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10.5国庆期间,游览了铁岭博物馆和银冈书院。</p><p class="ql-block">在李雪琴笑称的"宇宙尽头",的土地上铁岭博物馆静静矗立,远远望去,“铁岭博物馆"几个鎏金大字在蓝天白云下熠熠生辉。将这座东北小城的千年文脉凝练成一场静默的盛宴。这里没有大都市博物馆的恢弘气势,却以独特的烟火气与历史温度,让每位访客都能触摸到时光的褶皱。时光长廊里的匠心密码推开博物馆的青铜门扉,仿佛跌入一部立体的铁岭史书。新石器时代的陶罐残片上,还留着先民指尖的温度;辽金时期的铜镜折射出塞外文明的璀璨光芒;明清瓷器釉色流转间,诉说着漕运码头的繁华事。最令人驻足的是那组民国铁匠铺场景复原打铁声穿越百年时空,与展柜里陈列的锄头、马掌形成奇妙共鸣,让人瞬间读懂这座"北方粮仓"的农耕基因……</p> <p class="ql-block">近两个小时的参观,仿佛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里不仅是一座收藏铁岭历史的殿堂,更是一个启迪未来的窗口。站在博物馆前,望着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愿铁岭这座小城,在历史的积淀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又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银州区银冈小区,地处龙首山下,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p><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现存教学堂教室25间,维修书院斋房15间,新建银园影壁、垂华门各一处,扩建银园3300平方米。是东北地区建院最早、办学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清代书院,是东北地区现有保存最好的书院,是清初东北地区流人聚会的场所,也是周恩来离开家乡来东北后和一些革命志士的启蒙学校。</p> <p class="ql-block">《巧遇友谊公司老同事杨丽》2025.10.5</p><p class="ql-block">当年结缘在友谊,今日相遇贵珍惜。</p><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再合影,共吟岁月赏古迹。</p> <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力量。古代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执着,让人深受触动。他们或许没有现代人便利的条件,但却拥有一颗纯粹求知的心。书院的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刻苦攻读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书院之中,仿佛能感受到时光在此沉淀的厚重气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所困扰,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而书院的静谧与古朴,恰恰提供了一个让人沉淀下来的空间。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思考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书院建筑与石碑上,岁月沉淀的文化光辉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银冈书院的美,不仅在于它的红墙黛瓦,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它像一位气定神闲、满腹经纶的鸿儒,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三百余载的风雨,依然散发着书香墨韵的澄明气息。</p><p class="ql-block">站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银冈书院不仅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它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也见证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奋斗。他们的精神如同书院的红墙,历经风雨而愈显鲜艳;如同书院的灰瓦,岁月打磨而愈显深沉。</p><p class="ql-block">银冈书院,是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的力量永远都不会消逝,精神的光芒永远都会闪耀。</p> <p class="ql-block"> 二 0 二 五 年 十 月 五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