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环游世界】巴塞罗那见证高迪的梦幻与辉煌

行云流水CZH(谢绝献花)

<p class="ql-block">昵称:行云流水CZH</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915438</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西葡行的第11天,我们来到巴塞罗那,毫无疑问,主要的游览项目就是高迪享誉世界的作品: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奎尔公园和圣家堂。</p><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是继首都马德里的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1992年第25届国际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她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首府、巴塞罗那省省会。是享誉世界的地中海风光旅游胜地和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í,1852.6.25-1926.6.10)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筑师,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极具想象力和自然主义的风格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入内参观高迪的作品肯定是要预约的,我们预约到“巴特罗之家”的时间9:30,之前就开始门前之字形的队伍排队等候。</p><p class="ql-block">巴特罗之家(Casa Batlló)以造型怪异闻名于世,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建筑师高迪在巴塞罗那的杰出作品系列之一,被整体列入名录)。巴特罗之家(1904-1906年)是高迪受托,对一栋建于1877年的旧建筑进行改造。高迪以不推倒重建的方式,赋予它全新的生命。据称高迪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圣乔治屠龙救公主的传说。整座建筑都在生动地演绎这个故事: 龙脊屋顶,屋顶的釉彩瓷砖鳞片和蜿蜒曲线,宛若巨龙的脊背;屋顶上立着的十字架,象征着圣乔治刺死恶龙的圣剑;最上层的圆形小阳台据说是公主阳台。</p> <p class="ql-block">建筑外立面的阳台栏杆设计成面具(或说骷髅)形状,支撑的柱子则如同巨龙的骸骨,因此巴特罗之家也被称为“骨头之家”;外墙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碎片拼贴而成,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也有人将其看作是巨龙鳞片的闪烁。高迪的作品以造型怪异闻名于世,就像这阳台栏杆,设计成骷髅形状,着实是怪异,却不失可爱。还有高迪著名的格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满目这弯曲的、圆润的、厚实的线条和之间填充的闪光的陶瓷贴片,怎么看都是心目中的童话世界!若是那十几岁的小女孩,怕是穿越进去要出不来了。</p> <p class="ql-block">细看这阳台柱子还真有骨骼的造型!看高迪的杰作,我总在想,灵感迭出的高迪,他可以想出来,但可不是画画,设计出来,还需要有施工工艺,各种叠加的圆弧,这工艺的难度该有多大呀?</p> <p class="ql-block">轮到我们入内,进门不久就看到这两件陶瓷摆件。这两件摆件最核心的特点是高迪标志性的自然主义设计。它们并非规则的几何形状,而是模仿了海洋生物或植物形态,造型圆润、线条流畅,如同海浪或绽放的花朵。蓝色主体象征海水,绿色藤条代表海草或藤蔓,而红、橙色的花朵则像是海底的珊瑚或花园中的鲜花。这两件摆件正是自然主义理念的象征,同时,以蓝绿色为基调也与整座建筑协调一致。</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个摆件,如各种贝壳发出的蓝绿色光,梦幻般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入内参观,基本是沿着单行线随着人流走。来到天庭,这也是巴特罗之家的一大特色。高迪设计了独特的采光天井,瓷砖颜色从顶部的深蓝逐渐过渡到底部的浅蓝乃至白色,从而均衡地分布自然光。随处可见的水纹玻璃则让透入室内的光线产生如水波般的朦胧效果,仿佛置身海底。</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当初似乎是蒙着拍的,回家整理图片,才发现框架构图,而且形成一个斜放的花瓶,有些小得意。</p> <p class="ql-block">好喜欢这个窗,朦胧的玻璃,透出梦幻般的橙黄色的光,似乎是“岁月静好”的最好诠释。</p> <p class="ql-block">在巴特罗之家,高迪把属于上帝的曲线用到了极致。落地大窗全是柔和的波浪形状,弯曲起伏,犹如置身于大海。起伏的波浪上,还有一串串蓝色的、白色的小泡泡,偶有黄色、紫色的,必定是被阳光照射到了,似乎喻示着这是大海冒出的气泡泡。</p> <p class="ql-block">看看这扇门的设计,不仅门框和门的轮廓是曲线,就连门和墙体之间的凹槽也是圆润的。</p> <p class="ql-block">展台上的巴特罗之家的小模型,哈!若是小女生,看到这么可爱的小房子,一定要走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依然是曲线的王国,而我更喜欢这座台灯,尤其是蒂芙尼玻璃灯罩,斑斓的色彩,却不失清新脱俗;浓郁的钴蓝与翠绿如同深邃的海水与摇曳的海草,点明“海底世界”的主题;蜿蜒的藤蔓、舒展的花瓣、卷曲的草叶,无一不呼应着“属于上帝的曲线”。</p> <p class="ql-block">离开巴特罗之家,按照预约时间来到离之不远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米拉之家是高迪为富豪佩雷·米拉夫妇设计的私人住宅,建于1906年至1912年,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栋民用住宅建筑,也被认为是其现代主义建筑的巅峰之作。1984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高迪再次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建筑的外立面由白色的石灰岩砌成,呈现出巨大的、连绵起伏的波浪造型。正是因为这种浑然天成的曲线石墙,让巴塞罗那人觉得它像一座从山上开凿出来的石头山,因此得名“采石场”。阳台的铁艺栏杆则由回收的铁链制成,扭曲缠绕,宛如海草、藤蔓或神秘的珊瑚。与巴特罗之家的精致奇幻不同,米拉之家显得更加粗犷和富有力量感。记得导游曾介绍,女士们通常都喜欢巴特罗之家,而男士们则偏爱米拉之家,阴柔阳刚嘛!</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有6层住宅,1层顶楼,占地1323平方米,共有33座阳台,150扇窗户,3个采光中庭,确保建筑内部每一户公寓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通风。</p> <p class="ql-block">从中庭仰望,可以看到各层公寓波浪形的阳台和光线在不同时间下的变化,极具梦幻。而直接连通建筑两侧的空中连廊则可谓神来之笔。充满动感的曲线形态连廊,本身成为一件巨大的雕塑作品,横跨在光线充沛的中庭上方,以其优美的弧线,绿植的点缀,成为视觉的焦点,完美体现了高迪“自然无直线”的有机建筑理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带有家具的房间,无论是连接上下柜子的曲线形木条(上图),还是沙发靠背如同花瓣的造型,处处体现着“自然无直线”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屋顶下的阁楼空间原本是洗衣房和储物室,高迪用270个抛物线拱门巧妙地支撑起整个结构。当你毫无准备地步入时,一道一道炫目震撼的抛物线,顿让你眼花缭乱。你好像打开了什么机关,误入了一个神秘的所在,一时间,不知身在何处?感叹高迪,他脑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奇思妙想?据称,这个设计不仅视觉效果震撼,还完美地解决了承重和通风问题。</p> <p class="ql-block">上到屋顶天台,更是让人惊呆。屋顶上矗立着一系列造型奇特的烟囱和通风口。它们有的像戴着头盔的士兵,有的像抽象的面具,有的则像起伏的山峦。这些功能性结构被高迪升华为极具表现力的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我在想,这些犹如蜘蛛侠、变形金刚等科幻造型,如果放在现在倒也罢,可是米拉之家是高迪在1906年至1912年设计修建的,多么不可思议!难不成是后来那些科幻片制作者受到高迪作品的启发?</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超粤四方食社中餐馆用完午餐,14:00根据预约时间,参观奎尔公园 (Parc Güell,也被称为 古埃尔公园)。这是公园入口处两座像小城堡一样的建筑,立刻将游客带入童话世界 。 </p> <p class="ql-block">奎尔公园的诞生源于高迪的挚友与赞助人——富商艾乌塞比·奎尔伯爵的梦想。他原想打造一个高档的花园式住宅社区,但最终只建成了公共设施部分。1922年,巴塞罗那市政府将其收购并作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1984年与米拉之家同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p> <p class="ql-block">园内有许多依山势而建的高架廊道,其廊柱多为斜立,看似随意却稳固,仿佛天然形成的洞穴,行走其间体验非常独特 。</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可到达由86根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百柱厅。这些中空的柱子不仅支撑着上方的广场,更是一个巧妙的排水系统,原来柱顶端那些伸出的兽头竟是排水口,这有些像咱们的故宫。柱厅的周边是波浪形围墙,墙面采用了高迪标志性的 “碎瓷镶嵌”工艺,是白色碎瓷贴片和彩色瓷片组成的不同图案。好用心啊! </p> <p class="ql-block">整个柱厅的顶是凸凹起伏的,也是马赛克瓷片贴面,间或有彩瓷拼成的图案。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百柱厅的屋顶,就是公园最精华的观景天台。天台边缘围绕着一条世界上最长的蜿蜒曲折、色彩斑斓的长椅,它像一条波光粼粼的巨蟒,由无数破碎的彩色瓷片镶嵌而成,既是座椅也是护栏。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巴塞罗那城市风光和地中海,是拍照留念的绝佳位置 。图中塔楼是入口处小城堡的建筑被叠加进来了。</p> <p class="ql-block">怪不得这里那么多人,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百柱厅的正面外观,由多个如同一个个花瓣的不规则多边形柱顶,连续拼接而成的波浪形边缘,为气势恢宏的百柱厅带来精美和灵动。而前方采用“碎瓷镶嵌”的圆形马赛克装饰,更是画龙点睛般成为视觉焦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马赛克蜥蜴喷泉,无疑是奎尔公园当之无愧的象征。位于主台阶上的彩色蜥蜴雕塑,表面由马赛克瓷片拼贴而成,造型生动可爱。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同样承担着排水功能,大雨时蜥蜴口中会喷出水柱。这里也永远人满为患,谁让这条蜥蜴那么可爱呢!</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犹如观赏高迪作品的饕餮大餐,而压轴戏则是万众瞩目的圣家堂。离开奎尔公园,我们又于预约时间16:00来到圣家堂。圣家堂的全名为神圣家族大教堂(Basílica i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圣家堂始建于1883年,预计完工为2026~2030年。2025年,圣家堂的诞生立面及地下室与高迪的其他多个作品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扩展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统称为“安东尼·高迪的作品”。同时,也成为世界上唯一尚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高迪的设计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堂的样式。在圣家堂,几乎找不到任何笔直的线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模仿自然界的螺旋、锥形和双曲线。教堂建造18座高塔,分别象征耶稣基督、圣母玛利亚、四位福音传道者和十二门徒。</p><p class="ql-block">圣家堂分为三个主要立面,分别讲述耶稣一生的三个阶段,即诞生、受难和复活。 “诞生”是高迪亲自设计并完成的立面,装饰极为繁复华丽,充满了喜悦和生机,描绘了耶稣降生的神圣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诞生立面中,描绘耶稣降生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组雕像中有弹拉吹唱,有儿童嬉戏,充满了喜悦和生机。</p> <p class="ql-block">这是“受难立面”,这个立面中,有醒目的,字母和符号组成的白色大三角形,是基督教艺术中象征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最传统的图形。意指“通过耶稣基督的受难与牺牲,三位一体(三角形)的神,完成了对人类的救赎。”这个立面上,还有诸多叙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高迪,此立面的雕塑风格简练粗犷,线条锐利,通过强烈的对比烘托出耶稣受难的痛苦与牺牲精神。</p> <p class="ql-block">高迪将他生命中最后的43年完全奉献给了这个工程,晚年甚至住在工地旁。1926年他因车祸不幸去世后,安葬在教堂的地下墓室。</p> <p class="ql-block">  这是“荣耀立面”,目前仍在建设中,它将是最宏伟的立面,主要表现耶稣的复活、最后的审判及通往天国之路。起初拍摄这个立面因工地的围墙,走了一圈也没有找到。后经指点,在马路对面的一座公园中找到极佳的机位,还避免了“透视变形”。</p> <p class="ql-block">在荣耀立面上,可以看到这些像水果一样的圆球,象征着“圣餐中的水果”。“水果”作为生命的果实,与“荣耀”的主题紧密相连。高迪将这些水果雕塑在立面上,意在表达信仰带来的精神丰收和上帝对世界的慷慨馈赠。它们使庄严的建筑充满了生命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以后顿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惊叹不已,一根根立柱如同巨大的树干,在顶部开叉形成“树冠”,支撑起布满自然光线的穹顶,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石质的魔法森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眩光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图中可看到通向楼顶的螺旋形楼梯,但当天暂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p> 色彩斑斓的彩色玻璃。 这是在大厅内一个有水的台子上,将手机放在特定的位置拍下的。 这是在领队老师房间窗口拍到圣家堂夜景,作为今天拍摄活动结束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