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溪秋暑游记~双桥伴一趣同

小木屋

<p class="ql-block">  时近中秋,炎气未消,白晃晃的日头仍带着七分夏日的执拗。已是10月5日,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天气还是那么的炎热,阳光还是那么的火辣,就是在这样的秋天里的酷暑中,不知不觉的巧合遇见兴趣相投,正如今天中午我们在南浔古镇品尝特色招牌双浇面时,与老友晓原微信聊天,说我正在与老友在南浔古镇旅游,让他猜猜这位是谁?一时没有猜对,猜不准是自然的。过后他猛然见到我的回复,打趣的回复说:</p><p class="ql-block"> 这倒很有创意啊:共同“兴趣”;结“伴”而行(要不然,因“走不开”或兴趣不同,难以成行);互相照应;家人放心。</p><p class="ql-block"> 说来难为情,作为一名老上海人,就在家门口不远的江南古镇南浔和双林古镇竟然一次都没有去过,实在是说不过去。幸好这次同行的老友,南浔古镇已是第四次了,无意中似乎是特意安排陪我专程的导游,给我首次秋游江南古镇,是最理想的铺垫。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出上海旅游了,这次跟随春秋旅行社南浔和双林古镇一日游,收获颇多,相当满意,大巴全车43名游客,大多似我们这般老年人,不像以往我跟团旅游乘坐大巴游客不守时,今天无论是出发、中途或回上海的发车时间,每一位游客都非常的准时,没有一位迟到,在车上也没有大声喧哗,说话都是静悄悄的,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当然导游女士的服务也是非常的热心到位。</p><p class="ql-block"> 节假日旅游,尤其是古镇网红打卡,人山人海火爆,早已是意料之中,但天气还是如此的炎热,在室外感觉摄氏35度也是有的,汗流浃背,脸庞晒的通红,却也是不曾料到。江南古镇咋看好像差不多,石拱桥小河与水岸人家和乌篷船,但细细品味,也有不同之处。</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们先去浙江湖州南浔(曾经最富庶的江南古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最大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既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韵味,又有豪华的西洋建筑,是“一部近代史,半部在湖州”的缩影。南浔在明清时期因蚕丝贸易而富甲一方,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黄狗”的说法,来形容当时资产丰厚的丝商家族。这里的建筑和园林规模都彰显着曾经的财富。浔溪之水仍是旧时模样,摇着乌篷船的橹声欸乃。其中小莲庄: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将园林艺术与西洋建筑完美结合,园内的“东升阁”是一座红色砖瓦的西式小姐楼。嘉业堂藏书楼: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规模宏大,园林式布局,环境清幽。</p><p class="ql-block">  下午参观了双林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但它与南浔的定位和特色截然不同。登高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双林镇文昌阁,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 三桥鼎立,双林最经典的画面近在眼前,如果说南浔是“大家闺秀”,那双林就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民间巧匠”。它的特色在于 “原生态、技艺精、生活化”,“桥都”与“桥博物馆”。双林以桥多、桥古、桥精而闻名。历史上曾有桥梁125座,现存11座明清时期的古桥。万元桥、化成桥、万魁桥 被称为“桥中三杰”。在一条不足400米的河面上,三座巨型三孔石桥并列,这在全国都极为罕见。</p><p class="ql-block"> 原来最好的旅行,不在时节是否宜人,不在路程远近,而在于与你共看风景的人,有着同样为美驻足的心。这个带着暑气的秋日,终因这份恰好的默契,成了记忆里最清凉的收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