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记之云台山嫦娥奔月(2025—21)

畊雲(樂遊)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走过泥泞,方知路之艰险;登临高处,才阅风景无限。</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蛇年秋日的一个上午,来探访云台山,听听嫦娥奔月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嫦娥奔月云台山,民间故事千古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天上人间相望时,自云妾是月中仙。</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在寒亭民间流传的一首打油诗,描绘的是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在云台山上奔月的故事,在寒亭周围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杨家埠附近的浞河岸边,一座惟妙惟肖的嫦娥雕塑,静静的凝望着这条古老的河流。嫦娥,这位每每中秋便让人不由想起的仙女,到底是何许人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嫦娥,原名姮娥,原是后羿之妻,后寒浞杀死后羿后成为寒浞的妻子。汉朝时期为避汉文帝刘恒之讳,改为嫦娥。嫦娥是东夷部落中娵訾氏的女子,该部落擅长占月。寒亭境内的云台山(俗称高庙),就是嫦娥跟随寒浞来到古寒国之后的占月之地。《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寒亭,古寒国,浞封于此。”历史上古寒国的国都相传就建立在今天寒亭区境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寒国的历史非常久远,是五帝时期东夷部族建立的国家。夏朝建立初期,他们的首领寒浞做了国君太康手下的重臣。后来太康国君不理朝政,被他手下的将领后羿杀掉取代了他的君主王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羿代夏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连嫦娥也知道了。后来在嫦娥宠物玉兔的牵线下,嫦娥和后羿喜结连理,过着令世人羡慕的甜蜜生活。可后羿重蹈太康覆辙,游猎饮酒,不理朝政,因此寒浞将其杀死取而代之,嫦娥改嫁寒浞。(详见拙作《寻古记之探秘寒浞冢(2025—21)》)</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寒浞把政权迁到了他的故乡寒国,为讨嫦娥的欢心,寒浞在寒国境内的云台山上建了一座宫殿,取名广寒宫。每当月圆之夜,嫦娥就会在云雾缭绕的云台山上观月、占月。而嫦娥在寒国也为寒浞先后生下了浇和豷两个儿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台山,位于山东潍坊寒亭区城东,实为一土埠,高约10余米,顶部平整,上有一座叫“三皇殿”的庙宇,是1993年6月重修的。山上有一座"云台山庙",因其所处位置在当地最高,故又称“寒亭高庙”。这就是传说中寒浞为嫦娥修建广寒宫的地方,也是后来嫦娥奔月的奔月台所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考证,寒亭高庙至少在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就已修建了,到隋唐时更是规模宏大,非常壮观。明朝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为三官庙。1938年前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又重修为三皇五帝庙,后因失修而倒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潍坊寒亭区自汉代以来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相关传说,版本甚多,内容丰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传说体系,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一个传说是偷吃灵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3年3月,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的秦简《归藏》,这是一部商代的巫卜书,上面记载了“昔者恒我(姮娥)窃毋死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将往,而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恒我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关于嫦娥奔月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不过,这只是文字记载的时间,传说的形成可能会更早,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到商代被记录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一个说法照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种说法是,在嫦娥浴池的旁边有块石碑,能清晰地照出人影来。一天,嫦娥在石碑前照镜时看到了自己的三生,她不想老去,想永葆青春,便随着云彩般的水雾飘到月亮上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个说法是坠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个传说中,说某一天,嫦娥在洗澡的时候,意外掉入井中淹死。旁边服侍的侍女怕寒浞治罪,就一起撒谎,说嫦娥随着水雾飘到月亮上去奔月升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嫦娥走后,寒浞非常怀念她,就决定在月亮上给她再造一座广寒宫。于是找来了能工巧匠用木材打造了一座木制的广寒宫。然后在一个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他请来道士念词,焚烧了这座木制广寒宫。于是它便被“发”到了月亮上,也就有了月亮上的广寒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唐代,月宫中除了嫦娥,还出现了因学道犯错被罚砍树的吴刚以及玉兔。“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树创随合,其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常令伐树。”玉兔则被认为是在月宫中捣药,并且成为了月亮的代称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唐代诗歌中记录嫦娥奔月的作品众多,如李白的《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古朗月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等,这些诗歌进一步传播和丰富了嫦娥奔月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再解读一下“不死药”的传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嫦娥偷吃西王母的 “不死药”,很可能就是潍坊渤海地区的特产 “海盐”。当地人有用 “海盐” 腌制鱼虾、梭子蟹,使其长期储存而不腐的习俗。盐和腌制品让东夷部族的族人获得了更多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比一般部族更有力气,也更长寿,尤其是盐还能治疗很多疾病。所以古人把 “海盐” 认为 “不死药” 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近年来,潍坊北部沿海地区的寿光、寒亭、昌邑等地,挖掘出大量的海盐制造基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离夏朝较近的商代,且很多都是规模化的官方遗址,也为古寒国盛产 “不死药” 海盐提供了有力佐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过境迁,多少年过去了,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云台山和奔月台也依旧存留在寒亭的大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嫦娥奔月的传说,以浪漫的手法,将远古部落的冲突与融合转化为了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深切向往。这一传说,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和资料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文中不当之处,敬请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