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5日,晴.11-22℃度,在西安参团壶口一日游。往黄河壶口瀑布,返程途中游轩辕庙、黄帝陵,返西安。全程约650公里。</p><p class="ql-block">来自全国各地游客36人,在西安钟楼集中,乘旅游大巴于凌晨5.50出发,沿高速路于上午10点到达黄河壶口瀑布景区。</p> <p class="ql-block">黎明的西安城,灯火辉煌而又宁静、安祥。</p><p class="ql-block">出城上高速路,即感受到关中平原的平坦开阔。农田、果园和村庄交错,一派田园风光。两小时后看到黄土台塬,出现浅山丘陵,植被也变为灌木、草地。再行进一个小时,到了洛川,就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植被稀疏,色调转为土黄与灰褐,苍凉雄浑。到达壶口,黄河深切峡谷,汹涌奔腾。三个多小时,即经历了“沃野千里”到“千山万壑”的地理跨越。</p><p class="ql-block">西安繁华,关中平原富庶,黄土高坡不再是单调的黄色。宝贵的苍翠林木、替代窑洞的幢幢小楼,陕西大地,展示着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华民族,正稳步迈入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到达壶口游客中心,景区门票90元,65岁以上老人免票。每人40元乘交通车约3公里,进入壶口景区。</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是黄河上唯一的大瀑布,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位于陕西省宜川县和山西省吉县之间的秦晋大峡谷中。</p><p class="ql-block">平常季节瀑布宽度约30-50米,落差约20米。汛期瀑布群总宽度可达千米, 最大流量每秒2000立方米以上。</p><p class="ql-block">宽阔的黄河在这里突然收缩,跌入狭窄的“龙槽”,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景象。</p><p class="ql-block">壶口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赞颂的对象,李白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抗战时期一首《保卫黄河》,灵感也来自黄河怒吼般的瀑布声之中。《保卫黄河》的呐喊,唤起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抗战精神的认同,激发出“万众一心、保卫中华”的磅礴力量。</p><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被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成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黄河也与华山一起被称为"华夏之根"。</p> <p class="ql-block">壶口之上黄河水面宽阔。</p> <p class="ql-block">据说壶口瀑布山西吉县一侧观看视角更好,看起来游客似乎也多一些。</p> <p class="ql-block">今天正值雨过天晴,阳光明媚。9月的黄河,水量充沛,主瀑布气势磅礴,上游宽阔的河床多余河水绕过壶口,从两侧不远处河岸流入河槽,形成多个瀑布群。是观赏瀑布最好之时。任何照片或视频,都拍不出现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这段黄河,是全流程中最特别的存在。壶口主瀑布和两侧漫入的小瀑布群发出同样怒吼,同归于下游河道。似乎象征着不同意见服从民族大义,百川归海。</p> <p class="ql-block">浑浊的黄河水裹挟黄土高原的泥沙,造就了黄河中下游大片冲积平原,给中华民族提供了适宜人居的生存之地。我们不得不感恩黄河,感恩大自然的磅薄力量。</p><p class="ql-block">黄河造就的主要冲积平原有:华北平原,河套平原,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约 30万平方公里,合计养活人口 2.2 亿以上,是中国人口最稠密、农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下午1点离开壶口,去餐厅午餐。</p> <p class="ql-block">餐厅外的迎宾锣鼓和有黄河鲤鱼的午餐,展现了陕北人的热情好客与纯朴大方。</p> <p class="ql-block">知青住过的窑洞,成为人们怀旧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经2小时车程,15.20到达延安市所辖黄陵县,参观中华始祖堂,拜谒轩辕庙与黄帝陵,至18.30离开。</p> <p class="ql-block">中华始祖堂位于延安市黄陵县桥山脚下,紧邻轩辕庙与黄帝陵。相当于轩辕庙与黄帝陵的说明书。</p><p class="ql-block">中华始祖堂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7000平方米。设有七个展厅,呈现黄帝传说、时代背景、历史功绩、祭祀文化及守陵传统。与黄帝陵、轩辕庙共同构成“陵、庙、堂”三位一体的文化景观,彰显中华民族根祖文化,强化全球华人文化认同。</p> <p class="ql-block">轩辕庙与黄帝陵相邻,是历代华夏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圣地。</p><p class="ql-block">轩辕庙始建于汉代,唐大历五年(770年)重建并升为国家祀典。占地约 1.18 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门、诚心亭、大殿等。 </p><p class="ql-block">是历代举行国家祭祀、展示黄帝文化之地。</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主席为黄帝陵题写的祭文《祭黄帝陵》,为历代祭文中有份量的一篇。全文为四言古体诗形式,共56句。</p><p class="ql-block">这篇祭文作于1937年4月5日清明节,由毛泽东亲笔撰写,并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派代表林伯渠在陕西黄帝陵前宣读。祭文(略)</p><p class="ql-block">这篇祭文不仅是对黄帝的礼赞,更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发出的抗日宣言,被誉为共产党人抗日的“出师表”。毛泽东的古文功底,也让人佩服。</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祭黄帝陵》首句碑刻:赫赫始祖。</p> <p class="ql-block">中华始祖堂安排的导游,非常专业的给大家讲解炎帝黄帝蚩尤相关故事。阐述中华民族始祖统一华夏的相关故事。以及五千年来认同并传承的风俗习惯。</p> <p class="ql-block">轩辕黄帝,又称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p><p class="ql-block">黄帝生于约公元前2600年,据传是他统一中原各部,奠定华夏民族的基础。黄帝时期发明了文字、衣冠、舟车、音律、医学等,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p><p class="ql-block">司马迁《史记》以黄帝为开篇,将其列为“五帝”之首。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海内外华人都自称“炎黄子孙”,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位于桥山之巅,《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号古墓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称“天下第一陵”。 </p><p class="ql-block">陵墓周边有古柏8万余株,其中千年以上超过3万株,黄土高原有这样规模的古柏群。 是数千年来,中华儿女对黄帝最崇高、最一致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黄帝手植柏”——相传黄帝亲植,树龄约五千年,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p> <p class="ql-block">碑廊藏有自汉至清历代帝王御制祝文与名人题刻,是稀世文献长廊。 </p><p class="ql-block">邓小平所题碑文。</p> <p class="ql-block">黄帝脚印</p> <p class="ql-block">挂甲柏,相传汉武帝北征曾挂甲于此树。</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中,轩辕殿的屋顶中央有一个直径14米的圆形天窗,象征“天圆地方”,殿内东侧设有编钟,用于每年的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天子长安编钟</p> <p class="ql-block">18.30离开黄帝陵,21.30返回西安。</p><p class="ql-block">26日晨乘火车返四川。虽然辛苦,但得偿所愿,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四天陕西之行,实际仅停留两天。华山、壶口加黄帝陵,可算作一个老者对中华民族的一次寻根之旅,弥补了多次去陕西未到这两处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此行领略了华山的雄奇险峻,亲历了壶口瀑布之水的磅礴壮阔。它们的精神内核共同构成了"华夏之根"。加上轩辕庙、黄帝陵对中华民族精神传承的诠释,加深了对中国厚重历史的理解。在世界丛林残忍的竞争中,中华民族必须始终保持团结奋进的状态,才能稳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