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左夫画室

<p class="ql-block">  在永吉县金三村,有一处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庭院,那便是美籍华人画家左夫的画室,同时也是一家别具一格的民宿。九月中旬,当秋意悄然染上枝头,左夫带着他来自美国和国内的学生们,开启了为期半个月的写生与油画创作之旅。而我和影友们也有幸走进了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用相机定格下了那些珍贵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入画室,一股浓郁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墙壁上挂满了左夫和他学生们的画作,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色彩与线条的交织中,透露出画家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画室里摆放着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井然有序,仿佛在等待着艺术家们的灵感降临。</p><p class="ql-block"> 学生们或站立或坐在画架前,专注地描绘着眼前的美景;有的则漫步在庭院中,寻找着创作的灵感。左夫在学生们中间穿梭,不时地停下脚步,为学生们指点一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启发。</p> <p class="ql-block">  左夫是中国旅美油画家,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0年移居美国后,逐步成为美国加州美术协会大师级油画家和艺术教育家,其作品融合古典和现代风格。2009年,代表作《丝绸之路上的一天》入选中国第十一届美术展览,在武汉展出;《星期天的早晨》于2019年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海外华人作品展和进京作品展; 2024年 油画作品《放羊的内蒙古男人》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海外华人作品展,在深圳新美术馆展出。左夫长期致力于中美艺术学术交流和写生活动并在全美油画比赛中履获金奖。</p><p class="ql-block"> 左夫强调接地气的理念,作品体裁多原则生活阅历,他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并凭借《蒙古情》《父亲》等作品在多次全美油画展获金奖。其风格注重以写实为主,注重人物表情,光影与色调的细腻刻画。</p> <p class="ql-block">以上是左夫大师的作品。</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左夫大师学生的习作。</p> <p class="ql-block">  左夫画室是一处古朴典雅的庭院,生活区则是东北原生态的马架子房,而画室则是西方古堡式建筑风格。周边的环境更是如诗如画。田野里,金黄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学生们背着画具,走进田野,走进山林,用画笔捕捉着大自然的美丽。他们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妙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切。镜头里,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左夫耐心的指导、庭院里的花草树木、周边的田野山峦,都成为了我们镜头下的精彩瞬间。这些照片不仅是对这次采风活动的记录,更是对艺术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左夫画室宛如一片宁静的港湾,让艺术家们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这里,他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用画笔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而我们,也有幸成为了这个美好瞬间的见证者,用相机留下了这些珍贵的记忆。相信这些照片将会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珍藏,每当翻开相册,那段美好的时光便会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浮现。</p> <p class="ql-block">  此次走访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离开左夫先生的画室,让我不勉产生一些感慨,左夫先生能够坚持20多年带领美国和国内的学生到画室写生创作,(疫情期间除外)他倾注大量心血,一点点把画室武装到现在的模样,说明他是深深的爱着家乡这片热土,并通过手中的画笔把家乡的美景传递到各地和国外,进行文化交流,为宣传家乡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一举动令人敬仰。另外,左夫画室即是一座高雅的艺术殿堂和博物馆,同时,也可称之为一处美丽的山庄,休闲旅游打卡地,如果能够让它发辉出更大效能,对推动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必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衷心祝愿左夫先生为中美文化交流,推动家乡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继续做出新贡献,桃李芬芳,创作丰收。</p> <p class="ql-block">  摄影:刘金林 奚柏东</p><p class="ql-block"> 摄像:李德文 石毅勇</p><p class="ql-block"> 编辑:奚柏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