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克旗--西伯利亚银鸥

中原虎

西伯利亚银鸥(学名:Larus vegae),别名织女银鸥、织女鸥,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大型鸟类。其雌雄同色;头及颈背具深色纵纹,并及胸部;通常三级飞羽及肩部具白色的宽月牙形斑;合拢的翼上可见多至5枚大小相等的突出白色翼尖;浅色的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内边与白色翼下覆羽对比不明显;虹膜呈浅黄至偏褐色;嘴黄色,上具红点;腿脚粉红。因其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地区,故得名。 拍摄地点:内蒙克什克腾达里湖<br>拍摄时间:20250916<br>摄影编辑:中原虎 西伯利亚银鸥的分类仍存在争议和不确定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归类有所不同。在某些地方被作为美国银鸥(Larus smithsonianus)的一个亚种;或者和美国银鸥与欧洲银鸥(Larus argentatus argentatus)一起作为银鸥(Larus argentatus)的亚种。西伯利亚银鸥蒙古亚种(Larus vegae mongolicus)曾被视为黄脚银鸥(Larus cachinnans),但后来将其与西伯利亚银鸥归并在一起了。 西伯利亚银鸥体型较大,全长55-73厘米,体重约1100克,貌似凶狠的浅灰色鸥。雌雄同色。在冬季,西伯利亚银鸥的头及颈背具深色纵纹,并及胸部;通常三级飞羽及肩部具白色的宽月牙形斑。合拢的翼上可见多至5枚大小相等的突出白色翼尖。飞行时于第10枚初级飞羽上可见中等大小的白色翼镜,第9枚具较小翼镜。浅色的初级飞羽及次级飞羽内边与白色翼下覆羽对比不明显。虹膜浅黄至偏褐;嘴黄色,上具红点;腿脚粉红。<div>  亚成鸟翅上具明显的鳞状纹,颈部具暗褐色纵纹。</div> 西伯利亚银鸥与海鸥(Larus canus)的区别在于海鸥体形较小,嘴尖无红斑,脚为黄色;与灰背鸥(Larus schistisagus)的区别在于灰背鸥上体较暗,多为黑灰色;与银鸥(Larus argentatus)的区别在于银鸥色浅,而西伯利亚银鸥色深。 西伯利亚银鸥主要栖息于港湾、岛屿和近海沿岸以及江河湖泊(沼泽、河边湖畔的草丛及灌木丛)地带。 <b>叫声:</b>西伯利亚银鸥的叫声非常嘹亮,在两三声短促有力的鸣叫后,往往跟着一串稍弱但连贯的鸣叫,很有节奏感。当成群的西伯利亚银鸥一起鸣叫起来,整个空间都充斥着嘹亮的叫声,非常有气势。<div> <b>飞行:</b>西伯利亚银鸥喜欢成群低飞于水面上空,飞行时的样子轻快敏捷,还常常利用空气中的热气流滑翔以节省体力。 </div><div> <b>食性:</b>属杂食性鸟类,主要以小鱼、虾、甲壳类、昆虫等小型动物为食。</div> <b>世界:</b>西伯利亚银鸥分布于北美洲(有时是沿着阿拉斯加的西海岸,通常是在诺姆半岛附近)、东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阿尔泰东南部、贝加尔湖至蒙古地区);越冬于亚洲的南方地区<div> <b>中国:</b>繁殖于新疆和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迁徙或越冬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为南部沿海至香港的罕见冬候鸟;东北三省为旅鸟。</div> 西伯利亚银鸥的繁殖期在4-7月。成群营巢,营巢于海岸悬岩上,每窝通常产卵2-3枚,偶尔多至4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5-27天。 西伯利亚银鸥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CSRL)——无危。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i>谢谢雅赏!</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