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抗战历史紀念馆(四川·成都·大邑·安仁建川博物馆)

爆小

<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馆全称为成都市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位于中国博物馆小镇—大邑县安仁镇迎宾路,占地500亩,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03年5月5日,成都市将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列为成都市人民政府重点项目。2004年6月初,建川博物馆市政基础设计完成。2005年8月15日,建川博物馆开放。</p><p class="ql-block">据2022年3月建川博物馆官网显示,该馆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4790件。</p><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5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艾里缇斯—中国最佳文博旅游博物馆、2016年获得国际博物馆协会“最具文化遗产文化项目”奖、中国旅游业突出贡献奖(飞马奖)、四川文化产业特殊贡献奖、2017年中国休闲度假5U奖、四川省优秀民营企业、四川金熊猫奖、四川省国防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服务名牌、四川民营文化企业综合十强和建设成都杰出事件、成都市市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p> <p class="ql-block">建川博物馆聚落25个分馆,馆馆不同并各具特色。有大气震撼的中流砥柱馆,有展翅欲飞的飞虎奇兵馆,还有粗犷自然的川军抗战馆,不一而足。聚落与安仁古镇和刘氏庄园相邻,聚落内生态自然,植物繁多,与周边景色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聚落内建筑形式虽各异,但是建筑主题相关、衔接紧密;游览路线生态流畅、过渡自然;场地铺装简洁大方、和谐统一;植物配置淡雅清丽,融合共生。</p> <p class="ql-block">中国老兵</p><p class="ql-block">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抗战老兵手印碑林。今年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p><p class="ql-block">它们的主人,是当年参加抗战的老兵。他们最大的九十九;岁最小的,也届八十高玲了。</p><p class="ql-block">老兵老矣,但他们的手仍然坚硬—他们的手握得起命运却无法握住时光。他们一个个正在渐渐远去。于是我想到,要让这些功勋卓著的手留存下来,在历史上留下来,以表彰卫国勇士,警示后代。</p><p class="ql-block">我们用的材质是纲化玻璃,坚硬且透明,天地阳光间这种材质最充满生气。六十年前,正是无数双与这些手掌一样的手握着大刀、长矛,投掷手榴埋地雷、炸碉堡捍卫了我们的国家,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手印碑林呈胜利的“V”型。重重叠叠的手印形成排山倒海之感这就是民族力量的真切体现。</p><p class="ql-block">碑宽略二点四米,高爱三占七米,基座用花岗石并采用腐蚀的方法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色彩鲜艳的手印,象征老兵的精神,也祝福他们在和平的今天有健康阳光的晚年,竖向的碑。形成一道整齐方正像阅兵一样的碑林,当年这些伸出的手墙住了来势汹汹的兵团,力挽狂澜,扭转乾坤。今天这些张开的手掌仍然充满了对中国民族未来与光明的希望。</p><p class="ql-block">首批树立了二千老兵的手印,我们期待征集到更的老兵手印(这些功臣长留青史)</p><p class="ql-block">感谢四川省老干局及四川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鼎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建川博物馆长樊建川敬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貮零零伍年拾成月于安仁镇</p> <p class="ql-block">川军抗战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建川博物馆聚落内,始建于2005年</p><p class="ql-block">,2017年完成展陈升级后重新开放。该馆以"30万川军出川抗战"和"300万壮丁奔赴前线"两大主题为核心展陈框架,通过历史文物、场景复原与多媒体技术结合的方式,系统展现四川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参战规模居全国之首的历史贡献。馆内重点展出的"死字旗"原件及复刻场景、川军作战装备等实物史料,完整呈现了川军转战28个重大战役的历程与伤亡64万人的壮烈史实</p> <p class="ql-block">2005年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创建于建川博物馆聚落内,原馆以图片、文物和文献为主展示川军抗战史。2016年末经提升改陈后,新增四川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四川大轰炸历史、大后方建设、支援前线及文化抗战等主题内容。此次改陈由建川博物馆与西部华侨城联合实施,运用现代展陈技术强化历史叙事。</p> <p class="ql-block">九·三阅兵后,趁国庆假期带着孙女及家人,再次来到安仁古镇,来到建川博物馆,参观《川军抗战》历史纪念馆,告诉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国出力……</p> <p class="ql-block">展陈布局</p><p class="ql-block">核心展区一:30万川军出川抗战系统性展示1937年川军整编出川后的作战历程:</p><p class="ql-block">通过战役沙盘地图呈现部队转战上海、山西、山东等地参与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28个战役,王铭章将军台儿庄战役殉国遗物展柜,包含军服残片与手写作战指令"泗安胜倭纪念彩瓷盘"文物陈列,系川军将领刘雨亭部歼灭日军的战役见证物,川军初始装备展示区对比展出草鞋、斗笠与缴获的日军钢盔、步枪</p> <p class="ql-block">30万川军出川抗战</p><p class="ql-block">全面抗战爆发后,川军整编为七个集团军,奔赴抗日战场。1937年9月,川军分别从川北大道和川东大道出川,前往抗日前线,转战南北,参加了大小战役</p><p class="ql-block">28个。广大官兵屡挫敌顽、战功卓著,出现了许多彪炳史册、为国捐躯的英烈。</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九·一八”枪响,日寇入侵东北。“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兴起。作为祖国的大后方,巴蜀儿女踊跃保家卫国,出了三分之一的军粮,出了三分之一的钱币,出了三百余万战士,出了三百余万工役,艰难困苦,始终不渝,直到把日本傻略者驱逐出境。</p><p class="ql-block">遥望星空,铭记历史,巴蜀英烈,永垂青史!</p> <p class="ql-block">卢沟桥的枪声,使川军觉醒,唤起了川军的民族意识。1937年8月7日,刘湘出席南京国防会议时,慷慨陈词,请缨抗战,力主全国团结一致对外,四川的人力物力都可贡献国家。川军在刘湘的统领下一改内战形象开始谱写为民族解放而战的历史新篇。</p> <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各界欢送出川将士大会。刘湘、邓锡候等将领莅临大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p><p class="ql-block">“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还乡”的豪言壮语!</p> <p class="ql-block">场景:川军大场守卫战</p><p class="ql-block">说明:大场是淞沪会战中川军与日军激战最激烈的地方之一。日军海陆空轰炸,并有坦克向川军阵地横冲直闯,川军43军26师76旅152团团长解固基率千余官兵坚守阵地,负伤不下火线,用战友的尸体堆积成掩体阻击敌人,奋战六个昼夜。解固基因左臂受伤失血过多壮烈牺牲!</p> <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p><p class="ql-block">川军第20军、第43军经千里跋涉,奔</p><p class="ql-block">赴上海。抵达战场后即投入淞沪大会战中,在所担任的桥亭宅、顿悟寺、大场蕴藻浜、陈家行一线防守阻击作战中顽强固守,英勇杀敌,与凶残之敌鏖战。</p> <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日军大举南下15日以3万兵力,战车百余辆,进迫山东滕县。当时,津浦后方守军防线正在布置,有被敌军整个击破的可能。川军邓(锡侯)部122师师长王铭章率四川健儿闭城死守,以掩护我军主力,阻敌南下,终因众寡悬殊,牺牲重大滕县一战,川军写下了抗战史上的光荣一页。</p> <p class="ql-block">川军死守滕县雕塑</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日军精锐部队机谷师团南进直通台儿庄:川军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率部山东胜县迎敌,与日寇心战四天四夜王铭章壮烈殉国。雕塑以此为历史背景,展现了川军师长王铭章率部死守滕县,与进犯日军作艰苦卓绝殊死战斗到最后壮烈殉国的场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雕塑作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黄振国</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不久,第22集团军出川北上抗日,相继进入晋豫大地。先后在中条山地区、晋南地区、豫南、豫中地区,与日寇苦战缠斗多年,期间经历中条山战役、长治保卫战、豫南会战、豫中会战等重大会战、战役。</p> <p class="ql-block">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后川军部队大部分转赴湖北湖南战场。先后有22、27、29集团军及43军等部投战场,成为两湖抗战的一支生力军先后参加武汉保卫战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鄂西会战老河回战役等重大战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就曾加了三次长沙会战。</p> <p class="ql-block">核心展区二:300万壮丁支援前线聚焦四川作为兵源大省的战时动员体系:</p><p class="ql-block">"妻子送郎上战场"情景雕塑群,还原壮丁登记处与家属送别场景。</p><p class="ql-block">北川籍战士王建堂"死字旗"原件展陈,旗面题写"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p><p class="ql-block">壮丁名册档案墙集中展示各地征兵登记簿册复刻件。</p><p class="ql-block">动态数据投影呈现八年抗战期间四川平均每15人就有1人参军的统计比例。</p> <p class="ql-block">川军缴获日军的战利品</p><p class="ql-block">在对日作战中,我父亲曾带回了一件缴获日军的军装,小时候改作背心给我们穿(可惜年代已久,多次搬家最后不知什么时候丢失了……)</p> <p class="ql-block">为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随即大批企业工厂及各兵工网内迁西南后方,以内迁四川为主。各工厂克服重重困难,日以继夜的加紧生产各式枪械、炮弹等兵工武器,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服装等军需物资。</p> <p class="ql-block">重要展品</p><p class="ql-block">"死"字旗(国家二级文物)王者成1937年赠子出征所用,旗面中央墨书"死"字,右侧题"伤时拭血",左侧书"死后裹身",现存复原件与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采取“以炸迫降”的战略轰炸目标迅速遍及中国后方的广大城市V乡村。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对川渝几十个县市进行了轰炸、空袭其中以重庆、成都遭到的轰炸最为惨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季杀敌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1939年3月26日内江伍学文作</p><p class="ql-block">春,春,春,</p><p class="ql-block">男儿为国去从军,</p><p class="ql-block">男女同胞,大家欢迎!</p><p class="ql-block">伫送征骑影,迤通踏歌行!</p><p class="ql-block">鸟语花香逐征尘,</p><p class="ql-block">青山绕道,徒马狂鸣,为国争光万里行!</p><p class="ql-block">夏,夏,夏,</p><p class="ql-block">英雄共起保中华!</p><p class="ql-block">离乡背井暂别爸妈,</p><p class="ql-block">战地争先,横冲直杀!</p><p class="ql-block">怎怕你炸弹坦克,</p><p class="ql-block">长戈挥日,杀敌如麻,赤胆忠肝为国家!</p><p class="ql-block">秋,秋,秋,</p><p class="ql-block">河山破碎恨米休!试看胡骑遍神州,轰轰弹声吼,</p><p class="ql-block">共赴沙场复国仇!</p><p class="ql-block">金风肃然,争取自由,男儿英名万古留!</p><p class="ql-block">冬,冬,冬,</p><p class="ql-block">血花烽火相映红!</p><p class="ql-block">青山雪压,奇景无穷,哪管征衣重!</p><p class="ql-block">大狂风送,倭奴消灭顷刻中!</p><p class="ql-block">鞭催快马,</p><p class="ql-block">横刀狂笑饮黄龙!</p> <p class="ql-block">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在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对侵战区的教育科研、历史遗迹等文教设施实行狂轰滥炸,对文物肆意劫掠。为保存中华文脉,大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敌占区内迁入川,四川以博大胸怀予以接纳。</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身处大后方的四川民众,积极应征出工,修建公路、机场和军事设施等各种战时工程。各项工程要求时间紧,质量高。在恶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大批民工忍受伤病、劳累,付出了艰巨的辛劳和血汗。</p> <p class="ql-block">当年用作修机场的石(滚)碾子。(由于没有人压路机,硬是用人拉活生生的碾压出了一条条跑道)</p> <p class="ql-block">看一眼这位抗战阵亡士兵</p><p class="ql-block">看一眼他长眠的脸,看一眼他脚下的草鞋,看一眼他裏缠纱布的</p><p class="ql-block">看一眼他纽扣洞开的胸襟:里面是一颗赤红而静止的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感謝四川人民 新华日报社论</p><p class="ql-block">“在八年抗戰之中,這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族戰争之大後方的主要基地,就是四川。自武漢失守以後,四川成了正面戰場的政治軍事財政經濟的中心,隨着正面戰綫内移的軍民同胞,大半居于斯、食于斯、吃苦于斯、發財亦于斯。現在抗戰結束了,我們想到四川人民,真不能不由衷的表示感激。</p><p class="ql-block">四川人民對于正面戰場,是盡了最大最重要的責任的,直到抗戰終止。四川的徵兵額達到三百零二萬五千多人;四川爲完成特種工程,服工役的人民總數在三百萬人以上:糧食是抗戰中主要的物質條件之一,而四川供給的糧食,徵糧購糧借糧總額在八千萬石以上:歷年來四川貢獻于抗戰的糧食占全國徵糧總額的三分之一,而後徵借亦自四川始。此外各種捐税捐獻,其最大的一部分也是由四川人民所負擔。僅從這些簡略統計,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對于正面戰場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p> <p class="ql-block">抗战爆发后四川民众竭尽所能,在物资上支援前方抗战,出钱出粮,踊跃参加政府和民间的各种节约献金、义卖捐输等。各种慰劳、捐募、献金救国等运动,为全国之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