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兴城古城, 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老城区中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另三座为西安古城、荆州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 AAAA 级景区。</p><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家乡的古城便悄然换上华裳。暖黄的灯光沿着城墙蜿蜒而上,勾勒出千年砖石的轮廓,钟鼓楼与祖氏石牌坊在光影中苏醒,金碧辉煌,仿佛从史册中走出。我常站在城门前,看投影在墙上的蓝色光影流转,那是昔日海港商船往来、帆影如织的盛景;转眼间,绿色光晕铺展,山川田园徐徐展开,像极了祖辈口中的故园模样。这一刻,时间仿佛倒流,我竟成了那个守城的少年,听风穿檐,望月照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门在夜色里愈发显得庄重,红墙金顶被灯光一照,像披了层薄金。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聚来,有人踮脚拍照,有人静静仰望,还有孩子趴在石狮旁,伸手轻触那被岁月磨得温润的石纹。我站在人群后,忽然觉得这门不只是城的入口,更是通往记忆的通道——每一块砖,都藏着一段家常话,每一束光,都映着一代人的守望。</p> <p class="ql-block">斑马线横过古城门前,行人如流。现代的脚步与古老的城门在此交汇,有人低头刷着手机,有人抬头凝望飞檐。灯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斑驳人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我走过时,脚步不自觉放慢,仿佛怕惊扰了这夜的静美。</p> <p class="ql-block">夜更深了些,城门两侧的绿光如春水般流淌,映得墙砖泛着幽幽青意。行人依旧来往,有的匆匆赶路,有的慢步闲谈。我倚在墙边,看光影在他们脸上跳跃,忽明忽暗,像是历史与当下在无声对话。这一刻,古城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活着的城,呼吸着,低语着。</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红灯笼一串串高挂,暖光洒在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薄霞。店铺陆续亮起招牌,人影晃动,笑语不断。远处的城楼在灯火中巍然矗立,仿佛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看尽人间烟火。我提着一盏小灯笼,随人流缓行,心也跟着轻快起来。</p> <p class="ql-block">城门前,人群簇拥,灯笼摇曳。一位穿素裙的女子站在牌坊下,回眸一笑,灯光落在她发梢,竟似从画中走出。我未上前,只默默记下这瞬间——美不在别处,就在这寻常夜里,这古城的一隅。</p> <p class="ql-block">激光划破夜空,光影在城墙上舞动,演绎着宁远古城的兴衰往事。我仰头望着,看战马奔腾、商队穿行,看烽火熄灭、万家灯火。科技让历史不再沉默,而我,只是这浩瀚光影中的一粒微尘,却因这份壮丽而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古意盎然的店铺,灯笼映着传统纹样的招牌,暖光从窗棂间漏出。行人三三两两,或驻足品茶,或低声笑语。我坐在路边长椅上,听风拂过檐角铃铛,叮咚一声,像是古城在轻叹:千年了,我仍在此等你。</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帽的女子坐在雕花椅上,背景是灯火通明的街市。他不说话,只是望着前方,像在等人,又像在回忆。我走过时,瞥见他眼中映着光,那光,或许是少年时的梦,或许是离家多年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城门在夜色中巍峨如初,红黄灯光交织,飞檐翘角熠熠生辉。人们从门下穿过,有的拍照,有的默立。我站在石板上,看光影在砖缝间游走,忽然明白:这座城,不只是砖石堆砌,更是无数脚步丈量出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街上,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子与同伴并肩而行,笑声清脆。她们走过灯笼下,影子拉得很长。店铺里飘出茶香与评书声,我闻着,听着,仿佛走进了老辈人讲的“宁远夜市”。文化不在书里,就在这灯火人间。</p> <p class="ql-block">一家店铺格外亮眼,红灯笼与旗帜高悬,店内暖光如酒,引得行人频频驻足。我推门而入,老板笑着递来一杯姜茶:“夜里凉,暖暖身子。”一口下去,热流直抵心间——原来,最美的风景,是人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I ♥ 兴城”的发光牌前,一家三口正合影。母亲举着手机,父亲搂着孩子,笑得灿烂。我悄悄退后一步,让他们占据整片光。这爱,不只是对城,更是对家的依恋。我掏出手机,也拍下这一幕——属于兴城的,平凡而珍贵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城门高耸,红灯笼高挂,游客们或拍或笑,或静静仰望。我摸了摸城墙,砖石粗糙却温热,像一位老者的手。它不说,却懂——懂每一份归来,每一次凝望。</p> <p class="ql-block">街道彩灯闪烁,古建筑在光中更显风韵。人们购物、闲聊,孩子举着糖葫芦奔跑。远处城楼灯火通明,像在讲述一个未完的故事。我走着,听着,笑着——这生活气息,正是古城最动人的底色。</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街道,行人穿梭如织。灯笼映着树影,地面斑驳如画。我抬头,看一位老人牵着孙儿走过,孩子指着城楼问:“爷爷,那是皇宫吗?”老人笑:“那是咱们的家。”我心头一热,眼眶微湿。</p> <p class="ql-block">城墙边,一排灯笼整齐排列,暖光连成一片。墙上的字在夜里格外清晰:“唐有长安,明有宁远。”我轻声念着,仿佛听见历史在回应。行人来来往往,谁都没停下,可这光,已照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城楼写着“我在兴城 没你不行”,灯光温柔。我站在拱门前,忽然想给远方的朋友发条消息:“你不在,但这里一切都好,等你回来。”</p> <p class="ql-block">城墙下,人群倚着护栏看夜景,摩托车停在角落,现代与古老在此和解。我站在他们中间,看红光在墙上流动,像血,像火,像不灭的魂。</p> <p class="ql-block">“宁远”二字在灯下泛着暖光,一位行人静静伫立。我走近,也抬头望着——这名字,不只是地名,是根,是归处。</p> <p class="ql-block">街道尽头,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唐有长安 明有宁远。”我停下脚步,看灯笼映红行人笑脸,听小贩吆喝,闻烤红薯香——这,就是我的宁远,我的兴城。</p> <p class="ql-block">一座建筑顶上,挂着巨大的月亮灯饰,像中秋夜的礼物。灯笼成串,行人如潮。我抬头,许了个愿:愿这城,永远灯火可亲,人心可依。</p> <p class="ql-block">红色牌坊下,帷幔轻扬,店铺通明。人们穿行其间,笑声不断。我走过时,听见有人哼起小调,是家乡的曲儿——原来,最美的夜,是有人歌唱的夜。</p> <p class="ql-block">一对情侣手牵手走过古城门,灯光落在他们肩上。我默默祝福:愿你们的爱情,如这城般坚固,如这灯般长久。</p> <p class="ql-block">绿色灯光照亮古建,石砖路映着光影,层次分明。我走着,看现代脚步踏过古老印记,竟不觉违和——原来,传承,就是让老城活在当下。</p> <p class="ql-block">街道热闹非凡,有人提着发光气球,孩子笑得像星星。我牵着母亲的手,走过长街,她说:“这灯,比从前亮多了。”我点头:“是啊,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亮了。”</p> <p class="ql-block">城楼金碧辉煌,一位女子手持发光许愿灯,微笑如月。我站在不远处,看她将灯缓缓举起——那一刻,光不只是装饰,是希望,是延续。</p> <p class="ql-block">树木在红光中摇曳,像披了霞衣。人们散步、闲聊,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我深吸一口气——这夜,是甜的。</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通向远方,城墙在灯下静默。我走累了,坐在长椅上,看行人来去。一位老人坐下,轻声说:“这城,我看了六十年,越看越爱。”我笑了:“我也是。”</p> <p class="ql-block">“木之缘”牌</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5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