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一封信

小憩一会儿

<p class="ql-block">昵称:小憩一会儿</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0950653</p><p class="ql-block">图文/小憩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在村里算是个有文化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4年我入伍离开家乡到部队,跟父母亲交流的唯一方式就是书信往来。因此,一生中与父亲两地通信持续了十几年。每当读到父亲的来信,都会从心底涌出一股暖流,读懂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给自己思想工作以莫大的鞭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的这封信,是对我1978年中秋去信询问解放前后家庭往事的一封回信。我当时刚由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很想知道家庭为什么划分为中农而不是贫农,更想知道解放前后家庭生活的对比变化。因此,父亲在回信中回忆了解放前后家庭的对比,忆及了祖辈生活之艰辛,创业守业之艰难,受尽地主阶级剥削,以及解放后为什么不划分为贫农、而划分为中农成分的界线依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说,解放前,我们家是苦的。为什么苦?因为农民没有土地,靠出卖劳力,受尽地主的剥削和压迫。曾祖父去世的早,家庭人口多,吃口重,爷爷以长代父,为了还债,不得不到地主家做长工,且“三年满才能回来,把工资拿来还债”。靠“打零工”“挑发脚”度日。爷爷四兄弟齐刷刷打过零工,挑过发脚,以卖苦力“苦战几年”的形式,建造起属于自己栖居的房子。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菜稀饭,睡的是稻草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生活,不得不到地主家去租田。爷爷们分家后,家里分得了小田、白山。所谓小田,就是从地主家分租的散落在山坞壳垅里的广种薄收、旱涝绝收的边角田、冷水田。所谓白山,就是不长草木的荒山。辛辛苦苦打一担稻谷,地主家却要抽走四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兄弟大了,劳力好了,但仍逃脱不了“砍柴卖”“做忙月”“挑发脚”的命运。特别是年迈的曾祖母和正当年的奶奶,长年“饲猪娘”补贴家用,积攒的一点钱“拿去垫田、灵会田种种”,经济上才逐步好点起来。但这种“好”,道不尽的辛酸苦辣,仍是“吃苦,穿苦,非常做人家”得来的,是做牛做马用命和血汗换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土地改革划分为中农呢?父亲说,解放后,从地主家租、垫来的田都登记在自家名下,正好人均一亩三分,山三亩五分,不改进不改出。按当时土改的政策,“这样算是中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查,全国解放后,1950年6月30日开始在全国范围划分阶级成分,根据当时土地改革现状和需要划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中农又分上、中、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31条规定:“划定阶级成分时,应依据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划分农村成分的决定,按自报公议方法,由乡村农民大会、农民代表会,在乡村人民政府领导下民主评定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0年8月27日公布的《政务院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对“中农”的诠释:中农许多都占有土地。有些中农只占有一部分土地,另租入一部分土地,有些中农并无土地,全部土地都是租入的。中农的生活来源全靠自己劳动或主要靠自己劳动。中农一般不剥削别人,许多中农还要受到别人小部分地租债利等剥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体的土地分配标准,大致是其每人平均所有土地数量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量的平均值,超过的要征收,不足的给补进。但也有例外,如革命军人、烈军属等不超过百分之二百者,均保留不动,只有超出部分才征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显然,从父亲的信中可得出结论:当时,我们村里是按人均一亩三分的土地基数来登记并进行土改的。就我家而言,解放前,租垫了一部分土地,拥有简单的生产工具,土改时田亩不进不出,正好人均一亩三,又符合中农的解析标准,自然就划分为中农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在信中所言所事,反映了新旧社会冰火两重天,是开展忆苦思甜教育的家庭板本,是家(族)谱史修缮最可信的历史资料,是祖辈留给下一代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精神财富。所以,这封信我一直保存着,并时刻警示自己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一辈子不能忘记先辈们在旧社会吃过的苦。</p><p class="ql-block">附《父亲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云龙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来信也又收到了,刚好全家都在家中,阅过后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要感谢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感谢你们的领导和同志们!我们决不会骄傲,决不会威风高叫,希你放心好了。但望你有了今天,决不要辜负你们的党和首长以及同志们,永远跟着他们前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我就谈谈解放前后的情况。解放前十年前,我们家中是苦的,祖父帮地主家做长工三年(本村蔡少春地主家),受他们的剥削和压迫,每天起早摸黑,挑担子干重活,三年满才能回来,把工资拿来还债。在那时祖父有四兄弟,缺少房屋不够居住,经四兄弟苦战几年打另(零)工挑发脚,建造了三间两柱头瓦房,就是我们和小爷爷这幢房屋。后因你祖父吃口重(有六人),他们总是两三个人,因此就分家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家里分了三亩小田(小田是从地主家分租的,一担谷地主分四斗我们六斗),还有三亩五分白山(白山是荒山没有森林的山),那时小叔叔和小娘娘还没有生,我才是二三岁生活非常艰苦,经济上靠祖父挑发脚,打另(零)工,祖母养养猪卖点钱,粮食上不够吃,到地主家租田租地种,穿的是粗布衣,还是七补八补的,吃的都是粗菜稀饭多,睡的是粗布被、竹席、稻草床,一到冬天连草席、雨鞋都没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到解放前五年前,因我们三兄弟都有点大了,大娘娘和二娘娘都已出嫁了,家里还有七个人(添小叔叔小娘娘和老姆),劳动力好起来了,经济上也好点起来了,养牛、养羊、饲猪娘、挑发脚、砍柴卖、做忙月(一月计算),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里吃苦,穿苦,非常做人家,结存的钱拿去垫田、灵会田种种,粮食逐步够吃了,经济上也好起来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到解放土地改革,为什么我们家是中农呢?因为劳动力好,肯做,肯吃苦,做人家,粮食、经济够吃够用。租来的田、垫来的田都是地主家的,土地改革我们都登记来了,所以田没有改进也没有改出,这样算是中农。土地改革,我们家有七人平均每人一亩三分,共分得田九亩一分,山仍旧三亩五分,地没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地改革后,生活一年一年好起来了,不买田、不买地,不受地主剥削,粮食更加够吃了,人都大啦,劳动力更加好了,经济上也靠养牛、养羊、养母猪、搞副业,活络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大致情况就以上这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和你母亲及一家人身体都很好。希望你在部队安心工作,不要牵挂家里,争取有更好的进步!为国、为家争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父亲笔</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秋月圆夜,两地思家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