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真的过得好快,距离我刚开始学写古体诗,距今已有三十一年。打小我就偏爱读书,既喜欢迂回离奇的今古小说,也痴迷典雅华丽的唐诗宋词。凭着对文字的喜爱,我在求学的路上始终对文学有着一份真诚,也放纵了我心向往之的文化之旅。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缘起:一部小说引发的文字“傻戆”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4年春寒料峭,我在初中的第一个寒假中带着兴奋和满足看完了《水浒全传》,这时我刚好13岁又4个月。快意恩仇、忠肝义胆、敢于反叛,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故事萦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平静。当时的我,刚从小学六年接触了《春晓》《清明》《望庐山瀑布》等为数不多的唐诗,哪里懂得平仄韵律。仅凭一股初生牛犊的热血,趁着兴奋写下了《颂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吾等小辈,读《水浒》有感,顿然诗兴大发,偶作一首,见此:本是人间大凡人,都为父母生造就。只因违天背朝廷,却把罪犯名来当。……”现在看来,这一段连顺口溜都算不上的35句七言共245字的口水歌,显得那么“傻戆”。可也正是这傻里傻气的执着和自洽,为我打开了学写古体诗词的大门。让我直到现在依然对古诗文保有深沉的热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写完《颂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之后,我继续沉醉于古典名著的阅读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男孩子的心目中总有一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美猴王”。有过第一次写英雄好汉的下笔经验,我开始想为《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写一篇赞。不讲格律,没有词牌,也不知天高地厚,我居然写了《神物赞·仙猴一世》:“家居花果山,屋定水帘洞。群猴拜他为大王,顽皮又骁勇。好猴王,果不凡,历经艰险寻仙山。……”这一次,感觉自己有点意思了。于是,在整个初中(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我创作的火花燃起来了,对诗词韵味的体悟渐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开悟:一次班级会引出了语言“自画像”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时间到了1996年9月,我以一个超高的分数考上了地区重点高中——楚雄一中,继续完成念大学的目标。这一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古龙泉书院,文化底蕴厚重,让人身处其间有一种叩问历史的冲动。徜徉于荷塘亭阁,漫步在万卷楼边,立时让“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具象。竹林、庭院、荷塘、书房……我暗暗发誓:好好学。高一的第一次班级会,班主任周晓晖老师让大家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形式不限。于是,我想用点不一样的,就即兴发挥写了一首《自题》朗诵:“生就一副平凡像,胸宽气大性子刚。平生最厌空活过,却喜书丛作探访。习文倾心学鲁迅,运动尤爱摹乔丹。自夸我材必有用,苦搏争当国栋梁。”没想到,“夫子”的绰号在部分同学之间暗暗传开,成为我高中生涯里的一个重要标记。高中接触了更多的古诗文,也学习了更多的修辞手法,在时间的追赶下,我在高考与诗文创作上寻找平衡。我写了《忆秦娥·冬运会》:“叭声悦。竞技场上运动烈。运动烈,硝尘四起,斗志激越。群雄仗势争英杰,为班赛冠洒热血。洒热血,何惧寒风,无畏凶雪。”又写了《卜算子·忆小平》:“刚毅经风雨,冤错独不惧。自是为求振国路,勇护马列理。人格誉乾坤,悠然三落起。光笔一点绘蓝图,华夏新天地!”还写了《水调歌头·春日述怀》:“笑看冬日尽,阳春不约期。故地悄已着绿,荷塘泛涟漪。常爱春中信步,痴醉却还明语:君子志不移,伴读两相依,踏青胜空寂。……”临近高考写了《浪淘沙·别友》:“捷报传滇中,其乐融融。踌躇满志别父兄。难忘三年苦学处,龙泉叮咚。悲喜常与共,难改初衷,谈笑神舞已成空。记取恩师挚友情,如坐春风。”高中这三年,我学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把宋词“形散神聚”的风骨摹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研习:象牙塔里邂逅的“红色崇拜”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1999年的秋天,我开始了在云南财贸学院四年的大学生涯。虽然高考没有达到预期,但是财经专业的就业吸引也泯灭了我心有不甘的沮丧,让我认真规划起未来。在大学里享受着自由的学术空气,多元化选修成了我最快乐的事情。从小就喜欢读史,与近代中国的屈辱连连共情。我看《资本论》,看《毛选》,看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和《剑桥中国史》,心中总有一股愤懑与激动,向往救民苦难的英雄。我心存红色的信仰,坚定入党的信念,在努力学习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同时,对时代的变革赞叹不已。于是,我写了《满江红·怀念毛主席》:“巨龙腾空,风雷劲,万千气象。书生意,怀揣天下,指点江山。侯门万户轻如粪,不信神仙不羡皇。操健笔,白手创《湘江》,镰斧响。领秋收,党握枪;寻割据,战人寰。定长征,胸有甲兵百万。八年驱倭龙虎气,三战潇洒羞霸王。著雄文,功过凭谁定?红太阳。”也写了《满江红·走进新时代》:“万世承平,大业兴。东方已醒。新时代,神州鼎沸,海晏河清。喜迎港澳归桑梓,八项主张盼台湾,莫辜负,炎黄共文种,和为纲。倡三讲,塑清明;驱邪教,聚民心。战长江,中华万丈豪情。五句真言定军略,三个代表党性凝。曙光现,红日冉冉起,逝者欣。”这个时期,由于接触了大量中外历史书籍,再结合《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学到的经济原理,运用比较法对近代中国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经济学分析,让我对红色崇拜有了依据。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精进:向新独行的“诗语人生”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2003年7月,我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在社会的考验和生活的砥砺下,我慢慢成长起来。学会了调处关系,学会了包容自省,也学会了挺膺取舍。怀着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我在吟哦创作中体味古今同慨的惆怅,也努力寻找“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释然。工作依然很忙,家庭生活很暖。从2003年至今,我用了5年告别了单身,又用17年守护着婚姻。从一开始的文字“孤愤、怀疑”,到了现在的文字“圆融、淡定”,一路走来,文字给予我的,不止是反映生活,而是养性修心。30岁那年,我写了《浪淘沙·三十感怀》:“蜻蛉绕边城,稚子书声。青灯掩卷跃龙门,回望天涯风雨路,圣人时分。三十功名存?且行且等。修心养性少贪嗔,浮世自在不成人,亦幻亦真。”40岁那年,我写了《念奴娇·四十感言》:“红尘有厄,四十岁,渡尽刹那芳华。长夜孤灯,拦不住,书生负笈而行。明心见性,歌声琅琅,风雨同路情。醉雨听香,珠帘琴语佳话。稚子悄然白发,昂首向西去,陌路一家。青春作伴,云起时,悲喜聚散无涯。满载星辉,父母妻儿在,更无其它。人生不惑,归来仍是少年。”结婚十五年,我写了《贺新郎·水晶婚》:“情忆吾和汝,自当年,衷肠可诉,历历在目。风月同关诸般妙,执手披红作新妇。春常在,莺飞蝶舞。诗书共话烛影对,羡煞也,人间且留住。能持帚,善教读。岁月久经风霜苦,说不过,柴米油盐,陈茶酱醋。更有娇儿索母啼,早已丹心尽付。难为矣,明花辞树。纵使前方多歧路,心更坚,白首同舟渡。今世缘,不辜负!”到了2025年,回顾从小走过的路,我写了《贺新郎·诗语半生》:“蜻蛉烟雨骤,忆边城,乡愁如许,清濛依旧。寒窗十二龙门跃,踏伴中天星斗。自难忘,骄阳春透。人世浮沉浑不怕,书生负笈四海游,少年行,青衫袖。芳华梦醒惊白首。裂峰峦,松涛如诉,禅钟听咒。山河万里争秀色,推杯换盏猜酒。谁共我,彼岸兰舟?丹心尽注邀明月,一缕情思吹皱。归去来,东风瘦。”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我坚守着对古典诗词的喜爱,从最开始的邯郸学步、照猫画虎,到了后来依样葫芦、诗韵初成,再到现在神形兼备、从心所欲,一路走来,殊为不易。我为自己的坚持喝彩,也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鼓掌。个人的喜好在时代洪流面前,惟有躬身实践,融入生活,才会迸发出心灵的弦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