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淡泊明志</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48788171</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侵删</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清辉洒落,如薄纱覆地,仰望天心那轮皎洁圆满的明月,思绪便不由飘回故乡的庭院。儿时的中秋,没有繁复的仪式,只有一家人围坐在小院中,抬头看月,低头分食一块月饼。那轮高悬的圆月,像极了母亲端出的月饼,也像极了我们围坐成的圈——圆,是中秋的形状,是思念的轮廓,更是团圆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 那时家境清贫,父亲一人撑起全家生计,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四人在乡下过活。每逢中秋,为了省钱只能买一块月饼。当年的月饼有三种馅料:五仁、枣泥和豆沙。只能三选一,我们总是争着要五仁的——那满是果仁与冰糖的香气,仿佛藏着整个秋天的丰盈。母亲用一把水果刀,沿着月饼表面轻轻划出十字,再小心翼翼地分成四份,连边缘的芝麻都尽量均分。母亲总是说不爱甜食,可那双望着我们的眼神,分明盛着温柔与克制。我们年少懵懂,竟真信了她的话。分到手中那一小块月饼,舍不得一口吃完,只敢用门牙轻轻刮去表面的糖霜,再掰下一角含在舌尖,任五仁的醇香与冰糖的清甜缓缓化开。那一口,是节令的滋味,更是贫瘠岁月里最奢侈的甜。</p> <p class="ql-block"> 后来日子渐渐宽裕,可以每人分一半,也就是可以买两种馅料的月饼,选择反而有了纠结。还是一块月饼切成四份,每人可以吃上两种馅料,已是莫大的满足。</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家境好转,每人能分得一整块月饼,父母也能安心吃上一口。可奇怪的是,我竟不再像从前那般眼巴巴地盼着、馋着。月饼变得寻常,手里的那一块,不再需要藏进书包、分几日吃完。</p><p class="ql-block"> 我们工作之后,家里生活发生翻天的变化,月饼也已经不是我们以往渴望一年才能品尝的美食,比月饼更美味的点心也进入了我家的日常。月饼逐渐退出主流美食的行列,更多的是中秋节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中秋,月饼早已琳琅满目——广式的油润、苏式的酥香、京式的厚重,还有冰皮月饼需冷藏保存,仿佛节日也变得精致而疏离。公司发的、朋友送的,堆在桌上,拆开尝一口便搁在一旁。再复杂的馅料,再精巧的包装,也难唤回儿时那一小块月饼带来的悸动。虽然我依然会在中秋夜吃上一口月饼,不为解馋,也不为果腹,只为轻轻触碰那段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触碰母亲手中的刀痕,触碰兄弟围坐的笑语,触碰那一块被分成四份的、带着芝麻香的团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