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秌二字簡述漢字演變過程

大唐审美

<p class="ql-block">  通常認為中國漢字在3000多年的演變過程中經歷了從甲骨文、金文(包括石鼓文,統稱為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的七個階段。另外還有戰國時期的楚簡、秦簡及漢代的帛書,後世統稱為簡帛書。</p> <p class="ql-block">  金文,鑄於商朝時期青銅器,為商周時期官方正體。</p> <p class="ql-block">  楚簡,戰國時期楚國文字,始見於考古出土簡牘。</p> <p class="ql-block">  篆書,又稱小篆,始於秦朝,為秦代官方正體(此作品略帶隸書筆意)。</p> <p class="ql-block">  隸書,始於戰國時期,成熟於漢代。</p> <p class="ql-block">  起於漢末,成熟於魏晉,有歐、顏、柳、趙、王等風格流派被後世推崇(此作品為顔體風格)。</p> <p class="ql-block">  行書,始於東漢末至魏晉,書寫流暢易認,舊時多見於手札書信。</p> <p class="ql-block">  草書,筆意連綿簡省,多為書家率性揮灑之作。</p> <p class="ql-block">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任何一個單獨的文字在每一種書體中均可有十種以上的書寫變化,其在不同書體中則達到百中以上的變化,由此而形成獨特的書寫藝術為世界各國文字之絕無僅有。</p> <p class="ql-block">  本篇中書灋作品皆為本人創作,如有採用須經本人同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