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中旬我们在湖北旅行中,于17日走进了闻名遐迩的黄鹤楼公园。主要景点有黄鹤楼,搁笔亭,千禧钟,白云阁,毛泽东词亭,胜像宝塔,鹅池和岳飞广场等,每个景点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观赏价值,而黄鹤楼是公园的核心区块,它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湖北旅游的一张金名片,有人说"不到黄鹤楼,不算来湖北",因此,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其时,孙权为与刘备争奇荊州,将都城由建业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寓意"以武治国而昌"之意,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临江处,修筑了一所供瞭望守戌的哨楼,此即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晋灭东吴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失去其军事价值,逐步演变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自唐以后,此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虽规制各有不同,但均体现了高古雄浑的建筑风格,遂成为达官贵人,骚人墨客凭吊吟咏的游览胜地。黄鹤楼原临长江南岸,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在距旧址约千米的蛇山峰顶上重建了如今的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 黄鹤楼共五层,一楼大厅有黄鹤楼的模型和"白云黄鹤"陶姿壁画(下图2),二楼大厅有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下图4),三楼大厅有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壁画,并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下图6),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下图9),五楼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这幅长卷完美绘制了二十一世纪祖国万里长江繁荣昌盛,旭日东升,自然景观无比壮美,完整展现当今长江时代特征与长江文化精神,堪称为当今的"清明上河图"(下图10)。</p> <p class="ql-block"> 登上顶层,走到回廊,凭栏远眺浩荡长江浊浪翻腾滚滚东流,与碧水悠悠的汉江相交汇,在荊楚腹地切割出武汉三镇鼎立的伟姿,一桥通南北,如长虹飞架。举目四望,虽见晴川历历,却不见汉阳树,更难觅凄凄芳草鹦鹉洲,唯见武昌引桥上车如水流,隔江水泥高楼参天立。只有微风拂过,黄鹤楼飞檐翘角上那悠悠的铃声才仿佛把我带回到那遥远的三楚大地,仿佛看到荊楚大地掀起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人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 然后拾级而下,漫步于毛泽东词亭。位于黄鹤楼东南侧距200米处,亭中央矗立一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咏》。毛泽东的这首《菩萨蛮,黄鹤楼》创作于1927年春天,这时正处在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途经武汉,怀以苍凉悲壮之情登上黄鹤楼,举目远眺,触景生情,一吐心曲。这是革命处在低潮的至暗时刻,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前途焦虑万分。诗人把酒酹江以抒壮志,这首诗通篇44个字。但所囊括的时代气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澎湃情怀,其内容之错综复杂,并不亚于长篇。在这首词中,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对革命前途沉重担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澎湃的革命激情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 词的下阕借景抒情。"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借用典故,巧妙地记叙作者的黄鹤楼之游。崔颢《黄鹤楼》诗有句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美丽苍凉的诗句和它所记栽的神话故事,并不能解除毛泽东作为现实主义者的人间痛楚。李白也曾在黄鹤楼写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毛泽东登楼并不是为了追思李白和崔颢,更不是为了赋诗而登楼,他只是登楼之后才感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p> <p class="ql-block"> 所以,黄鹤楼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更是一座承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楼,无论是历史爰好者,文学爰好者,还是想要欣赏美景的游客,黄鹤楼都值得一游。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和文化的气息,享受一次充满意义的旅行体验。</p> <p class="ql-block">注:作者简介,2014年退休,爱好历史和文学,旅游和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