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军旅生涯(1974.12~1979.2) <p class="ql-block"> 四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我坚强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锤炼了我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优良作风。我觉得这段生活经历是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参军入伍</b></p> <p class="ql-block"> 那是1974年的冬天,我高中毕业在农村已劳动了两年,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从靖远县东升公社柴兴大队上沟小队光荣的参军入伍了。在那个年代,能够入伍参军,是令多少热血青年梦寐以求的事。</p><p class="ql-block"> 1974年12月22日,全公社14名新兵在公社集中,由公社武装部长主持举行了一个欢送会,公社孙俊才书记讲了话,会后观看了秦腔表演,下午羊羔肉招待,当晚住在公社。第二天早上我们坐着篷布大卡车到靖远县城乌兰小学集中,换上了新军装,当天下午,在乌兰小学大操场上,县武装部和接兵部队进行了交兵仪式。我记得是接兵部队的首长念一个人的名字,一个人就跑步过去,一个一个的点。那一年全县一共270名新兵。紧接着我们排着队伍,背着背包徒步到靖远火车站上火车,我们生产队的会计罗守江,发小陈新民,同学张鹏岗三个人送我上火车。我们坐的是绿皮客车,当时接兵的范排长也没有说是什么地方,到了兰州西站兵站发皮大衣,我就估计是到新疆,一进新疆,从哈密开始,一路上就不断地下人,范排长刚开始給我们说是到乌鲁木齐空军雷达兵43团。而火车开到新疆鄯善车站时,突然上来几个军人,传达了军部的紧急命令,征兵期间在新疆鄯善县新成立了雷达51团,现从各个新兵连中抽调50个新兵,调配到51团,我们班正好被抽到了,就留到了鄯善县。我们靖远一块的有的到哈密,有的到乌鲁木齐,有的到和田。但这才是团部,要到具体的雷达连队,有可能很遥远。都是非常艰苦的地方,有的是在长年积雪、巍巍的昆仑山上,有的是在茫茫无际的戈壁滩边境线上。相对来说,我在51团指挥连鄯善县城条件就好的多。(例如:从乌鲁木齐到和田要坐八天汽车)。</p> <p class="ql-block"> 到部队后,经过两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配为无线电信号标图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专业训练</b></p> <p class="ql-block"> 无线电信号标图员,就是负责接收各个雷达连队发来的空中情报无线电信号,将这些信息标绘在图板上,为指挥员提供飞机的准确轨迹数据。要想当好无线电信号标图员,第一关首要的就是要学会“抄收电报” 。专业训练安排,是先到军教连学习抄报三个月,然后再到指挥连学标图一个月。</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战勤值班</b></p> <p class="ql-block"> 专业训练结束后,我们就正式分配到指挥连战勤值班了。指挥连是全团的指挥中心,是全团最大的连队,近200人,除雷达操纵员外,各兵工种齐全。战备任务十分繁重,每天24小时连轴转,常年四班倒。(前半夜、后半夜、白班、垫班)。</p><p class="ql-block"> 因为51团刚组建,没有正规的营房,战备执勤和住宿都是在鄯善县展览馆,展览馆当时是鄯善县“最豪华”的建筑,老百姓从马路边走过从窗户外可以看到我们头戴耳机,围坐在大桌子一圈。房顶上天线星罗棋布。外人看起来很神气。</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战勤值班,我们很不适应,因为训练时是无干扰信号,并且是教员发的情报,相对发报手法比较标准,所以听起来就比较清晰,标起来比较好标,而在实际的无线电世界中有时干扰比较大,信号就不是太清晰,就很难标。这就全凭信标员的硬工夫。信标员是长守听,一值班就戴上耳机,时刻监听来自雷达连队的报告,当一听到“达滴滴”,“滴滴达滴”,“达滴滴滴”(多份报),就马上站起来,大喊:“✘连有情况,让报务员马上联系,接着说,发下来”,就开始在标图板标情况了。</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值班参谋和首长马上围站旁边,在值班中,信标员的责任很大!最怕自己疏忽大意漏报漏情。尽管退伍多少年了,我有时还在梦中漏报而惊醒。</p> <p class="ql-block"> 手握彩笔</p><p class="ql-block"> 眼望标图板</p><p class="ql-block"> 紧紧盯住敌机的行迹,</p><p class="ql-block"> 为我机画出美丽的图案。</p><p class="ql-block"> 滴、滴、滴,达、达、达,</p><p class="ql-block"> 声声电波化为弹,</p><p class="ql-block"> 标图板就是杀敌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笔尖上冒着仇恨的火焰。</p><p class="ql-block"> 1975.12.31于指挥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过新年(1976.1)</b></p> <p class="ql-block"> 1976年的元旦,上午我们排的任务是掏大粪,战士们一个个站在冻的硬梆梆的大便池中,抡起洋镐买力的刨起来,粪渣子掉到脸上丝毫也没感到有多臭。下午全连战士推着装满粪便架子车,浩浩荡荡的通过鄯善县城主要街道,送到维族老乡的田地里。</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鄯善县是瓜果之乡,站在田野里,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都是葡萄架和哈密瓜,</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每个农户家的房顶上都有凉葡萄干的小土屋,我记得当时市面上白葡萄8分钱一公斤。</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接兵(1976.12)</b></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行十二人於二十六日顺利到达征兵地点安徽省无为县城,二十七日又下到建国公社。沿途经过了合肥、蚌埠、巢湖等地,并都住了一、两天(由于时间紧张,未到南京),从北方到南方的确是换了个天地,到处是青山绿水,和我们那里的荒山秃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行军的途中,给我们留下最深、最好的印象是在巢湖招待所,那个招待所建在一个小山上,可俯视全县的工厂、城镇。招待所的建筑相当高级,都是两、三层式样新异的小楼,楼下是花园,地面是用六边形的大理石铺成,到处是松树成荫,里面还有石桌石凳。我是从新疆的戈壁滩来的,所以对南方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感到非常好。二十四日晚,我们住在巢湖招待所,房间里配有电视,我是生平第一次看电视,感到十分新鲜。看完电视后,早已是星斗满天,我们信步走到花园栏杆边,放眼望去,满目一片灯火,湖里的渔民还在专心捕鱼,军舰上的战士还在搞训练。</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我们感到心胸开阔、人人感慨不已。同时我们想起了戈壁滩上的战友,他们在干什么?也许正在指挥室里值班吧。</p><p class="ql-block"> 到了无为县建国公社,公社领导同志,武装部长对我们非常热情,下到基层,社员家里招待的很丰盛,一去就杀鸡宰鹅,甚至到鱼塘捞鱼。群众对我们这么殷勤、客气。使我们很是过意不去。临走时悄悄留下三毛钱,半斤粮票,刚走几步,就又追回,还给我们。征兵工作开始了,报名的小青年真不少,我们一到公社,马上就被团团围住,体检未合格的死缠硬磨,非要复查不可。有个小青年整整缠了一天,晚上又要赖着要住在我们房子里。当然青年要求参军的心情我何尝不理解了呢?回忆自己当兵前不也同样如此吗!但我也不能违反政策, 昧着良心把一个身体不合格青年的输送给部队,另外在他身上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所以,他越缠越增加我们对他的反感。最后,我有点想发火了,但为了照顾他的自尊心,还是以耐心说服为主,最后总算是打发走了。在这次接兵工作中,我感到自己收获不少,各方面得到了些锻炼,也看到了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我深深体会到,人际关系太重要了,例如:本来是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想招的一个青年。让我们的江副连长利用一些办法,终于把这个兵挖过来了。在为人处事方面,我多少还有点书呆子的气味,有时还有点看不惯,但通过现实情况,看来按部就班在社会上是根本行不通的。</p> <p class="ql-block"> 类似情景照片</p> <p class="ql-block"> 在接兵的途中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一是每次下车到兵站后,各路人马,人山人海,我带领着三名膀大腰圆的班长,冲进人群中,去“打饭”。</p><p class="ql-block"> 二是我从安徽无为给家里买了一袋子大米和一桶油,军车半夜三点到了兰州西站,我就领着三名高个子新兵,抬着大米和油,小跑着到兰毛厂送到了我姐姐的宿舍中。</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入党前的烦恼</b></p> <p class="ql-block"> 我入伍已经三年了,尽管我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但由于我父亲历史上有点问题,故我的入党问题一直没有解决,1978年上半年,连党支部决定让我代理三排长,我竭力想把各方面搞好,但在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我感觉到有些地方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是自己不是党员,有些工作管理不方便,即就是自己说话不硬气,那一段时间,我十分苦恼。也不知道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军部给我团派来了新政委李恩思,他有一次在团指挥室值班时叫我过去和他聊了一会儿,询问了我的一些情况,随后就又向我们连的指导员了解了我的情况,指导员说“该人表现很好,工作能力很强,就是他父亲历史上有点问题,故入党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李恩思政委当时就指出“四人帮已粉碎两年了,使用干部我们要解放思想,只要本人表现好,能力强,我们就要大胆使用”。有了“尚方宝剑”,我的入党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过了几天,指导员又找我谈到了“提干”问题,此时我的心态已发生了变化,想在部队干下去的欲望已经没有了。一是“上大学”一直是我心底里梦寐以求的“愿望”,七七年恢复高考,我的许多高中同学在地方上都考上了大学,我非常羡慕。而在部队上“上大学”有规定,必须要上军校,毕业后还要继续服役,所以我想退伍,二是,我当兵期间,我母亲的户口落实政策已迁回兰州市,按国家政策我复员应回兰州市安排工作。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婉言谢绝了领导对我的赏识。自己决定要退伍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七、光荣退伍,归心似箭</b></p> <p class="ql-block"><b>1979年在团部欢送复员老兵大会上我代表复员兵的发言</b></p><p class="ql-block"> 旧岁挥手去,迎来又一春,随着岁月的流失,日月的变更。我们服从党的需要,即将要脱下军装,退出现役,就要离开战斗几年的新疆。就要离开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的战友。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非常激动。对战友对边疆惜别的心情油然而生。几年时间在一个人的历史长河中是多么短暂的一瞬间,然而部队生活的这几年,将深深铭刻在我们的心间。当我们回首看看自己走过的战斗历程,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几年来,我们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批判资产阶级。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觉悟。我们在部队的每一点进步,都倾注了首长的心血。凝结着战友的深情厚谊。亲爱的战友啊!在雷达车上我们一起度过了多少个战斗的夜晚,在指挥室里,又共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黎明,我们一起战备训练,一起参加施工营建。昔日的戈壁滩,今日的五十一团都是用我们共同的汗水来浇灌。严寒酷暑、朝夕相处、亲密无间。我们在部队生活的几年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今天是革命的需要,我们将要分别了。来部队我们为保卫祖国而来,回地方我们为建设祖国而走。脱下军装到地方,这仅仅是岗位的变换,战场的转移,是革命的需要。我们退伍以后,要做到岗位变换,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丢。珍惜复员军人的荣誉,为建设四化贡献力量。我们大部分都来自农村,目前我国农村的生活水平比较低。我们深知回到地方后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请首长和战友们放心。我们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要保持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正确处理和对待所遇到的困难。在即将离队的时候,我们向战友们提出真诚的希望。愿你们安心服役,苦练杀敌本领,不断提高军事技术。我们愿在广播中听到来自反修前哨的战友们在三学运动中立功受奖的好消息。我们愿在报纸上看到坚守在祖国边陲的五十一团,在两化建设中的红捷报。让我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1979.2于新疆鄯善县</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8日早上8点我从兰州西站下车了,我两个哥哥在车站来接我。</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