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文学作品,人物刻画生动,故事情节丰富,讽刺手法辛辣,叙事方式独特,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贯有的写作套路,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世界文学的瑰宝。《堂吉诃德》全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柯德·台·拉·曼却》,共两部,第一部出版于1605年,第二部出版于1615年。</p> <p class="ql-block">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一个被骑士小说深深迷惑的破落乡绅。他身披破旧的盔甲,骑着一匹羸弱的老马,癔想了一个美艳绝伦的情人,先后三次出行演绎了一段荒诞不经的游侠之旅。他梦想着恢复骑士制度,想借此扬名立万,却在这个早已不属于骑士的时代里处处碰壁,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柄、疯子。</p> <p class="ql-block"> 世人之所以将堂吉诃德看作疯子,是因为他追求的骑士生活已远离了现实,他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与时代格格不入。他沉迷于骑士小说里,将虚幻的情节当作真实的生活,在游侠经历中上演了一出出让人捧腹大笑的闹剧,他将村姑当公主,将风车当巨人,将羊群当军队,将旅馆当城堡……。他对骑士制度的执着可谓走火入魔,时时处处以骑士书中的规范要求自己,盔甲不离身,吃驻在山野,战前念情人,事事当冒险。只要他所经历的事实与他想象中的骑士境遇不一样,都归罪于魔法家作恶,如他幻想中的巨人在侍从的眼里变成了真实的大风车,美丽的情人在众人眼里变成了丑陋的村姑等。</p> <p class="ql-block"> 堂吉诃德看似疯癫,但又处处显露大智、大勇。他对许多事物的论述有条不紊,头头是道,许多与他接触过的人被他渊博的知识和清晰的条理所慑服,用侍从桑乔的话说:“我家主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疾恶如仇,英勇无畏,有求必应,敢于单枪匹马挑战强大对手,被许多慕名的人们所敬仰,公爵家里的老婆子堂娜罗得里圭兹因女儿受骗还主动请求他出面决斗。他在骑士冒险中犯糊涂,但在生活中还很精明,在选配待从中成了忽悠高手,他子虚乌有的许诺人家一个官职——海岛总督,给人描绘了骑士游侠无限的荣耀和灿烂的前景,骗得人家甘愿抛家弃子跟他一起冒险挨打、风餐露宿。</p> <p class="ql-block"> 小说中还有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人物,就是胆小聪明又实在善良的待从桑乔·潘萨。他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无知、没文化,但说话风趣、俗语连篇,上至公爵夫人、下至陌生路人都喜欢听他说话、与他戏谑;他好吃、爱耍小聪明,但对主子忠诚、做事勤恳,主仆之间时有伴嘴却始终相守;他自私、爱贪小便宜,但在总督的位子上秉公断案,不徇私情,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赤条条来,又赤条条去,既没有吃亏,也没有占便宜,这是我同其他总督不同的地方。”正是这风趣、滑稽、可爱的侍从桑乔·潘萨烘托出了主人堂吉诃德的刚正、刻板、疯癫。</p> <p class="ql-block"> 故事中主仆两人看似愚蠢的行为,却展示出一般人所缺乏的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崇高精神。骑士精神本身并非荒诞不经,在那个封建统治和宗教压迫盛行的时代,骑士精神如同一股清流,为人们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慰藉。堂吉诃德对骑士精神的迷恋,实际上是对一种理想化生活的向往,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和反抗。</p> <p class="ql-block"> 骑士制度盛行于中世纪欧洲社会,其忠诚、勇敢、荣誉、爱情、扶弱、济困的理念深刻影响着西方世界数百年的文化理想和社会规范,但再好的制度也有其局限性,必将被新的社会潮流所替代。当年圣人孔子周游列国,宣扬孺家思想,倡导恢复周礼,但护佑西周数百年的礼乐制度时过境迁,已不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他的主张和治国理念与当时正在崛起的新兴地主阶层形成了根本对立,所以他贵为至圣先师,也只能落得屡遭驱逐、流浪十四年不受重用的结果。堂吉诃德想要恢复的骑士制度也是一样,虽然在中世纪为欧洲封建权贵圈地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它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一定被时代所抛弃。万事万物有生有灭,这是天道,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随着社会的进步,骑士制度必然走向灭亡,堂吉诃德想要挽救过时的骑士制度必然是徒劳的。</p> <p class="ql-block"> 人人都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每个人的理想也要与时俱进,与时代潮流相契合,否则难免重蹈堂吉诃德的覆辙,落得身败名裂的悲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25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