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美篇称昵:35001 ;美篇号:5521480</p> <p class="ql-block">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国庆)之际,走进漳州星光影剧院,观看电影《长津湖》,重温共和国的奋斗历程,感悟时代变迁中的家国情怀,共贺祖国华诞,让那些藏在光影里的初心与使命,重现在眼前,通过影析和影评在交流中传递时代的力量,记录国家发展和先烈奋斗的铿锵足迹,以此,铭记历史,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长津湖》这部抗美援朝战争电影巨篇,在万众期盼中终于登上了大银幕。当灯光渐暗,银幕上那片被战火染红的天空铺展开来,两名战士挺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前,手中的钢枪仿佛划破了时间的屏障,将我们拉回那个冰与火交织的年代。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这不仅是一部电影的开场,更是一段民族记忆的唤醒。长津湖,这三个字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地名,而是一段用热血写就的史诗,一场关于信仰、牺牲与尊严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片,《长津湖》填补了一个题材空白。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国威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局势。</p><p class="ql-block"> 影片从一场战役、一个缩影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保家卫国之战,战争的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是(抗美援朝)新中国立国之战,捍卫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志愿军)为今天我们和平幸福生活作出了极大的牺牲和奉献,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p><p class="ql-block"> 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影片中,战士们潜伏在密林深处,寒风掠过树梢,他们的呼吸几乎凝成霜雾。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却能听见他们的心跳——那是对敌情的警觉,更是对家国的牵挂。他们不是神,是人,是儿子、是父亲、是兄弟,却在最寂静的时刻,扛起了最沉重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 《长津湖》的史诗性叙事实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片的一次重要突破。该片在同题材创作中首次采用了全景式、文献式的“正史化”叙事方式,建构了由决策指挥的高层视点、基层连队的微观视点以及美军的他者视点“三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从作战决策至长津湖战役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历史。</p><p class="ql-block"> 银幕上,战士们在昏暗的战壕中低声交谈,黄字浮现,是对话,也是心声:“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这句话像一把钝刀,缓慢却深刻地割开我们的情绪。原来英雄不是天生无畏,而是明知前方是死,仍选择前行。</p> <p class="ql-block"> 影片尝试以客观、理性的方式回顾历史,揭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和胜利的必然性,反映了作为胜利者叙事的高度文化自信。该片也是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英雄主义叙事。</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千里刀光剑影,万里奔赴戎机,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主人公伍氏兄弟前赴后继奔赴战场,与雷公、余从戎、平河等战友用热血与生命保家卫国,兄弟情、战友情感人至深。银幕上,战士们坐在颠簸的军车上,穿行于雪山之间,有人轻声哼起家乡小调,有人望着远方出神。那一刻,他们不是冰冷的战斗编号,而是有笑有泪的活生生的人。他们奔赴的不是荣耀,而是责任;他们守护的不是战场,而是身后那片尚未被战火惊扰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影片中,与之呼应的是另一个并行故事:毛岸英向彭德怀主动请缨;将儿子送上战场,而岸英最终将热血洒在了异国土地上……的背景故事(1950年10月初,当毛岸英得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将开赴朝鲜时,他向彭德怀主动请缨,要求参军上战场。彭德怀后来称毛岸英为“我们志愿军的第一个志愿兵”)。那些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战士们,都是共和国永远铭记的英雄儿女。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最残酷惨烈的战斗之一,志愿军将士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书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有一幕令人动容:一名老兵轻轻为年轻士兵整理军帽,动作温柔得像父亲。那句“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没准儿是只鹰”在耳边响起,幽默中藏着深意——战争锤炼人,也成就人。正是在这样的细节里,让我看到了人性的温度,它没有被严寒冻结,反而在冰雪中燃烧……!</p> <p class="ql-block"> 影片《长津湖》艺术再现了这场战役的残酷悲壮:铁道列车被炸的惨烈,乱石阵上的隐忍,通信塔之战紧张激烈,新兴里战斗气壮山河,指导员梅生退伍了亦重返战场,老兵雷公壮烈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同归于尽,片尾“冰雕连”令敌人亦为之动容……!</p><p class="ql-block"> 影片当镜头缓缓扫过那支被冻成冰雕的连队,战士们仍保持着战斗姿态,枪口朝向远方,睫毛上结着冰霜,我的眼眶再也撑不住泪水。他们没有等到冲锋号,却用身体铸成了界碑。那一刻,敌人脱帽致敬,作为一个老兵而我,只想站起身,向银幕敬一个迟到的军礼。</p> <p class="ql-block"> 影片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惧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英勇无畏、震撼天地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p><p class="ql-block"> 影片值得称赞可点的是,该片还是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前传,伍六一向许三多讲述的那个“九死一生”的抗美援朝故事,正是《长津湖》中第七穿插连的长津湖战史,“不抛弃,不放弃”的经典名句也找到了源头。雪地里战士们手持钢枪,艰难地缓缓前行,他们的每一步都像踩在时间的刀刃上。他们的身影孤独却坚定,仿佛整个世界的重量都压在他们肩上,但他们没有停下……!</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影片《长津湖》描述记录的这不只是一场战斗的记录,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从长津湖到钢七连,从雷公到许三多,那根名为“信念”的线,从未断过……值得我们今天(后人)去铭记、去𠄘传!</p> <p class="ql-block"> 观看《长津湖》再回味影片中,冰天雪地里的战士们,迎着风雪前行,雪花落在他们的肩头,融成水滴又迅速结冰。他们不回头,也不犹豫,勇往直前,更让我们感动不已,就像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名字的志愿军战士一样,默默走进历史的风雪中。</p><p class="ql-block"> 就像电影银幕上方的文字写着:“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们心中久违的敬畏。我们今天所享受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人在极寒极恶劣的环境中站成了不倒的丰碑,才有今天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让我们永远铭记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他们……!</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出影院,城市灯火通明,车水马龙。我抬头望天,没有硝烟,没有炮火,只有宁静的夜空。可我知道,这(那)片宁静,是长津湖的雪(血)染红过又洗净过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本篇图片来源于剧照(网络),在此致谢;文字编辑:35001;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