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国庆两天在羊城游玩,3号计划去塱头古村去放空心情,一路行去,两旁是些静默的田野。夏日的泼辣绿意,已然收敛,换上了一副沉静的面容,给这秋日独有的、一种清醒的言语。</p> <p class="ql-block"> 塱头在广东就是水边河边的意思,未进村,先望见那一池的荷叶,夏日里“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盛景,是寻不着了,留下那些擎着的残叶,边缘卷曲着。</p><p class="ql-block">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村里,路的两旁,是森然的古祠与书室,一座连着一座,那蚝壳墙在午后的秋阳下,泛着贝壳内里才有的、温润而清冷的光泽。我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数百年的清梦。</p> <p class="ql-block">这村落,是出过许多读书人的。明清两朝就出了13位进士、7位举人、49位秀才,其中黄皓一家“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那“雁塔题名”的荣光,那夹旗石的过往,虽已随岁月淡去,但那份耕读传家的风骨,似乎还沉淀在这空气里。</p> <p class="ql-block"> 从古村的保护,可以看到黄氏族人的团结和精神传承,15座祠堂是他们的精神家园,35座书室记录这这个村子耕读传家的家风,每一条巷子的门额都是那样富有诗意,三余巷打造成文创小窝,时光在这里慢下来,闲适的喝着茶,触摸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村前半月池边村民将收获的物产拿来售卖,这泥土的厚实,这稻谷的芬芳,才是这塱头村真正的、不曾断绝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午时我该离开了,回望那连片的古建筑群,镬耳山墙的光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巍峨、苍茫。村口的榕树,依旧垂着它长长的气根,像一个慈祥的老者,在暮霭里数着流年。此刻归去,这颗心仿佛被这秋日的古村用清凉的泉水洗过了一般,变得沉静而安详。</p> <p class="ql-block">这塱头的秋,给予我的,并非什么激昂的欢愉,而是一种深厚的、清寂的慰藉。它告诉我,繁华有繁华的悦目,而静定,也有静定的赏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