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山城之声

<p class="ql-block">请点击下面音频收听:</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 class="ql-block">作者:苏轼(宋)</p><p class="ql-block">朗诵:牛小方</p> <p class="ql-block">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p><p class="ql-block">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p><p class="ql-block">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p><p class="ql-block">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p><p class="ql-block">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p><p class="ql-block">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p><p class="ql-block">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p><p class="ql-block">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译文:</b></p><p class="ql-block">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p><p class="ql-block">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p><p class="ql-block">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赏析:</b></p><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著名词作,具有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哲理。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词。</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内容上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苏轼对时间、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既是对明月的询问,也是对宇宙奥秘的探寻。苏轼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短暂的哀叹。同时,他又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体现了他的豁达胸襟。</p><p class="ql-block"> 其次,从艺术手法上看,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妙的描绘。如“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以词人翩翩起舞的场景,描绘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再如“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透过楼阁、窗户,照亮思念之人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对亲人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再次,从情感上看,苏轼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认为,虽然人生短暂,但只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就能使人生变得有价值。这种敬畏之情,使这首词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此外,这首词在结构上也非常巧妙。上片纵写,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对宇宙、人生和亲情的思考;下片横叙,以词人的视角,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展现了词人的情感世界。这种结构上的巧妙安排,使得整首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p><p class="ql-block"> 最后,从价值上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苏轼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他那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人生价值的独特理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i>作者简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苏轼</b>(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p><p class="ql-block">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p><p class="ql-block">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p><p class="ql-block">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i>朗诵者简介:</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牛小方:</b></p><p class="ql-block"> 中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学习指导师。</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名校长,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首批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鹤壁市劳动模范、名师、先进教育工作者,鹤壁市首批全民阅读推广人,鹤壁市工人文化宫、“鹤图朗读时间”文化志愿者。</p><p class="ql-block"> 中国竹笛特色教育学校联盟副秘书长,河南省阅读协会朗诵艺术团艺术指导,《郑州文学》朗诵时空主播,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理事,鹤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理事长,鹤壁市法学会法治心理研究会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先后获得的河南省职工经典诵读大赛短视频一等奖,河南省第二届、第三届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鹤壁市第二届、第三届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鹤壁市第三届朗诵大赛第一名。</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用心吐字,用爱归音。</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