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首尔,一座兼具现代活力与古老底蕴的城市。</p><p class="ql-block">与年轻游客追逐韩流时尚不同,作为年长一代的旅行者,我们更倾心于探寻韩国深厚的人文历史。</p> <p class="ql-block">首尔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8年,曾是朝鲜半岛古三国时期百济的都城,迄今已有两千余年。如今若要寻访首尔古迹,首推坐落于市中心、源自朝鲜王朝李氏时代的宫殿群。</p><p class="ql-block">景福宫的历史甚至早于北京故宫,作为朝鲜王朝的正宫,位居首尔五大宫之首,被誉为“朝鲜第一宫殿”。然而它命运多舛,屡毁屡建,如今所见之建筑,几乎皆为依原貌于旧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景福宫初建于1395年,1592年遭日本入侵时的乱民焚毁。1868年,兴宣大院君李罡应主持重建,不仅翻新了7700间宫室,更增建约500座建筑,规模之恢弘可以想见。然而1910年日本吞并韩国后,系统性拆毁了景福宫建筑群,在原址上建起朝鲜总督府等日式西洋建筑。历经日本投降、韩国光复与朝鲜战争,景福宫几乎损毁殆尽。</p> <p class="ql-block">1968年,韩国政府正式启动景福宫修复工程,首复原址为光化门。至1980年代,随着经济腾飞,展开了系统性的全面复原计划,严格遵循“日本殖民前原貌”进行重建,仅内部采用现代抗震结构。至今复建工程仍在继续,预计2045年全面竣工。</p><p class="ql-block">虽为新建,却严格遵循原址原貌,如今的景福宫已成为首尔游客最多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每天上午10点与下午2点的守门将换岗仪式,是景福宫的一大看点。9月25日上午,我们便将韩国之行的首站定于此。“守门将”一职最早记载于朝鲜世祖七年(1461年),至睿宗元年(1469年)正式确立制度,负责依规启闭宫门,轮班护卫国王与王室。</p><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换岗仪式于兴礼门广场拉开帷幕,历时20分钟。鼓声开场,仪仗队伍在吹打乐声中依次入场,包括守门将领队、守门将、守门军与吹打队等。随后进行符信交接与身份验认,完成换岗。整场仪式庄严而热烈,堪称一场视听盛宴。</p> <p class="ql-block">当然,无人认为古时仪式会如此繁复。据了解,这套仪式是由韩国国家遗产振兴院考据历史典籍后,复原服饰、武器与仪仗物品,重新编排而成。虽表演性质浓厚,却深受游客喜爱。各国游客身着租赁的韩服,兴致勃勃地围观仪式,并争相与卫兵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仪式结束后,我们穿过兴礼门,步入景福宫。其面积约57万平方米,略小于北京故宫,加之部分建筑尚未复原,风格亦偏简朴,整体显得较为空旷。大多宫室闭门谢客,不足两小时便游览完毕。其中有三个地方令我印象尤为深刻。</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感慨的,是勤政殿广场上的品阶石。勤政殿作为景福宫中最华丽、最具权威的建筑,用于举行登基大典与百官朝会,相当于故宫太和殿。御道两侧排列的品阶石,用以标示百官朝见时的站位。尽管朝鲜曾是明清藩属,文化多受中原影响,却在朝仪中未照搬跪拜之礼——须知清代大臣为免膝痛,甚至发明了护膝垫。由此可见,朝鲜并非完全的中央集权,王权亦非绝对。</p> <p class="ql-block">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思政殿西侧的千秋殿。朝鲜第四代君主世宗大王李祹于1443年在此召集学者,创制韩文。此前,朝鲜一直使用汉字标记语言,百姓生活处于“言文不一”之境。新文字被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导百姓正确发音”,于1446年正式颁布,标志着朝鲜从象形文字转向表音文字。</p><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少数有明确创制时间与创制者的文字,并展现出极强的科学性:它虽字母有限,表音能力却极为卓越;创制过程中运用象形、加划、并书等原理;也十分适应信息时代的处理需求,在计算机与手机输入中效率极高。</p><p class="ql-block">韩文因其独创性与科学性备受学界认可。牛津大学语言学学院曾以合理性、科学性与独创性为标准,将韩文评为世界一等文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1986年起设立“世宗大王扫盲奖”,以表彰在扫盲与语言学领域的贡献,并于1997年将韩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千秋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景观,则非“峨眉山”莫属。据说明,景福宫内竟有一座“峨眉山”,激起我们强烈好奇。几经寻找,终于在交泰殿后的庭院中发现它——实为1995年重建莲池时,以余土堆砌而成的三层花坛,东西长60米,遍植花卉,点缀奇石、石池与石龟。一旁的六角烟囱绘有梅兰竹菊与云山水鹤等十长寿纹样,雅致非常。</p><p class="ql-block">不知此“峨眉山”是历史上原有,还是复原时新增之景。作为多次登临四川峨眉之人,我伫立良久,试图从形神之间寻得一丝真山韵味,却终未领会其中真意。何以舍近求远,以蜀中仙山为名,恐怕只有设计者能道出其用意。但韩国人对峨眉山的喜爱,却令我们四川游客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交泰殿和“峨眉山”</p> <p class="ql-block">游览结束,自神武门出宫,隔街相望的竟是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的正门,总统官邸与背后的北岳山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青瓦台堪称韩国最富“凶名”之地,亦是我极想一探之处。自建国以来七十载,十二位总统先后在此办公,其中十位结局凄惨——或遇刺、或弹劾、或入狱,中招率高达83%。</p><p class="ql-block">民间流传青瓦台风水不佳,致主事者命运多舛。当然此属无稽之谈。尹锡悦上任后因风水顾虑未入住青瓦台,却仍难逃司法追究。可见所谓“青瓦台魔咒”之根源,仍须从复杂的政治历史中寻找。</p><p class="ql-block">尹锡悦执政期间,青瓦台曾对外开放,可惜如今大门紧闭,游人止步。李在明政府上台后决定将总统府迁回,目前正进行整修。愿他入住后能摆脱前任的厄运。</p><p class="ql-block">↓神武门和青瓦台</p> <p class="ql-block">景福宫与青瓦台,咫尺相望,却象征两种权力轨迹:一为终身世袭,一为五年轮替。两相对照,令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思政殿</p> <p class="ql-block">↓修政殿</p> <p class="ql-block">↓长安堂</p> <p class="ql-block">↓庆会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