学背后的思考与调整。随后,各年级组教师分组研讨,聚焦“课堂互动有效性”“学生主体地位”“目标达成度”等核心议题,畅所欲言、互启互鉴。既有真诚赞美,亦有建设性建议,真正实现了“教有所思、研有所得”的教研初衷。</p> <p class="ql-block">三、明确方向,打造实效教研新生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次活动尾声,分管学校教科工作的龚老师均作总结评价和提新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聚焦核心素养,强化教学靶向性:龚老师强调,语文教学须紧扣“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大维度,将素养目标细化至每一个教学环节,杜绝“泛化目标”“空转课堂”,确保学生学有所获、思有所进。</p> <p class="ql-block">——抓实二次备课,提升教学设计质量:针对课堂反馈与评课建议,龚老师提出“二次备课”要求——精简流程、优化提问、重构作业,推动教学设计从“完成任务”走向“追求实效”,实现课后反思的真正落地。</p> <p class="ql-block">——深化集体备课,凝聚团队教研力量:他进一步强调,要以年级组为单位,围绕教材解读、教学设计与作业创新开展深度共研,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生,打造“一人主备、全员受益”的实效教研生态。</p> 数学篇 <p class="ql-block">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我校数学教研组围绕“图形与几何”主题,开展了一场聚焦本质、启迪思维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用数对确定位置》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节典型课例为载体,通过说课展示、课堂观察与深度研讨,共探数学教学的理性之美与思维之光。</p> <p class="ql-block">一、课例展示:以生为本,让思维真实发生</p>
<p class="ql-block">《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以“找朋友”游戏贯穿始终,巧妙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历“标准混乱—统一规定—建立数对—抽象方格”的完整建构过程。教师层层设问,步步引导,自然渗透“一一对应”与“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助力学生实现从具体描述到数学表达的思维跃迁。</p> <p class="ql-block">《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以“图形魔术”导入,激发猜想,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比、说等动手操作,亲历“转化”全过程,深刻理解底与高、长与宽的对应关系。课堂中融入《九章算术》“以盈补虚”的古法智慧,既深化了数学理解,又厚植了文化自信,彰显了学科育人的深层价值。</p> <p class="ql-block">二、教研聚焦:以研促教,以思促行</p>
<p class="ql-block">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如何有效制造认知冲突,激发真实思考?《数对》一课通过“不同标准导致位置混乱”的情境,让学生在矛盾中主动寻求统一,体现了“不教而教”的教学艺术。</p> <p class="ql-block">如何实现从直观操作到抽象模型的自然过渡?《平行四边形面积》通过多次剪拼与对比观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图形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思维从“动手操作”走向“逻辑推理”,实现认知的螺旋上升。</p> <p class="ql-block">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核心素养?两节课均注重“转化思想”“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关键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真正实现“做中学、思中悟”。</p> <p class="ql-block">三、共识与收获:智慧共融,成长可见</p>
<p class="ql-block">本次教研达成多项共识:教学设计应源于学生真实经验,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其在探究中建构知识;数学课堂应重视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本质力量;教师应成为思维的点燃者与生成的捕捉者,善于因势利导,推动课堂向思维深处漫溯。</p> 科学篇 <p class="ql-block">龙璐老师执教《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以两个精巧问题开启科学探秘之旅:“水瓶中的空间被谁占据了?空瓶中的空间又被谁占据了?”问题如石投水,激起层层思维涟漪,激发学生对“无形之物”的好奇与探究欲望。</p> <p class="ql-block">本节课选取三个经典易行的实验,层层递进地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通过“听话的乒乓球”“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等有趣现象,辅以对比实验设计,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与思辨中真切感知空气的存在与特性。教学中,学生大胆假设、动手验证、归纳结论,并尝试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在实践中悄然生长。</p> <p class="ql-block">课堂上,龙老师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让科学学习充满发现的乐趣。课后,她分享了教学设计的初衷与实施反思。组内教师积极参与评课,既充分肯定了课堂的探究性与生成性,也对环节衔接与提问策略提出了中肯建议,展现了科学教研团队的协作精神与专业追求。</p> 结 语 <p class="ql-block"> 九月教研,是一次思想的沉淀,更是一次前行的蓄力。我们以研促教,以教启思,在课堂中深耕,在研讨中升华。未来,业州镇第一小学全体教师将坚守育人初心,赓续教研热忱,深耕课堂沃土,砥砺前行,逐光而上,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赋能,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