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访玉皇:在晋城古庙与元代星宿的无声对话

时尚古董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5日,去往晋城玉皇庙。天公作了一幅水墨画。秋雨绵绵,天色青灰,将远山与近树都渲染得朦胧。</p> <p class="ql-block">本以为这场雨会阻隔游人,却见庙宇之前,伞花簇簇,人们安静地等候,秩序井然。雨声淅沥,非但没有带来嘈杂,反而为这座国宝级的古刹,平添了几分涤荡尘心的静穆。</p> <p class="ql-block">雨中仰望:与二十八星宿的初遇。</p> <p class="ql-block">玉皇庙的精华,在于其誉满海内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而这份相遇,从仰望开始。</p> <p class="ql-block">步入庙院,许多人并未急于躲入殿檐之下,而是不约而同地收伞驻足,在细雨中肃静地仰起头。他们的目光,穿越如织的雨丝,凝望那历经七百年风雨的殿顶。那一刻,他们仰望的或许不只是古老的建筑,更是在想象殿内那些早已被封为神祇的星辰。冰凉的雨点落在脸颊,与目光中那份炽热的追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极具仪式感的画面——仿佛在朝拜之前,须先净心凝神,与天地沟通。</p> <p class="ql-block">真正步入殿内,方才理解门外那份仰望的由来。光线幽暗,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土气与古老的木香。当目光逐渐适应了昏暗,那二十八尊彩塑便从历史深处缓缓浮现。</p><p class="ql-block">“亢金龙”的威严、“毕月乌”的灵动、“虚日鼠”的机敏……每一尊都不仅是泥塑木雕,而是被注入了灵魂的精灵。雨水沿着屋檐滴落,在殿外奏出空灵的乐章,殿内却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前来瞻仰的人们,默契地保持着沉默,连呼吸都放轻了。他们缓缓移步,仰头细观,眼中满是惊叹与敬畏。随后,在管理人员的轻声指引下,于蒲团前默默祈祷、跪拜。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神圣。</p> <p class="ql-block">晋城玉皇庙目前珍藏古代彩塑近三百尊,是一座中国彩塑艺术的殿堂。北宋的典雅隽永,元代的标新立异,明代的秀美和悦,几朝作品均有不同风貌,但又不乏传承;历代工匠在此熏陶、临习,不断获得灵感,继而又创造出新的经典之作,鼓舞并激发着后来者,至今不辍。</p><p class="ql-block">岁月漫漫,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沧桑,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愈显珍贵。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更加任重道远。</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彩塑大约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借鉴外来佛教造像和西方的雕刻艺术,并结合了民族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传统的彩塑运用便利的泥土、沙子、稻草和棉花等材料,刚柔相济,抟泥成像,塑造出更加含蓄、细腻的造型风格。彩塑技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语言的交流是多余的。只有目光与塑像的碰撞,只有心灵与历史的对话。那二十八位“星宿”,似乎也正从斑驳的彩绘之后,凝视着每一位到访者,审视着这七百年后的人间。</p> <p class="ql-block">雨,让瑰宝更显珍贵,离开时,雨势渐歇。回望这座被雨水洗刷得清亮如玉的庙宇,心中豁然。正是这场雨,洗去了俗世的喧嚣,让我们得以用最沉静的心,去贴近那些不朽的艺术灵魂。</p> <p class="ql-block">晋城玉皇庙的价值,不仅在于拥有“海内孤品”的国宝头衔,更在于它能在这样一个平常的雨日下午,给予每一个普通人一场深刻的震撼与洗礼。那烟雨中的肃穆,那静默下的井然,便是对这伟大文化遗产,最崇高的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