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月饼,别样味道

奔驰的骆驼

<p class="ql-block">  时光漫溯,记忆深处总有一抹难以褪色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初出军校的我,怀揣着对军旅生涯的无限憧憬,奔赴高原小城格尔木。一盒坚硬的月饼,一段孤独的时光,就此成为我青春岁月里最独特的烙印。</p><p class="ql-block"> 彼时的格尔木,作为高原“兵城”气候恶劣,交通闭塞,物资匮乏。部队日常饮食以罐头为主,新鲜蔬果难得一见。最让我难以适应的是,驻军周末和节假日特殊的两餐制——上午10点、下午16点用餐,每到夜晚饥饿感便如影随形。</p><p class="ql-block"> 初来乍到肩挂红牌的学生官,举手投足间都是拘谨和青涩,即便幸运地身处机关,也鲜少有人相识。每逢休息日,办公楼除了战备值班员外,很可能只有我这个学生官(住在办公楼,宿舍与办公室门对门)。上世纪的格尔木可供消遣的地方很少,主要是位于河东的昆仑商场、河东市场、农垦商场等,所以周末我大多在办公室和宿舍度过,偶尔去一下位于金峰路的新华书店。看着战友们或是回家团聚,或是外出会友、娱乐,而我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倍感孤独。</p><p class="ql-block"> 到格尔木工作月余,便迎来了我高原部队生涯的第一个中秋。刚好是个周末,上午10点开饭时,机关食堂为每人发放一盒月饼,无需餐票,这份意外之喜让我这个学生官倍感军营的温暖。月饼包装简洁,橘黄色底色上,嫦娥奔月图案栩栩如生:一轮皎月高悬,嫦娥身姿婀娜。下方印着“青海省格尔木食品厂”字样。打开盒子,里面整齐摆放着四个月饼,两个五仁馅月饼,两个枣泥馅月饼。 当日,我忙于审核五道梁工程图纸,傍晚时分饥饿感渐渐袭来,便将这盒月饼当作假日犒劳。可咬下第一口就愣住了——月饼硬得像块石头,用力一嚼,差点硌掉牙齿,除了淡淡的甜味,咽下去时干涩难品。一块月饼成了恶劣气候地“活标本”,默默诉说着“高原生存不易”的真相。想不到的是接着头疼欲裂袭来,不知是高原反应作祟,还是其他缘由,感冒发烧接踵而至。在寂静空旷的办公楼里,我团缩在宿舍孤立无援,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孤独、痛苦与无奈,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 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几日后的国庆节工作更加忙碌,同样的情景再次上演。忙于工程招标预算工作的我,傍晚时分,满怀期待地拿出珍藏的月饼充饥。可换来的,依旧是头痛发热、浑身瘫软的痛苦。这段在高原与月饼“较劲”的日子,成了我初入军营最难以忘怀的记忆。此后几年在格尔木,痴爱甜食的我对月饼避而远之。</p><p class="ql-block"> 三十余载光阴倏忽而过,如今月饼市场品类繁多、口味丰富。但每当我瞥见月饼,思绪总会瞬间回到那座高原小城。那盒坚硬难咽的月饼,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它承载着初入军旅的青涩迷茫,记录着异乡坚守的孤独坚韧,更见证了一位年轻军人的成长蜕变。</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情怀依旧,这份独特的味觉记忆,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执着与付出,也让我对那段峥嵘岁月充满了无尽的怀念与感慨。</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