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下扬州

相见时男

<p class="ql-block">相信多数人跟我一样,记住扬州是因为李白的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金秋十月,路过扬州。虽然没有阳春三月的姹紫嫣红,十月的扬州更显历史的厚重与安宁,依旧美丽无比。</p> <p class="ql-block">扬州因为大诗人李白的一句广告词而名扬天下,从此也便与诗词歌赋有了不解之缘。而瘦西湖似乎就是扬州的代名词。汪沆的诗,“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记住瘦西湖,就记住了扬州,记住了扬州,肯定知道瘦西湖。</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是由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的带状景观,始终与大运河保持着水源相通的互动关系,是大运河的支流,同时也是大运河上独特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名称源自她的“瘦”。跟西湖相比,她确实很瘦。这一狭长水体总长约4.5公里,最宽的地方116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13米。</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便是瘦西湖最宽的地方,也是瘦西湖的著名景点之一。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描绘了月夜中桥上吹箫的美妙景象,充满了浪漫与诗意。如今伟人毛主席书写的这首诗也竖立在这里,与身后的熙春台相互交映,营造了更强烈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桥不是24座桥,指的就是这一座桥。名称的由来有争议,有说隋炀帝时24位美女在桥上吹箫而得名。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合理,现在的这座桥正好有24米长、2.4米宽、有24个柱子,都合着二十四,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歌咏瘦西湖的千古佳句,多以烟雨朦胧、诗意江南为核心。描绘二十四桥的诗,还有陈仁德的“二十四桥烟雨里,画船出没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亦为千古名句。</p> <p class="ql-block">除了二十四桥,瘦西湖美景排名第二的,就该算是五亭桥了吧。</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桥南北向跨于瘦西湖上,桥上建有五亭,俗称“五亭桥”。五亭桥已经过五次大修,现为瘦西湖公园内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也是扬州市标志性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该桥建于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建筑面积为590.1米。</p> <p class="ql-block">桥上建五亭,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均为四角攒尖顶,中亭为重檐,其余为单檐,亭之间有廊相连,廊内柱子围有座杆,外置石栏杆,整座桥结构独特,造型优美。</p> <p class="ql-block">桥呈“串”字形状,“工”字型桥基,为青条石砌筑,南北两侧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有15个桥洞,彼此相通。</p> <p class="ql-block">莲花桥,桥与亭结合,桥身结构复杂,造型优美,是中国古桥建筑史上的孤例,也是扬州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亭桥如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又称莲花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另一个著名景点,白塔。白塔位于莲花桥南侧莲性寺内,为砖砌,系喇嘛塔,高30余米。</p> <p class="ql-block">莲花桥和白塔是瘦西湖的核心建筑,白塔晴云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莲花桥和白塔一横一竖,一彩一素,一柔一刚。</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还有一道著名景观:“古木逢春”,现在成为景区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她位于瘦西湖小金山上,一棵因雷击枯死的银杏树,树顶攀附凌霄藤,形成“枯木逢春”的奇观。春夏季凌霄花盛开,尤其好看。</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的钓鱼台,也是扬州的代表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钓鱼台,又名吹台,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其正式名称源自古代文人吹奏乐器的雅集功能,民间别称"钓鱼台"则与清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时的垂钓典故相关。相传盐商为取悦帝王,预先在水底布置鱼群,并安排人潜水为其挂钩。</p> <p class="ql-block">站在钓鱼台斜角 60 度,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p> <p class="ql-block">透过园洞,单看五亭桥。</p> <p class="ql-block">既可以半圆,也可以整圆。</p> <p class="ql-block">单看白塔</p> <p class="ql-block">则是一个椭圆</p> <p class="ql-block">设计者独创性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框景"技艺。这种"一洞三景"的空间布局被当代园林学家认定为现存最完整的框景范例。</p> <p class="ql-block">多种造景艺术随处可见,不得不惊叹古代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赞美扬州的除了诗,还有成语。汉语成语“二分明月”,出自唐代徐凝《忆扬州》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原指扬州独占天下三分月色中的二分,形容其月色明丽与繁华盛景,后演变为扬州的代称。</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反映了大运河沿线经济的繁荣和由此而生的文化发展情况,是与大运河带来的思想、文化、技艺的交流和汇集密不可分的运河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当然,扬州作为古代烟花繁盛之地,除了瘦西湖,还有她的悠久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古街,更显历史韵味。</p> <p class="ql-block">东关街也是美食街,整个东关街有很多扬州名小吃。</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悠,南来北往,大运河的便利造就了淮扬菜系,形成了扬州独特的美食文化。</p> <p class="ql-block">“扬州炒饭”是以扬州来命名的,现今名扬天下。不知是炒饭成就了扬州,还是扬州成就了炒饭。</p> <p class="ql-block">扬州的狮子头。</p> <p class="ql-block">扬州的老鹅也要尝一尝。</p> <p class="ql-block">最好吃的还是建湖藕粉圆子。藕粉圆子是建湖地区最有特色的小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