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四野之子”

李班主

<p class="ql-block">  我跟金刚认识时间不长,可他却是我难忘的人。他不是我亲戚,不是我同学,不是我发小,却是我兄弟。</p> <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4日晚,我正在翻阅美篇,一个“四野之子”的名字突然映入眼帘,我一跃而起,惊喜地对先生说:“看,找到一个四野后代!”没等先生回话,便一头扎进“四野之子”的美篇空间,像蜜蜂觅到了花海。不看不知道,一看震撼了。空间里全是四野战史的文章:历史沿革、番号变动、军旗军功章纪念章展示、寻找烈士后代、战况介绍、追寻前辈足迹、悼念英雄……简直就是一座四野军史文库,目不暇接。动情之时,在《四平攻坚战之“天桥战斗”》文后留言;“我家先生父亲当年就是六纵十七师老战士,参加过四平保卫战和四平攻坚战。看了此文很是激动。向英雄的前辈致敬!”没想到“四野之子”秒回,秒加先生微信。原来“四野之子”当时正在搜集“万金台战斗”资料。1947年12月27日下午,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十七师在沈阳外围的万金台,<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国民党二0七师第六团展开了一天两夜激战,最终取得</span>歼俘敌军一千四百名胜利,是一场殊死战斗。目前万金台战斗的可查文字资料不多,“四野之子”希望从先生那里得到一些信息。可惜先生的父亲1946年下半年已经从民主联军山东七师调到旅部,没参加万金台战斗。老人家去世时先生还不满十岁,除了平时零星听父亲讲过一些战斗故事,先生对前辈经历过的具体战斗情况也不大清楚。我和先生已经明显感到了“四野之子”的失望,我甚至有些后悔,不该莽撞联系”四野之子”,让他乘兴而来,扫兴而去。这次对话后,我没再跟“四野之子”联系,也不知道“四野之子”就是我后来认识的金刚,</p> <p class="ql-block">  还在之前的2020年,有一天张帆发来信息,说四野后代正在编辑《咱爸咱妈》相册,要我准备一张先生父母的合影照,我照做了,并不知道编辑相册的人就是金刚。后来我在赏阅张帆纪念父亲的文章留言时,看到了“四野之子”的留言,就问了张帆。这个时候才把“四野之子”跟金刚联系起来。再给“四野之子”的美篇留言,就直接称呼他金刚兄弟了。记得我跟金刚互关美篇后,金刚二话没说,直接把《咱爸咱妈》相册发给了我。我也二话没说,直接把先生父母的合影发给了他。他知道合影是先生的父母后非常吃惊,说:“冥冥之中有神灵点化我把这篇文章发给您啊!”我也很有感慨,回答他道:“是啊,两百多篇文章,单单发了这篇。神助也!”</p> <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四野后代联谊会组织【军旗飘扬·父辈的足迹】东北行活动,我和先生在离活动正式开始仅差五天的9月6日,才搭上末班车,光荣地成为了【军旗】活动的正式成员,当晚我俩进入【军旗】总群。经金刚向闽生哥提议,报请冰天大哥批准,我又有幸成为活动宣传组成员。9月7日我跟金刚互加微信,正式进入宣传组微信群。当晚启动仪式开始了。大厅热闹非凡,新老朋友欢聚一堂,大家相互问候致好,握手的,拥抱的,谈笑风生,好不热闹。我和先生参加四野后代活动不多,熟人自然很少。突然走上来一位军人模样的男子,要跟我握手。我满心疑虑,不知道这位不素之客是谁,只是礼貌性地伸出一只手,大脑引擎却在拼命搜索。男子见我满脸狐疑,提示了一句:“咱俩认识啊!”我更疑惑了,除了亲家是东北那疙瘩的,我哪认识第二家东北老爷们儿啊!金刚看我实在想不起来,便笑着自报家门:“我是金刚!”我如释重负,欣喜若狂,两只手紧紧抓住金刚的手:“金刚!你是金刚?能在这见到你太高兴了!”</p> <p class="ql-block">  【军旗】活动非常成功!金刚自始至终都很投入。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参与者,作为活动的当地负责人,金刚数月前就开始构思了。按照东北本土风俗习惯,他设计了一整套祭拜方案。从悼词,工具,流程,都作了精心准备。特别是励家窝棚烈士陵园的那场祭拜活动。金刚准备了鲜花,供盘、供香,不仅安排了默哀致敬程序,敬献白酒仪式,还特意安排了现场视频,跟当年在励家窝棚阻击战中壮烈牺牲的李永连长的家人连线。高磊大哥代表四野六纵分会跟烈士亲人通话,表达六纵后代祭拜烈士,致敬烈士,永不忘记烈士的敬意,也表达了对烈士家人的慰问。当地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也跟烈士家属对话,让烈士家人放心,他们一定会保护好烈士陵园设施,守护好烈士坟墓。整场活动庄严肃穆,感人至深,意义深长。</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四平纪念塔回酒店,正值下班高峰。马路上人流车流浩浩荡荡。我们这队老年人要通过马路,很不安全。金刚立刻站了出来,快步走到马路中间,对着人潮和车流鞠躬打拱,大声说道:“对不起!让老年人先过去,谢谢大家先让一让!让一让!”然后一边指挥我们快速通过马路,一边拦着行人和车辆。那天我走在后面,亲见了整个过程。微风中金刚的身板显得有些单薄,后背微微佝偻。我突然生发出一种感触:金刚才六十多岁啊,怎么背都有点儿驼了?他并不高大也并不魁梧的身躯似乎扛着一副沉重的担子。现在回头想想,那个时候金刚的身体是不是已经有些不舒服了。</p> <p class="ql-block">  【军旗】活动结束后,我和先生游览了长白山天池,看望了亲家。回到家已是十天以后,要完成撰写《【军旗飘扬·父辈的足迹】东北行(下篇)》的报道任务,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之前我只写过生活类文章,这次写军事题材的红色游记,对我这个四野军史门外汉,无异打一场跨界“攻坚战”。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是必要前提,可如何围绕主题组织整合资料;如何在文章的转承起合中恰当地引入前辈的战斗经历;如何突破自己惯有的语言文风,使之贴合庄严肃穆的历史题材,对我而言,也是一种脱胎换骨式的考验。当时我的精神压力有多大,不言而喻。可是金刚这时候又站了出来,有问必答,有惑必解,有难必帮,不仅成了我的一部活四野军史,更成了我一个战壕的战友。在金刚的全力帮助下,我五易其稿,文章终于脱手。接着金刚把文章报送冰天大哥审查。冰天大哥认真严谨,审完之后,要求再送张主任审阅。</p> <p class="ql-block">  张宇明主任是四平“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主任,作为研究辽沈战役的专家,她的工作很忙,稿件迟迟没有审下来。我担心稿件通不过,金刚则担心文章大幅修改会耽搁发表时间,两次联系张主任都没有消息,金刚很是着急,发出了等待最难熬的感慨。算一下,我们等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两天,可就像等了两年似的。早上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问金刚文章审过了没有,我俩一个文字过去语音过来,一个语音过去文字过来,一天十几个小时,信息几乎没断。我向金刚表述紧张不安,倾倒担心焦虑,而金刚总是第一时间回复,向我传达宽慰和鼓励。我真觉得不落忍,分明是我的任务,金刚不但一直陪着,帮着,还一直替我承担精神压力。好在十月九日文章基本没有改动,终于顺利通过。冰天大哥再次审查后首发了。我和金刚没有欢呼雀跃,却能隔着屏幕看到彼此的开心。</p> <p class="ql-block">  事后我对金刚说:这次宣传活动你真是立下大功了!金刚回复我:“姐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活动结束任务完成就解脱了。一直记得101说过的话:推功揽过。可能也就是佛说的‘放下’。”这两天我回头查看了那时候跟金刚的对话,从开始作文到最后文章发表,我俩交流的文字信息四百多条,语音信息三百多条,图片截图一百多条,文章资料、聊天记录、音乐视频等共计一千多条。足见《【军旗飘扬·父辈的足迹】东北行(下篇)》倾注了金刚多少精力和心血啊!文章虽然署着我的名字,可我心里清楚,没有金刚的鼎力帮助,我不可能完成《【军旗】东北行(下篇)》。</p> <p class="ql-block">  任务完成了,担子卸下了,在完全放松的精神状态下,我突然萌生了撰写《【军旗】随行侧记》系列的冲动。我对金刚说,宣传组的三个长篇,四野军史的内容占比重,专业性强,严肃庄重。我想站在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角度反映活动状貌。通过记录活动中的花絮、插曲、感受体会、人物介绍等,让读者在轻松的氛围里,多角度了解【军旗】活动的内容和意义。“横看成岭侧成峰”嘛!没想到金刚给了我极大的肯定和支持。第一篇《侧记》写完了,我发给金刚,金刚鼓励我,说文字接地气,还指出了文中的几处问题。这让我有了信心,也觉得有了靠山。于是,每写完一篇《侧记》都会及时发给金刚。金刚不仅成了《侧记》的首位读者,也成了《侧记》的“责任校对”和“常务编辑”。特别涉及到四野军史内容,我一定要请金刚把关,金刚也会不厌其烦地认真检查修改,一直到九篇《侧记》全部完稿。从2023年10月26日我把打算写《侧记》的想法告知金刚,到11月6日请金刚修改《侧记(1)》,再到12月5日最后一篇《侧记(9)》完成,40天时间里,我跟金刚来回交流沟通550多趟。如果没有金刚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九篇《【军旗】随行侧记》。</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从2023年10月初到12月初,从《【军旗】东北行(下篇)》》到《【军旗】随行侧记(1—9)》,我跟金刚微信交流了两个多月。不懂的问题,没有的资料,缺少的图片视频,我都会向金刚开口,金刚也都会义无反顾地伸手支持。发现文章有问题,金刚会直接指出甚至上手修改。无形之中,我好像养成了有困难找金刚的习惯,就像不识字的小学生对字典产生了依赖一样,以至于在写这篇《悼》文遇到问题时,还会神情恍惚,念头闪现:我去问下金刚吧!甚至有两次都已经退出了原稿,准备去点击金刚的微信。手指颤动之间,终于如梦初醒:世间再无金刚。我也再不能像以前那样麻烦金刚了。《侧记》完成之后,除了节假日我跟金刚互致问候,彼此的联系渐渐稀疏。后来金刚生病了,他没说,我也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得知金刚患病的消息,已经是2024年的9月了。我给金刚留了言,无非是些鼓励的话。金刚很快回复,说他这次遇到大劫了,身体状态不好。我心里很难过,却不敢多问,生怕他过度伤感,也怕他消耗精力。可在潜意识里,却无论如何都不愿相信他生病的事实,更在心里深处为他祷告,希望在他身上能发生生命奇迹。但是时间是最残酷的审判者。2024年的今天,早晨六点二十四分,我把中秋佳节的第一个问候送给了金刚:“金刚早上好!祝你中秋快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我不敢提他的身体状况,一心一意盼着他回信,亲口告诉我:“姐姐,我身体好多了!”可是等啊等,等来的却是噩耗。十一点五十八分,金刚儿子在四野43军总群发出讣告:“家父寇亚钢于今晨离世,各位亲朋好友恕报不周,不孝子寇震哀告。”消息传来,晴天霹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跟金刚夫人联系时更是情不自禁。“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以为望七之年的我,历经过风风雨雨,亲见过生生死死,<span style="font-size:18px;">眼泪已经用完了。</span>可是失去金刚的痛惜仍然叫我泪流满面。眼泪从脸颊顺流而下的时候,冥冥之中,觉得人的一生如同一副既定画卷,这辈子你跟有的人定是有缘的。我能在拥有两亿多美友的美篇平台一眼看到“四野之子”——金刚,这是天意,更是心灵的同频共振。虽然隔着千重山水,哪怕只有一面之缘。</p> <p class="ql-block">  金刚去世是我心中难消的痛。只要想起金刚,就会沉浸在悲痛中;只要提起金刚,眼泪还会不由自主地流落。后悔,后悔没跟金刚合影留念。今年四月十六日,红三代蔡明点赞留言了我的美篇《伟大的“马拉松”》。这是一篇以武汉马拉松为引子,介绍东野六纵十七师,一天两夜跑了三百五十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围堵围堵廖耀湘兵团</span>的文章,歌颂了那场世界上跑得最快、最伟大的“马拉松”。之后我回访了蔡明空间,看到一篇关于万金台战斗的文章,不禁又想起金刚。金刚曾在《侧记(5)》后留过言,我答应把他留言的内容补到《侧记(5)》里。直到今年“9.13”,我转发此文再次看到金刚留言,才发现我并没有补上去,愧疚之意直冲喉颈,眼泪又下来了。是我辜负了金刚。这些天,我经常去看金刚的美篇,重温跟他在文后的留言对话,突然发现23年9月,金刚连续三天点赞《侧记》,并把它们放到他的美篇动态,方便更多军亲美友阅读,好生感动,我的眼睛又湿了。徜徉在金刚的美篇,我深切感受到前辈们浴血奋战的壮怀激烈,烈士后代思念亲人的呼唤也不断在耳边回响。金刚多次寻找烈士后代无果的无奈,这几年他为好几位烈士找到家人却没有一个来拜祭烈士的心寒,各种悲愤压抑和感伤如猛浪直扑,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我不过只是看了几天文章尚且产生了如此强烈的精神冲击,想想金刚,他半生如一日地沉浸式地在这种情志里坚持,承受了多少忧思、悲伤、焦虑和压力甚至委屈。他为什么会身患重疾,不幸离世。突然之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金刚去世前两个月还在给我留言,祝我生日快乐。可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他已经重病在身,正在忍受巨大的身体苦痛和精神折磨。想一想心里一阵绞痛。</p> <p class="ql-block">  回想跟金刚一年多的交往,起于红色文章《四平攻坚战》,发于红色相册《咱爸咱妈》,兴于红色活动【军旗飘扬】。天南海北,茫茫人海,能跟金刚成为心灵之交,是红色基因链接。金刚是条汉子,俯能挥就军史华章,仰当笑对先辈英魂,是个纯粹的人;他在四野军史领域辛勤耕耘,<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为名,不求利,是个高尚的人;他用自己并不富足的工资</span>帮助英烈后代,是个善良的人;他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不愧为“四野之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妒英才,金刚匆匆离去。我失去了一位好兄弟,四野军史界失去了一位辛勤研究者,可是他的一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span>虽死犹生。今天,是金刚逝世一周年忌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泪是墨,屏当纸,指为笔,文抒情,长歌当哭,告慰<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刚在天之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