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

蓝天白云(一鸣)

<p class="ql-block">  踏入安龙县招堤街道广东街社区大田坝,一座独特的建筑便映入眼帘,它就是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犹如一位沉默的长者,静静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座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末的建筑,融合了传统中式与西方哥特式风格,仿佛是中西方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交汇的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  坐南朝北的布局,沿中轴线分布的一、二、三进,构成了典型的天井布局,东西两侧的长廊,又形成了走马转角楼的形式,这是安龙唯一一座二层楼的走马转角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  站在旧址前,看着那青砖灰瓦,雕花门窗,仿佛能穿越时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又充满希望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20日,对于安龙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2师4团及中央军委纵队后梯队到达这里,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也随之而来,在这片土地上开展银行业务。</p> <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行长毛泽民,这位来自湘潭县韶山冲的革命志士,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他在任期间,建立了苏维埃金融体系,统一苏区货币,为红军的行军打仗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遥想着他在这里日夜操劳的身影,心中便涌起一股敬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  在旧址中漫步,仿佛能看到红军战士们拿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纸币”购买日常用品的场景,坚持公买公卖,若店主不要“苏维埃纸币”,就以通用的银元或铜钱支付。</p> <p class="ql-block">  在红军离开的前夕,工作人员又认真地将百姓手中的“苏维埃纸币”全部兑换成银元或大洋,那敲响的铜锣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不仅保障了百姓的利益,更维护了苏维埃钞票的信誉和群众利益。</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筑,曾经属于韦杵,这位布依族的英雄人物,有着传奇的一生。他与朱德等成为同学,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护法战争等,虽历经风雨,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后来,建筑转卖于地主蒋德安,但其身上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却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  如今,安龙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不仅是安龙的骄傲,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历史的厚重,每一道门窗都传递着岁月的沧桑。我轻轻地抚摸着那古老的墙壁,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们的体温,能听到他们坚定的脚步声。</p> <p class="ql-block">  走出旧址,回头望去,阳光洒在建筑的屋顶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那一抹红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格外夺目,如同一个永恒的坐标,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去追寻那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