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帝高为三峡镇</p><p class="ql-block"> ——游白帝城</p><p class="ql-block">“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了李谪仙的诗意加持,白帝城红遍中华。</p> <p class="ql-block">一、白帝城中云出门</p><p class="ql-block"> —杜甫</p><p class="ql-block">白帝城的地名,源于西汉末年公孙述自称白帝。据《后汉书》记载,公孙述看到“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认为是祥瑞(白龙献瑞),于是自号白帝,改鱼腹城为白帝城。东汉初年兵败身亡后,当地人感念公孙述治蜀的仁政,在白帝山上立像,建白帝庙。</p><p class="ql-block">传说中的“白龙献瑞”,与正史记载的有出入。传说中公孙述看到的龙,是白鹤古井中出现的升腾白雾,形似白龙。杜甫《白帝》诗中的“白帝城中云出门”,既是写白帝城云雾缭绕和峡江险峻的景色,也暗含“白龙献瑞”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永安就死悲玄德,八阵劳神叹孔明”(苏洵《题白帝庙》),白帝庙在明代成为祭祀蜀汉君臣的殿堂。白帝公孙述的唯一痕迹,是进山门左侧白龙献瑞的塑像。白龙池里用干冰附会袅袅仙气,直观的揭示帝王们装神弄鬼愚民窃国的流氓骗术。</p> <p class="ql-block">长江三峡大坝建成,江水上涨150多米,白帝山成江心岛。经过风雨廊桥进岛,忠义广场正中是诸葛亮羽扇纶巾鹤氅的青铜塑像,塑像后是巨型汉白玉碑刻,镌刻前后出师表。去白帝庙有两条山路,前山路陡峭,后山路平缓。年龄稍大的游客建议走后山路往返。作为旅游胜地的白帝城,实际上是指白帝庙,白帝庙中无白帝,一座庙成为一座城,华夏一绝。</p> <p class="ql-block">二、江上巍峨白帝城</p><p class="ql-block"> ——胡曾</p><p class="ql-block">白帝城的名气,既持人文之重,亦借地理之势。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扼守三峡西口夔门(瞿塘关),护卫巴蜀,控制荆湘。刘备夷陵兵败退守白帝城,蜀汉政权因地利得以存续。 夔门天下雄,第五版1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是瞿塘峡的夔门,取景的视角,就在白帝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后山登白帝城,不仅坡缓易行,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观赏夔门。在杜甫亭斜倚栏杆,看大江东去,爽风西来,望夔门雄峙,峡江幽深。吟一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唱一句是非成败转头空,与先贤共情,获得了宠辱皆忘其喜洋洋者矣的陶然之乐。</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还有一个被毁掉的天下奇观“滟滪回澜”。滟滪堆是白帝城下夔门前的江心巨石,枯水期高出江面三十多米。丰水期江流冲激滟滪堆,惊涛穿云,涡流百转,声若惊雷,势若奔马,形成“滟滪回澜”的奇观。1958年毛泽东指示“千百年来,滟滪堆阻碍航运安全,何不炸掉它?”第二年交通部门用七吨炸药从地球上抹去了滟滪堆,滟滪回澜的奇观成为华夏文明的广陵绝响。兼顾经济发展和遗产保护,非大仁大智者不能为。在白帝城望瞿塘峡,夔门前滟滪堆的遗址上,有一个巨大的暗旋,呜咽滟滪回澜的灰烟残影。伟大统帅1958年决定修三峡大坝就好了,滟滪堆虽然被高峡平湖淹没,但毕竟会有重见天日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三、夔府孤城落日斜</p><p class="ql-block"> ——杜甫</p><p class="ql-block">白帝城的人文景观内容丰富,底蕴厚重,重点有三部分。一是蜀汉掌故,二是碑林石刻,三是诗词楹联。</p><p class="ql-block">一座白帝庙,半部蜀汉书。白帝庙里建筑、文字、塑像、图画都是三国故事。托孤堂的一组群像,再现刘备病危托孤的场景;明良殿寓意“明君良臣”,祭祀刘关张和诸葛亮,表现君臣一体的亲密关系;武侯祠、忠武堂突显诸葛亮生平的主要业绩;蜀汉堂介绍蜀汉政权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帝城展示的三国故事真假参半,亦实亦虚。《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托孤堂群像只是突出了诸葛亮的高大上;忠武堂用壁画和木刻介绍诸葛亮的事迹,大多是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演义小说的虚构内容。</p> <p class="ql-block">白帝庙里有东、西碑林,保存隋代以来70余块石碑。东碑林的竹叶碑和凤凰碑,堪称艺术精品。《竹叶碑》用“花鸟藏字”的艺术手法,画面上三枝翠竹暗藏五言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诗入竹叶画,寓意刘关张结义的高洁坚韧。《凤凰碑》用工笔技法,细腻精致,高贵华美,有金属的质感。凤凰碑上方是被称为树中之王的梧桐,下方是被称为花中之王的牡丹,中间主体部分是被称为鸟中之王的凤凰,因此又称“三王碑”,暗喻帝王的华贵。</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似乎是用诗堆起来的,在海量的诗词中,最著名的是《早发白帝城》,随处可见。白帝庙墙外的竹枝园碑林,融诗 歌、书法、绘画、石刻、园林于一体,主要镌刻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夔州竹枝词,彰显诗城特色。著名书法家沈鹏、张海、刘炳森、李铎、孙晓云以及擅书法的文化名人王朝闻、冯其庸等人都有作品展示,提升三峡第一碑林的品质。</p> <p class="ql-block">在白帝城的众多楹联中,托孤堂的两副楹联发人深思。冯其庸九十岁为托孤堂撰写楹联,用典精准,内涵深刻。上联写刘备“鼎峙力薄连营策短幸尚有良臣堪托付”,三足鼎峙,蜀国力弱,伐吴缺少谋略,幸亏有诸葛亮收拾残局;下联写诸葛亮“三顾恩深两表衷长叹出师未捷身先亡”,三顾茅庐的隆恩,前后出师表的忠贞,可惜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托孤堂大门廊柱有范曾的楹联“溯水入夔门有千层浪过繁星闪烁萧森地,乘霞辞白帝欣万壑风随海日流辉壮阔天”。无关托孤,虚浮卖弄,相比冯先生的联语,自有云泥之别。</p> <p class="ql-block">喜欢风景的游客,可以在夔门观景台,观赏瞿塘峡“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的峡江壮美;喜欢三国演义的游客,可以怡然自得的在白帝庙推演三国故事;熟读三国志的游客,可以复盘三国鼎立的历史风云,考量蜀汉君臣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四、面缚肯为安乐公</p><p class="ql-block"> ——王十朋</p><p class="ql-block">坐在白帝庙前小广场的石阶上,眼前是仍旧色彩艳丽的白帝庙门,庙门前左侧,是毛泽东、周恩来和江泽民书写的《早发白帝城》诗碑。不由得一声慨叹,“古今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托孤,是蜀汉政权危亡存续的重大事件。刘备的识人之明,诸葛亮的忠诚奉献,成为中华文明史上君臣信任与忠诚的典范。然而刘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涉嫌道德绑架;“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分权制约,防止诸葛亮专权;告诫后主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人情权术,炉火纯青。帝王之心,鄙哉!</p> <p class="ql-block">明良殿的右配殿是后主祠。民众心目中乐不思蜀的阿斗(刘禅),是扶不起来的庸才。陈寿在《三国志·后主传》中认为刘禅缺乏主见,遇到贤能辅佐就是明君,受小人迷惑就是昏君,单纯朴拙,不谙世事。也有学者认为刘禅是藏智守拙的大智慧,选择投降,避免百姓生灵涂炭,乐不思蜀是保命的政治智慧。过滤掉小说的演义,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刘禅就是资质平庸的啃老一族。时代的浪花把他推向蜀汉后主的龙座,刘禅消费的都是父辈的人才库存,本人几无建树。待到“蜀中无大将”后,亲小人乱朝政成亡国之君,体现无德无才的真实。德才平庸的人往往心机更深,废丞相职务、反对在成都建武侯祠,体现刘禅内心对“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不满和对诸葛亮独揽大权的怨怼。至于面缚投降和乐不思蜀,是人生最不堪的境遇,也是人性丑陋的裸奔。把毫无责任感、追求享受贪生怕死的自私懦弱当作政治大智慧,不是史识的深化,而是世风日下血性尽失的娘炮花腔。兴衰废替是历史大势,国家政权可以亡,但人不能没有血性和担当。苏洵诗“白帝有灵应自笑,诸公皆败岂由兵”,也是对刘禅失德无能导致亡国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广德明2025.1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