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右眼终于看到了,比我预想中的要好很多!”。2025年9月25日,在平遥康明眼科医院的病房里,当医生缓缓揭下李占平眼上的纱布后,62岁的他激动得像个孩子。这一刻,困扰他40多年的眼疾宣告结束,崭新的生活即将开启。</p> <p class="ql-block"> 李占平是东泉镇贾封村脱贫户,几十年生活在窑底沟,老伴常年患病,儿子外出务工,老人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着基本生活,闲时上山刨野生药材换取生活开支,家庭生活捉襟见肘。</p> <p class="ql-block"> “今年右眼越来越严重了,已经看不到东西了,出门都感觉害怕,以前还能进城打工,现在年纪大了,成了拖累了。”,老人时常喃喃道。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入户时,敏锐察觉到李大爷的困境,并牢牢地记在心里,和两委会对接,下定决心,一定帮他重见光明。</p> <p class="ql-block"> 政策对接。为了帮助他复明,工作队长张小强和村支书张永胜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与康明眼科医院联系,争取手术减免政策。</p> <p class="ql-block"> 心理疏导。面对老人对手术的担忧,工作队员两次上门疏导,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手术的科学性,彻底打消了老人的顾虑。</p> <p class="ql-block"> 保障周到。张永胜及时打电话给在村信息员老刘,一定安排好老李老伴的生活,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p> <p class="ql-block"> 全程陪护。“李占平的事情不能等,再等就是我们最大的失职!”。9月22日,张永胜化身“专属司机”,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医张永莲陪同,冒雨辗转泥泞的山路,将老人送到医院,办理完手续后,四人相继一笑,“似乎咱们还没有吃饭呢?”,队员雷英和张永莲打趣道。</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工作队员、村支书和村医陪同,悉心照顾,挂号、缴费、检查,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时刻关注着老李的身体状况,耐心询问他的感受,让李占平在病痛中感受到了如家人般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手术非常成功,就是患病时间久了,但是我们尽力让手术更精细,服务更温暖。”;“很少见你们这样尽心尽力的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放心吧,后期护理都安排好了,我们虽然是民营医院,但我本人是党员,一定要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乡村振兴也有我们的责任!”,副院长白建凡边脱手术服边说到。</p> <p class="ql-block"> “要不是村干部和工作队员及时送医,我这病真不知道会拖成啥样,全靠你们全程护送就医,病情得到及时控制,让我重见天日,这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可是天大的事啊!”,在医院大厅里李占平握着张永胜的手,眼眶泛红。</p> <p class="ql-block"> 25日,重睹天日的李占平仿佛换了个人。一边收拾个人物品,一边规划回村后的生活:“我现在不怕摔倒了,一会到了镇上取点钱,买头牛犊,还想承包点地,我刨的黄芩多少钱一斤卖合适?”。随行人员表态:“行!你有信心就行,你的日子过好了,我们才高兴”。大家随即将老人扶上车。</p> <p class="ql-block"> 返程途中路过东泉镇,张永胜陪同他在万福隆超市买了白面和菜,在信用社取了款,在药店买了必备的药品,一路送他回家,下车后又帮他把这些东西一一拿回家里。</p> <p class="ql-block"> 现在,李占平的视力逐渐恢复,在家用药休养。这场颠簸辗转就医路的背后,彰显了基层干部坚守与奉献的使命和担当,折射出乡村振兴路上“不落一人”的庄严承诺。</p> <p class="ql-block"> 李占平的“复明”,是驻村工作队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一个案例,面对山村年龄结构偏大的实际情况,“不让病根变穷根,改变看病重防病。守护住村民的健康,才能守护住他们的幸福!”,这是工作队全体人员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李占平的就医经历,让我们见证了大山里的干部在用真心、动真情,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用“心”用“行”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