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治这个地方,对文物的保护很重视,一下雨,那些庙宇都保护性关闭了,在崇庆寺吃了闭门羹后,于是我们只能改道来到了古代潞安府的衙署建筑,承载着长治地区的行政历史记忆的上党门。这个建筑风格融合明清官式建筑特点,拥有古朴的砖石墙体、飞檐翘角的阁楼(如上党门阁楼)、精美的木雕与砖雕装饰,整体布局体现了古代府衙建筑的规制与威严。上党是根源,潞安是其在明清时期的行政称谓,长治是由潞安府附郭县发展而来的现代城市名称,三者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长治地区的历史脉络。</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9月24日,天气晴好,我们来到了河北的邯郸,游览娲皇宫景区,开启一场探寻上古神话与山水胜景的旅程。娲皇宫的牌楼,彩饰华丽,石坊古朴,尽显华夏建筑之美,每一处雕琢都是对女娲补天创世的虔诚致敬。乘缆车穿梭于山林之间,脚下是葱郁林海,仿佛在绿色的浪涛中漫游,这般视角,把山川的壮阔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峰巍峨挺拔,“无量”字崖壁苍劲有力,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站在高处俯瞰,湖泊如镜,村落隐于山水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而悬崖上的娲皇阁,更是惊心动魄,层层楼阁嵌于绝壁,那面“祭”字黄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召唤着人们对创世女神的追思与敬仰。</p> <p class="ql-block"> 在娲皇宫,开启一场穿越神话与历史的人文之旅:女娲雕像庄严肃立,身后绝壁上的娲皇阁气势恢宏,“中国乙巳年女娲祭典”的拱门庄重肃穆,仿佛在诉说着创世女神的传奇,让人对华夏人文始祖满怀崇敬。古朴钟楼嵌于崖壁,砖石拱门沧桑斑驳,仿佛钟鸣之声仍在山谷间回荡,诉说远古传说。鼓楼飞檐翘角,彩绘精致,砖石通道连接古今。“华夏始祖”匾额熠熠生辉,殿宇内香火袅袅,信众往来虔诚祈福。这里是文化根脉的凝聚地,烟雾缭绕间,仿佛能触摸到创世的余韵。透过古老拱门望去,红墙黛瓦的建筑隐于崖壁;</p><p class="ql-block"> 崖壁上的千年碑文,字迹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昔日笔力千钧。这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是历史的密码,记录着娲皇宫的沧桑过往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在河北邯郸,离娲皇宫不远的太行深处,我们游览了被称为石头村的大洼村,石砌的庙宇(如龙王庙)墙面上,红丝带随风轻摆,古老石材承载着村民的信仰;蜿蜒的石台阶、错落的石墙,全由太行山石手工垒筑,村民以石为骨,在山坳间搭建起宜居家园,质朴石构里藏着太行人家的坚韧与智慧。百年石拱桥横跨巷弄,连接着座座石屋石院,红笼点缀的石墙间,新旧建筑交融,古村的沧桑与生活的暖意在此共生;石砌戏楼前花池环绕,背后是巍峨太行,曾经的乡野戏台,如今仍是村落文化的鲜活印记,静静讲述着石头村里的烟火过往;古朴的村口石拱门厚重如堡,迎送着探寻秘境的游人。村落依山层叠而建,石房嵌于翠峰溪流之间,绘就出太行深处独有的山居图卷。</p> <p class="ql-block"> 河北邯郸大洼村(石头村),每一块石头都在讲述太行深处的人文与山野故事: 太行崖壁化身为动漫舞台,哪吒、敖丙等角色以彩绘形式鲜活呈现;“美丽大洼”的红色石刻在崖壁上熠熠生辉,笔锋苍劲有力,既是对村落颜值的盛赞,更是石头村在太行山间留下的文化印记;石板街上,母子牵手的温馨身影与挂满二十四节气的灯笼交相辉映;老石磨在古树与石墙的环抱中静默伫立,仿佛是石头村岁月的见证者;太行群峰作幕,石屋聚落为景,层层叠叠的石头建筑如积木般错落山间,在蓝天青山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震撼的山野石居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 9月25日,天气晴好,我们安排去前天吃闭门羹的长治崇庆寺游览,崇庆寺在长治市长子县色头镇琚村紫云山半山腰,是一座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的千年古刹,寺门建筑前的石阶层层而上,崇庆寺匾额庄重醒目,门前香炉烟气袅袅,营造出“步步登高”的朝圣感,寺中的殿宇,木质结构古朴厚重,斗拱层叠有序,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匾额与楹联的文字内涵丰富,门前石狮神态憨态可掬,整体布局庄重典雅,尽显宗教建筑的肃穆与威严。鸱吻,以古朴的石雕工艺呈现,龙头造型威严,周身卷草纹流畅自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镇火辟邪”的象征,其沧桑的质感见证了岁月的洗礼,琉璃鸱吻,色彩艳丽且层次丰富,龙纹雕刻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崇庆寺内最负盛名的是宋代彩塑,留存宋、明彩塑达200余尊。其中大士殿内的十八罗汉彩塑被誉为“宋塑之冠”,这些罗汉像个性鲜明、气质传神,形态各异,坐姿倾侧自如,体态丰盈健硕,既存唐代丰满遗韵,又与宋代人文气息高度契合,是我国现存宋代组群罗汉彩塑造像中保存最完整的一组。千佛殿作为北宋早期小型歇山顶木构建筑的经典之作,梁架制作规范、结构合理。</p> <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又去游览长治的法兴寺,层层石阶构建“朝圣之路”,红柱展板诉说着古刹历史。门楣“法兴寺”金匾熠熠生辉,石塔是北魏风骨的建筑;配殿,红门黛瓦,彩绘斑驳却依旧艳丽,楹联“云月竹影浮在袖,雨丝虹风赴梵音” 道尽禅意,是明清时期宗教建筑与文学艺术融合的缩影;圆觉殿,作为北宋木构建筑的精品,斗拱硕大且层次分明,屋顶飞檐轻盈如翼,“圆觉殿”匾额蓝底金字,在蓝天映衬下尽显宋式建筑的典雅大气。舍利子塔堪称唐代建筑与宗教艺术的孤例珍品。</p> <p class="ql-block"> 在长治法兴寺的古殿深处,一组组彩塑与壁画如时光的织锦,串联起唐、宋、明的艺术基因,每一处细节都在诉说着宗教与世俗的文化对话。法兴寺的彩塑与壁画,是一部立体的“古代艺术史”,具有唐代的雄浑、宋代的雅致、明代的世俗,都在这一方古殿中交织共生。</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晋东南游程地最后一个景点,就是游览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府级城隍庙,长治的潞安府城隍庙,中轴线九座建筑如一串璀璨的明珠,串联起明清建筑的工艺巅峰与民俗信仰的精神内核。</p> <p class="ql-block"> 在潞安府城隍庙的古殿深处,一组组彩塑、壁画如民间信仰的“活化石”,将“奖善罚恶”的精神内核、农耕文明的民生祈愿与因果报应的劝善文化,凝固成可触摸的艺术长卷。</p> <p class="ql-block"> 太行明珠,上党古城,长治的美,是山河与人文共舞的交响。望东站之侧,老顶山巅,炎帝巨像昂首挺立。他曾在此尝百草、制耒耜,以文明火种照亮华夏农耕的征途。</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长治,这片土地太动人!太行的雄奇山水绘就它的筋骨,炎帝的人文薪火滋养它的灵魂。老顶的炎帝圣像是文明的不朽印章,那是山河可寄情,人文可溯源,叫人来过便心生眷恋的上党胜地,太行明珠!</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用歌曲《问佛》作为此美篇的背景音乐,就是想问一问佛,为什么晋城、长治有那么多寺庙,却少见僧侣道士居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