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的中秋,似乎总与禾泉小镇的桂香有着解不开的牵绊。往年这个时节,我定会踩着涂山的落日余晖,慢悠悠走进米粒花世界。看晚风吹过,成片的花海翻涌成浪,听鹿儿岛的梅花鹿在暮色中发出轻柔的啼鸣,那样的时光,静谧又美好。可今年的中秋,却被一场接一场的喜酒打乱了节奏,只能望着窗外渐渐变圆的月亮,心里空落落的,像是一幅拼图少了最重要的一块。<br>五号上午,送走最后一批宾客,我正有些怅然若失,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是霍山的王主席发来的微信,说她正往禾泉度假。指尖划过屏幕的瞬间,一丝笑意不自觉地漫上眉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立刻回复,约好晚间小聚。暮色初临时分,我和刘主席、齐主席、张老师,迎着微凉的秋风,朝着东海大道 7777 号的方向赶去。车窗外的路灯次第亮起,暖黄的光晕在夜色中晕开,竟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奔赴相聚的暖意。<br>抵达禾泉时,天色已经沉得发蓝,像是被墨汁轻轻晕染过。入口处 “禾泉小镇” 的地标灯牌散发着柔和的暖光,与不远处仙人掌花园的轮廓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温馨的画面。原本只是打算走马观花,可脚步却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粉黛乱子草像被揉碎的晚霞,肆意地铺在山坡上,朦胧又浪漫;百合的金黄在路灯的映照下,泛着甜甜的蜜光,格外耀眼;醉蝶花顶着紫白相间的花冠,在晚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向我们招手。刘主席笑着指给我们看,今年新增的霍比特矮人屋藏在花海深处,小巧玲珑,充满了童话色彩;粉色沙滩上,还有孩童追着萤火虫奔跑,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往来游人的欢声笑语与浓郁的花香交织在一起,比往年更添了几分热闹。<br>脚步匆匆,记忆却在这熟悉的景致中悄然铺展。我不禁想起,春三月的禾泉是另一番动人模样。中华木绣球缀满枝头,像一团团洁白的雪球;芍药在微风中缓缓舒展花瓣,尽显娇柔;作家村的竹篱笆外,油菜花将田埂染成一片金色,绚烂夺目。那时,我总爱坐在读山文苑的石阶上,看蜜蜂在蔷薇花丛中忙碌地穿梭,听书屋的旧书页在风里发出 “沙沙” 的轻响,时光仿佛都慢了下来。现在读山文苑已经成为李明书法工作室。盛夏的午后,我会躲进仙人掌花园,点一杯冰镇拿铁,看着孩子们在戏水区的鹅卵石溪里捞小鱼,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抬头便能望见三米高的巨型仙人掌投下的斑驳剪影。到了冬日,腊梅的香气漫过温泉池,洁白的雪花落在 大风车上,勾勒出素雅的轮廓,那便是禾泉最清净的念想。<br>正沉浸在回忆里,齐主席已经引着我们来到了生态餐厅。走进餐厅,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吸引,玻璃穹顶下,70 多种珍稀植物在暖光的照耀下舒展枝叶,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餐桌上,一碗河蚌烧粉丝还冒着热气,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这可是禾泉最地道的滋味,每一口都充满了家乡的味道。席间,大家谈兴正浓,从工作趣事聊到生活日常,气氛热烈又温馨。这时,著名书法家王主席的父亲,将在曹老师工作室精心书写的 4 幅书法作品,分别送给了刘主席、齐主席、张老师和我。墨香四溢,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深厚的情谊。就在这温馨的时刻,窗外忽然传来露营地的吉他声,民谣歌手正唱着一首关于重逢的歌,歌声悠扬,恰好契合了此刻的心境。<br>离席时,已近深夜,皎洁的月光将花海照得朦胧一片。粉黛乱子草在风里轻轻摇晃,宛如无数细碎的星光在流动,如梦似幻。王主席握着我的手,轻声说道:“明年中秋,定要早来赏菊。” <br>我望着远处涂山的模糊剪影,忽然恍然大悟,禾泉的魔力从来都不在于景致本身。是春樱树下的初见,是夏夜里的畅谈,是秋日花海中的重逢,是老友递来的一杯热茶,是墨宝里藏着的深切心意,这些温暖的瞬间,才构成了禾泉独一无二的魅力。<br>许总车子驶离禾泉时,我忍不住回头望去,禾泉的灯火像一串温暖的珍珠,点缀在涂山脚下,在夜色中格外亮眼。那些错过的中秋时光,终究被这场意外的相聚填满。而四季流转中的禾泉,早已把漫长的时光酿成了最醇厚的念想,藏在每一缕花香、每一声笑语里,静静等待着我们在重逢之时,细细品味其中的美好。<br>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付总、许总的热情接待,是她们的周到安排,让这段禾泉时光更加难忘,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