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中秋前,丹东九街副食品商店的柜台后,总垒起一方方黄草纸包的月饼,油渍渍地透出甜香。父亲排在队伍里,我攥着他的衣角,眼巴巴地望着。那时的月,似乎总比现在圆得早,清辉洒在斑驳的砖墙上,也洒在我无忧无虑的童年里。空气里满是煤炉的烟火气与邻家飘出的炒菜香,那种殷切的、实实在在的盼头,如今想来,竟是人生最初且最饱满的团圆。</p> <p class="ql-block"> 在锦江山公园旁边那个二层的老房子里,母亲在火炕上的小方桌,摆上简单的几样瓜果与那包月饼。她俯身忙碌的侧影,被屋内的灯光拉得老长,安宁而慈祥。父母那时正值壮年,跟我们絮叨着家常,偶尔也会呵斥我们的顽皮。那轮明月,就静静悬在瓦蓝的天心,像一枚温润的印章,钤盖在记忆中最完满的一页上,浑然不觉时光的笔,早已在暗里悄然勾画着别离。</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都如雏鸟离巢,有了各自的小家。中秋回去团聚,父亲总说啥都挺好的,声音却一年年染上风霜。再后来,父母相继离世,方桌旁空了位置,那桌上的月饼,终究缺了一角。月色依旧年年如约,清冷地透过空寂的窗户,我才蓦然惊觉,所谓团圆,并非月圆,而是人全。当中秋的意味从期盼变为追忆,我才真正尝到了人生这枚月饼的芯子,那甜里裹着的、无法化开的涩。</p> <p class="ql-block"> 人生不过一瞬间,从青丝到白发。而今,我们都步入父母当年的年纪,鬓角亦见了星霜。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阳台,面对同一轮明月,却再难寻回那份朴素的欢欣。人生的旅途,原本就是一场温柔的告别。我们接过父母手中的蜡烛,既要照亮自己前行的路,更要为身后的孩子们,燃亮一段看得见的温暖。这或许就是传承,在失去与得到之间,领悟生命轮回的庄重。</p> <p class="ql-block"> 于是不再作无谓的喟叹,<span style="font-size:18px;">惟愿拥有健康的体魄,让这承载记忆的舟船,能行得更稳、更远。</span>那颗向阳的心,在尘世喧嚣里,为自己点一盏温暖的灯。诚然,双亲已逝,月光依旧,可每一个触手可及的当下,每一次看似平凡的相聚,都值得我全心珍惜。快乐地度过今天,便是对往昔最好的回应——让生命里的每一刻,都像今宵的月华一般,澄澈而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