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竞争性特点,决定了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孩子怎样看待压力、怎样正确应对心理压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家长要建立主动对孩子进行压力管理的意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使孩子承受压力与他的身心发育相适应</p><p class="ql-block">孩子成长中不能完全没压力,那样会放任自流。让孩子承受的压力适当、与他的身心发育相匹配,才是正确的方法。这就像抻猴皮筋,力度一定要在它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超过了适当的力度,就有被拉断的危险。并且要恰当把握压力的顺序与节奏,从浅压力逐步渐进加码,而不是一开始就施加超负荷的重压力;是间歇性、不断循环的短暂压力,还要压力与松弛能够周期性交替,而不是那种不间断的持续压力。要特别注意在孩子经过某一阶段的紧张和压力(比如考试前后、参加竞赛活动或者某一时段与老师关系紧张、承受了校园欺凌霸凌等)之后,一定要安排必要的心理松弛,形成有张有弛的循环调节。如果有必要,还要加长松弛周期。压力循环训练,不仅能够形成相对良性的压力释放出口,而且也是提升孩子心理韧性的重要方法。</p><p class="ql-block">保持合理的压力节奏和进行适当的阶段性调节。每一个压力段之间都能有必要的缓冲和平稳的自然过渡,保持有张有弛、张弛有度。</p><p class="ql-block">给予舒缓,家长一定不要把学习成绩与他在家里的地位挂钩。如果因为成绩不好,父母就不爱他了,或者就要受到惩罚。时间长了,毫无疑问就会变成他的一种沉重心理负担。这种负担一旦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么问题就来了。家长一定要帮助消除孩子对学习压力的苦恼恐惧感。</p><p class="ql-block">家长应该给孩子的正确信号是,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不管他学习好不好,都永远爱他。其内在逻辑是,因为爱他,才希望他学习好,而不是他学习不好就不爱他了。</p><p class="ql-block">同时,注意寻找发现孩子的天赋优势,挖掘他自身的优势潜能。尽可能早地开启孩子的职业规划,如果发现孩子在文化课学习上确实吃力,就可以及时向孩子所擅长的天赋优势适当倾斜。那样既可以大大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又可以把孩子内心自发的动能激发起来。</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管理压力、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就是要避免孩子长期处于某种压力之下,进而防止孩子从轻微的心理亚健康发展成心理疾病。</p> <p class="ql-block">——防止孩子过度疲劳和出现心理压力过载</p><p class="ql-block">家长和老师辨识孩子心理是否健康,要首先学会辨识孩子心理压力的可承受状态。正确识别与消减孩子的心理压力,着力帮助孩子破解无法回避的学业压力难题。</p><p class="ql-block">如果一旦出现了孩子“不说学习啥事没有,一说学习啥都是事”的情况,就说明学习压力已经开始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只要一提起这个话题,他就会条件反射地抗拒、排斥,这种心理压力过载就会他给他传导负面情绪、激化他的抵触心理,形成负面的情绪循环。</p><p class="ql-block">家长就要及时对这种信号进行研判,结合其同阶段的其他关联行为表现,认真分析孩子究竟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心理压力过载的问题。</p><p class="ql-block">所以必须防止和避免孩子出现身心疲惫,帮助孩子创建家庭压力情绪的安全港湾。</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内心世界如同初春的冰面,看似平静却一样会暗流涌动,需要家长细心观察、耐心引导,找到那些被冻结的情感裂缝,让情绪之河重新自然流淌。为孩子建造一座通往情绪自由的桥梁——不是教会他们永远不跌倒,而是帮助他总能找到站起来的力量。这种深植内心的安全感,比任何暂时的快乐都更加持久和有力。</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是给他进行精神减压。</p><p class="ql-block">要与孩子一起探讨分析他面临的压力源,以寻求最佳应对。比如他最害怕的是什么?哪一门课对他来说压力最大?除了课程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精神压力,可以与孩子一同分门分科、逐项分解,找出薄弱点,探讨应对办法。</p><p class="ql-block">此外,还要注意在一些孩子压力升高的特定时期、特定节点,比如刚开学、考试前、孩子参加重大活动等,家长要主动跟进,引导帮助他舒缓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家长可以尝试运用压力情绪天气预报的方式,让孩子找一个疏导出口。可以画一些天气符号代表心情,如晴天、️多云、阴天、暴雨等,让孩子直观表达压力情绪状态;还可以给他准备一个带锁的秘密日记本,让他拥有完全私密的情感空间;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做情绪雕塑游戏,用橡皮泥塑造当下的情绪形状,让抽象感受变得可视可触……</p><p class="ql-block">家长最该做的,是将对孩子的压力情绪能力培养融入日常生活,而不是等到孩子在压力之下真的出了问题再去寻求治疗。</p><p class="ql-block">可以采用压力情绪词汇扩展,每周学习2-3个新的情绪词汇(如沮丧、惆怅、雀跃),丰富情感表达精度。留出压力情绪烘焙时光,通过制作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点心,讨论对压力情绪的不同表达。还可以采用自然疗愈法,定期户外活动,在观察欣赏大自然中得以放松,缓解压力、缓和“情绪”。让孩子感觉到,不管学习或者其他压力有多大,回到家就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是他一种安全的心理依靠,</p><p class="ql-block">让他感觉背后有一个强大的靠山。</p> <p class="ql-block">——适时帮助孩子进行心理压力疏解</p><p class="ql-block">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乃至缺陷、问题、挑战。有的孩子在家总是受到过度溺爱,而在外却经常受到排斥孩子被过度批评,这会给他带来额外压力。一些孩子缺乏应对负面评价的经验,一些面对社会比较压力时茫然不知所措,一些孩子陷入社交媒体加剧的焦虑中难以自拔,一些孩子无法接受期望值与现实的落差……</p><p class="ql-block">怎样防止和避免失望感、失落感、失败感压力成为孩子心理常态,就显得格外重要。</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遇到了长时间、持续性心理压力导致心理疲惫和压力情绪过载,家长一定要做到及时、适时进行必要援助和救济,不能错过最佳时机。</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通过用孩子易于接受、愿意参与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把握身体与情绪的对话。因为情绪首先表现为身体反应,帮助孩子建立身心连接是关键突破口。比如可以进行身体扫描练习,睡前引导孩子从脚趾到头顶逐一放松身体部位,觉察压力情绪在身体的驻扎点;可以激励孩子跳一跳情绪舞蹈,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用身体动作表达当前情绪状态;还可以采用呼吸伙伴法,让孩子平躺,放置一个小玩偶在腹部,观察呼吸时玩偶的起伏,训练深慢呼吸,排解压力。</p><p class="ql-block">要让孩子宣泄。有的家长在孩子发脾气、哭闹的时候,经常大吼:“不许哭!”、“你再乱发脾气,看我怎么收拾你!”,在大人的高压强制下,也可以说是淫威之下,孩子确实是不哭不闹了,但这会在心理上留下伤痛、积累心理垃圾。影响有时会很持久。</p><p class="ql-block">认真倾听,鼓励和支持孩子倾诉、排解、宣泄。启发、引导他宽心、解闷、释压,帮助他打开心理纠结、不良情绪的出口,给他机会、让他充分发泄和释放。让他把心中的委屈倾诉出来,让他哭出来。给他郁闷排解和宣泄压力创造机会和条件,帮助他宣泄。</p><p class="ql-block">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提供VR心理宣泄的场所越来越多,这种基于计算机模拟三维环境的虚拟现实游戏,在给人提供沉浸式感官体验的同时,在调节舒缓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也受到了广泛认可。有智能互动宣泄、全息投影宣泄、歌唱减压宣泄,其所虚拟的宣泄场景兼具了心灵陪护等功能,还可以远程管理、模拟真实场景,结合了运动与游戏,既有很强的趣味性,又可以实现心理适应性宣泄。如果感觉孩子精神压力确实很大,家长不妨带孩子去试试。</p> <p class="ql-block">——陪伴孩子走出负面情绪和压力困境。</p><p class="ql-block">压力困境下的情绪纠结不是需要快速解开的死结,而是心灵深处等待被理解的密码。</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由于压力而出现负面情绪,家长要学会第一反应不是急于去消除它,而是探究它的来龙去脉,读懂孩子压力情绪,以更有质量的陪伴,与孩子一起打开情绪纠结,使孩子真正学会与自己的压力情绪和平共处。</p><p class="ql-block">正确应对压力情绪困境,既要做好即时应对,也要注意长期建设。孩子焦虑纠结时,可以与他一起做一些调节训练,让他咬指甲、反复提问,进行深呼吸练习、给他安全感物品。以缓解他在压力下的悲伤退缩、沉默、疲倦、失去兴趣等。如果他有了挫折感、放弃、自我批评、破坏行为等情况,可以激励他尝试微小成功体验,随时给予过程表扬。家长可以做成长故事记录,构建压力情绪调节工具包,为孩子配备实用工具,让他能够自主管理情绪波动。比如与孩子一起制作个性化“冷静盒子”,放入减压玩具、最爱照片,绘制标有各种压力情绪调节方式的“压力情绪逃生地图”,帮助孩子跳出思维困境,看到问题的不同面向。</p><p class="ql-block">可以采取可能性思维进行启发,用“如果...会怎样”句式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哪怕有些听起来很荒谬,进行针对性开导、疏解,防止孩子把纠结与烦恼闷在心里、憋在肚子里。以帮助解决孩子不自信、不开心、不会排解和释放压力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压力的疏导方式。重点是开放沟通、减少评判,特别是减少乃至杜绝负面评判。家长要每天留出“倾听时间”,用“你看起来有点累,想聊聊吗?”代替“你怎么又生气?”。要学会认可他的情绪:“考试前紧张很正常,我小时候也这样。”</p><p class="ql-block">积极倾听与认可,每天与孩子进行无干扰的对话,完全专注于他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帮助孩子增强他的理解能力。</p><p class="ql-block">家长需注意的细节。避免在孩子已经感觉压力很大,或者出现压力困境的情况下还继续给他施压,不说“你必须怎样如何”,而是设身处地从他出发:“好好说出来,你就心里舒服了。”</p><p class="ql-block">长期心理建设重在习惯培养。至少要连续坚持21天以上,培养初期要多鼓励少批评。日积月累培养孩子形成好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p> <p class="ql-block">【守护童心健康 我们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原创不易 感谢鼓励 侵权必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