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节的钟声刚刚敲响,布吉街道的文艺汇演便如约而至。舞台上的LED屏闪烁着“欢度国庆 文艺汇演”的字样,山水图案在蓝光下静静流淌,仿佛把整座城市的祝福都汇入了这一夜。我们穿着粉色上衣、白色长裤,站成整齐的队列,笑容在灯光下格外灿烂。那一刻,我不是站在舞台上,而是站在一种归属感里——属于社区,属于节日,属于这个热气腾腾的中国。</p> <p class="ql-block">话筒握在手里,心跳和节拍同步。这是我第二次担任街道国庆汇演的主持人,台下是熟悉的街坊邻里,也有第一次来参加活动的新面孔。开场白一出,掌声就响了起来,像是回应,也像是鼓励。我笑着说:“今晚,我们不只看节目,更是在一起过节。”台下有人笑着点头,孩子在家长怀里拍手,那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任何舞台灯光都温暖。</p> <p class="ql-block">当《我和我的祖国》的前奏响起,我走到了合唱团前方。手臂抬起的瞬间,全场安静下来。身后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街坊,他们有的曾是教师,有的是退休工人,但此刻,他们都是歌唱者,是情感的传递者。我的手势轻起,歌声如潮水般涌出。那一刻,我不是指挥,只是一个被旋律托起的普通人,和所有人一起,把心唱给祖国听。</p> <p class="ql-block">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回荡,每一个音符都像在讲述一段共同的记忆。我们唱得并不完美,但足够真诚。当唱到“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时,有人声音微微发颤,有人悄悄抹了眼角。舞台的灯光洒下来,照在每一张泛着光的脸上,那不是舞台的荣耀,是平凡人最真挚的告白。</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登台的是舞蹈《迎盛世举金杯》。我和几位舞者一同上场,白衣黑裤,与绿裙飘飘的女舞者们形成鲜明对比。我们高举手臂,像举起一杯敬时代的酒。舞台灯光流转,背景的图案变幻如流金岁月。那一刻,动作是否标准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共同举起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绿裙随着舞步轻轻摆动,像春风拂过湖面。我们排成整齐的队列,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在讲述一种秩序中的美。没有炫技,只有协调;没有张扬,只有默契。这不只是一场表演,更像是邻里之间无声的约定:我们愿意一起,把平凡的日子跳出诗意。</p> <p class="ql-block">裙摆飞扬,手臂舒展,舞台成了我们共同的画布。绿色长裙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一片生长在城市中心的森林。我们用身体书写节日的喜悦,用节奏传递心底的安宁。台下有孩子跟着节奏拍手,有老人轻声哼唱,那一刻,舞台与观众之间,没有距离。</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幸福的瞬间,都值得被记住。我们定格在最后一个动作,笑容在灯光下绽放。台下掌声如潮,我知道,这不是因为我们的舞姿多么专业,而是因为我们跳出了生活的温度,跳出了属于普通人的节日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几天后,我又站在了布吉广场的舞台上,主持“庆国庆暨二季度健身成果展演”。熟悉的麦克风,熟悉的笑脸,还有那些坚持晨练、跳操、打太极的街坊们。他们用健康的方式庆祝节日,用汗水书写对生活的热爱。我说:“国庆不只是热闹,更是我们活得更精神的理由。”台下一片笑声,也有一片掌声。</p> <p class="ql-block">假期里,全家人驱车前往中山。第一站是中山市博物馆。我站在刻有“中山市博物馆”的石碑前,阳光正好,天空湛蓝。孩子举着手机拍照,妻子笑着说:“你也该多来点文化气息。”我摸了摸后脑勺,笑了。历史不只在书里,也在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路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是歧江公园。湖面如镜,倒映着现代高楼的轮廓,像一幅虚实交错的画。我们沿着湖边散步,孩子兴奋地指着水中的倒影:“爸爸,楼在游泳!”我蹲下来说:“那是城市在照镜子。”一家人笑作一团。节日的意义,或许就是让大人变回孩子,让生活多一点天真。</p> <p class="ql-block">喷泉突然喷起,水柱在阳光下划出弧线,竟折射出一道小小的彩虹。孩子跳起来想摸,我拉着她的手说:“看,城市也会画彩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像个诗人,其实我只是个被生活温柔击中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中山美术馆的建筑像一块拼图,黄与蓝的搭配大胆又和谐。我们走进去,正赶上“2025粤港澳大湾区摄影作品展”。巨大的圆形屏幕播放着城市影像,彩色光环缓缓转动,仿佛在诉说湾区的脉动。我站在屏幕前,手扶额头,不是因为累,是因为被这片土地的活力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中山的教堂静静伫立,白色拱顶下,阳光透过彩窗洒落,像上帝轻轻撒下的光。我们轻声走过,不敢打扰这份宁静。祭坛上的鲜花新鲜欲滴,长椅整齐排列,仿佛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有人在祈祷,有人在沉思,而我,只是想记住这份庄重里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纪念公园的入口古色古香,橙瓦飞檐,写着“国庆快乐”的红幅随风轻扬。我们走过石板路,两旁绿树成荫。孩子说:“这里像古装剧里的宫殿。”我点头:“这里也是历史的客厅。”纪念,不只是为了回忆,更是为了提醒我们从哪里来。</p> <p class="ql-block">听说《狂飙》的取景地在江门,我们便驱车前往。徐记面馆前,强哥的立牌站在门口,仿佛还在等一碗热腾腾的面。游客们排队拍照,笑声不断。我站在面馆门口,忽然觉得,一部剧能让人记住一条街,也是一种文化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梁启超故居的砖墙斑驳,却透着厚重的历史感。立体字“梁启超”挂在墙上,像一声穿越百年的呼唤。监控摄像头静静守候,现代与历史在此刻交汇。我轻轻走过,仿佛怕惊扰了那些仍在思考的魂灵。</p> <p class="ql-block">在梁启超雕像前,妻子撑着伞,穿一袭红裙,像一朵开在历史里的花。我按下快门,说:“你比雕像还好看。”她笑骂:“油嘴滑舌。”可我知道,那一刻,我们不只是游客,是站在巨人肩上看世界的普通人。</p> <p class="ql-block">“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墙上的展板静静诉说着梁家的传奇。六位子女的照片和简介一字排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熠熠生辉。我站在展板前,久久未语。真正的家风,不是财富,而是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清正家风,垂范后人”——白板上的红字格外醒目。梁启超的教育理念穿越百年,依然发人深省。他不苛责成绩,不强求方向,而是以朋友的姿态,循循善诱。我忽然明白,最好的爱国,不是喊口号,而是把下一代教好。</p> <p class="ql-block">习主席说:“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这句话在展厅里静静陈列,背景是模糊的山水。我读着,心里泛起波澜。国庆不只是烟花和歌舞,更是每一个家庭如何传承信念的日常。我们庆祝的,不只是国家的生日,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走进开平的碉楼。斑驳的灰墙,飞檐翘角,像一本打开的旧书。游客撑着伞,听讲解员讲述当年华侨回乡建楼的故事。我抬头望着塔尖,心想:这些建筑不只是防御的堡垒,更是游子对故土的深情回望。</p> <p class="ql-block">回程的路上,我翻看手机里的照片——舞台、喷泉、美术馆、故居、碉楼……它们拼成了一幅属于这个国庆的画卷。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细碎的温暖。我们庆祝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动人的,永远是和家人一起,走过的每一步路,看过的每一道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