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Ctiy Walk

方晴

<p class="ql-block">City Walk是网络流行语,翻译过来是“城市漫步”,通过步行探索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的旅游方式,能让人真切感受城市的生命力。近年来我格外钟情于这样的旅游方式,跟团游虽然无需操心攻略,但行程紧凑,只能走马观花地游览观景点,实在吃力;而时髦的住酒店二、三日游,虽然轻松惬意,但我不会打麻将消遣,只是吃吃喝喝又觉得无聊。挑个自己喜欢的旅游点,做些功课,从网上定好酒店,买张绿皮火车车票或大巴票,到个城市或景点,慢慢地探寻当地历史、文化和景观。走累了,到咖巴喝杯咖啡解乏,饿了或吃碗面,或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大餐,随心所欲,沉浸于当地的山水烟火间,享受悠然自得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题记</p> 无锡有十多年没去了,现多去的是到老家苏州。在“老早头”,上海到南京这一条线,苏州豆腐干、无锡肉骨头、常州罗卜干、南京盐水鸭这些土特产都是沪宁线上繁华城市的名片,无锡现在也是长三角中心城市,趁国庆前几天有空,错峰去无锡旧地重游。 无锡是江南文明、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因锡山锡矿挖尽而得名,三千多年前,泰伯就在无锡种下了吴文化的种子。无锡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乡镇企业、“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有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地标性产业,经济实力上在江苏省排名第三,被戏称为“老三”。无锡市人文气息浓厚,诞生过荣毅仁、钱锺书、秦邦宪、阿炳、徐悲鸿等历史名人。 无锡因太湖闻名,鼋头渚是其标志性景点,我此行第一站便是这里。鼋头渚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诗人郭沫若曾赞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它也是江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山水园林胜境。 如今的景区都有个通病,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只能停在景点远处,游客到景点只能步行或乘坐景区交通车。我选了精品线路,直达鹿顶山巅,票价50元,景区对七十以上老年人门票免费,腿脚不行,正好贴到了游览车费用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攀登上鹿顶山顶,登上舒天阁极目远眺,浩浩汤汤的太湖,云蒸霞蔚,七十二峰错落其间;俯瞰蠡湖,溪水涟漪,令人心胸开阔。遥想当年吴越争霸,太湖的水,曾映过吴越两国的旌旗,那些剑拔弩张的对峙,卧薪尝胆的隐忍,功成身退的豁达,都化作了浓墨重彩的故事,隐约中可以看到范蠡带着西施泛舟湖上。舒天阁中的楹联:“眇眇笙吹太湖已载佳人去,呦呦鹿鸣万国犹招烈魂来”,可谓贴切至极。 随后我坐船前往太湖仙岛,在浩渺的太湖上乘船别有一番情趣,近处海鸥绕船飞翔,远处渔帆点点,复制了当年渔舟唱晚景象。为了营造此景,景区还特地打造了七桅帆船,传说是当年岳家军的战船,也是吴地船文化的缩影。 我还听到一段趣事,无锡“老三”处处想争过“老二”苏州,在争太湖名气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无锡管辖的太湖面积只占了29%,苏州占了70%(还有1%是常州)。无锡想用太湖来打响旅游,就用《太湖美》这首歌来扩大宣传。《太湖美》这首歌是由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任红举和龙飞在苏州采风时创作的,他们联系了南京军区,抢在苏州前买下了版权,在2002年作为了无锡市的市歌,所以现在大家一听到《太湖美》这首歌,就联想到了无锡,而忽略了苏州才是太湖的“大头”。不过最憋屈的还是湖州,湖州因管辖太湖而得名,但后来被浙江用嵊泗换给了江苏,湖州从此便只能看太湖了。 第二天,我前往惠山古镇景区。惠山古镇被称为无锡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和“无锡人民精神家园”。从现在流行的旅游小视频介绍来看,惠山古镇、锡惠公园、锡惠胜境,好象是三个景点,被搞得云里雾里的,其实它们都属于惠山古镇风景区。 <p class="ql-block">小学课本里的诗,是无锡诗人李绅所写。</p> 走进惠山古镇,过“九峰翠嶂”牌楼,便来到了惠山老街。老街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密集分布着从唐代至民国的祠堂建筑,其时间跨度之长、类型之齐全、密度之大,在国内外都属罕见,因此被誉为"露天的中国祠堂建筑博物馆"。<br> 这些祠堂涉及80多个姓氏,祭祀的历史名人众多,包括宰相、尚书、御史等,如范仲淹、李纲、司马光等。它们不仅是建筑遗迹,更是承载了家族文化、历史传承和家风家训的"精神家园"。有人说是此地的风水好,许多祠堂并不是当地人,是后人迁徒到此地后建立的。 到了横街,就看到了“锡惠胜景”景区,进入锡山胜景是要70元门票的。进去50米,左边是李忠定公祠,是纪念宋朝抗击金兵的丞相李纲而建。李纲祖籍是福建邵武,生于、长于无锡,号梁溪先生。他死后,宋高宗为感念其恩德,就把惠山寺赐给了李纲。 右边是寄畅园。寄畅园原主人是著名诗人秦观的后裔秦金,这个园林从明朝建好后,一直到解放后,由秦家最后一位主人赠送给国家,历经四百多年,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寄畅园与南京的瞻园、苏州的留园和拙政园并成为“江南四大名园”。乾隆、康熙六下江南,每次到无锡必游寄畅园,甚至还在颐和园仿建了一座和它一样的谐趣园。 <p class="ql-block">乾隆、康熙二帝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网红老人。每天打扮的山青水绿,向游客介绍寄畅园。</p> 全园布局以山池为中心,既有江南园林曲折婉转,又巧借山势融合自然,构思巧妙,幽雅精致,格调古朴而清旷。乾隆、康熙皇帝多次游历与题赠,以及文人的题诗,更为寄畅园增添了一抹悠远的人文气息。 <p class="ql-block">“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惠山寺建于南北朝,距今1500多年了。</p> 过“华孝子祠”,就到了“天下第二泉”。第二泉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为泉源所在,水质最佳,下池的螭吻的头是明朝的原物,有550年的历史了。天下第二泉是由唐代茶圣陆羽所评定。 唐武宗会年间宰相李德裕,喜饮二泉水,竟然责令地方官吏派人用驿递方法把三千里外的无锡泉水运去享用。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讽喻:“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而北宋诗人苏东坡最喜欢用第二泉水泡茶,还写了一首诗:“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瞎子阿炳,也是以天下第二泉创作了”二泉印月“二胡独奏曲,被誉为东方“命运交响曲”。阿炳的墓也以惠山上。 无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近代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一,“四大家族”荣家、唐家、杨家、薛家,不仅在无锡发展壮大,还将产业拓展到了上海,荣家的荣毅仁更是曾担任国家副主席。这次我走街穿巷,看了些无锡名人的故居。 小娄巷是无锡城区现存历史最久、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巷弄之一。这里是无锡谈氏、孙氏、秦氏等名门望族的世居之地,自宋代以来曾出过1名状元、33名进士、18名举人以及80名秀才,有“江南书厢,无锡才巷”的美称。小娄巷隐藏在熙攘之中,在高耸入云的“东岭.锡上”大楼的掩映下,显得那么的静幽、深邃。 福寿堂是秦氏的故居,秦氏宋代大诗人秦观的后裔,锡山秦氏在明清时期中举79人,进士33人,探花3人,故居展示了秦氏家族的发展历史。秦氏也是寄畅园的主人。秦毓鎏是无锡辛亥革命领袖。 <p class="ql-block">谈氏宗祠,误氏先祖故宅改的家庙。</p> <p class="ql-block">金胜神庙,财神殿供奉的是越国大夫范蠡。</p> <p class="ql-block">少宰第,明代状元孙继皋故居,孙继皋是小娄巷唯一的状元。</p> 学前街是无锡的文脉所在,因无锡县学而得名,始于宋朝,是当年科举集中营,千年来培养出很多的人材。我来到了顾毓琇纪念馆、无锡国专纪念馆、钱钟书故居,可惜的是忘记了当天星期一,纪念馆都是闭馆休息,只能从馆外欣赏和感受一下文脉的氛围。 还好薛福成故居开放,参观了一下“薛半城”的豪宅。薛福成是近代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故居被誉为江南第一豪宅,可惜薛福成本人没有住进去过。 在走访中,发现一个现象,老话说“富不过三代”,在无锡好象不存在,几大家族都是传了几十代,不象苏州,好多没有传过三代。可能与重视教育有关吧。 旅游中美食是不可少的,不过我对无锡的美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一是食材基本是以肉为主的,二是太甜,小笼放包里都糖,上海人讲究咸鲜,他是甜鲜,有糖尿病的我,有点心理障碍。无锡被称为“甜都”,据说是糖在宋代是奢侈品,谁家糖多,就代表身份地位高,一直到十九世纪,无锡人暴富后,甜度更是爆棚了。 这趟比较意外的是在饭店蹭了一把青春瘾。住的宾馆边有个“潮汕夜粥配酒烧店”,口味不甜,材质新鲜,价格不贵,食客基本都是年经人,到晚上还要排除等候。好在就在住得宾馆边,排个队也不影响休息,就在此店就餐了。就餐中,边上的一桌小青年,打开音响,一边喝酒一边唱起来了,其他人也纷纷响应,氛围热闹,充满了青春气息。满店只有我们夫妇二个老人,我们平时同学、同事聚餐,也都是银发老人,这次也蹭了一把青春瘾,顿觉活力四射。据说潮汕夜店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很风行。 三天二夜的行程很快,我站在古运河清名桥上,看着远处的伯渎河,似乎看到了无锡三千多年的历史流淌,近处的霓虹高楼,又是无锡近年发展的缩影,无锡,值得再来一次 City Walk!<br> 资料选自网络<div> </div><div> 2025年9月3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