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命在奉献中绽放光芒——记幸福家人公益十三区志愿者韩慧云</p><p class="ql-block">透析室与爱心屋的"双线作战"</p><p class="ql-block">每周一、三、五的清晨,67岁的韩慧云都会在透析机的嗡鸣声中开启新的一天。当淡黄色的药液缓缓流进血管时,她总在核对着手机里的工作备忘录:"今天有300斤红薯分装,下午要给环卫驿站送防暑包"。15年透析治疗让她的手臂布满针眼,却从未阻挡她奔赴公益战场的脚步。透析结束后的四小时内,总能在人民广场爱心屋看到她利落地穿上幸福家人红马甲,将还带着体温的暖水壶递给汗流浃背的环卫工人。</p><p class="ql-block">公益版图上的特殊"钉子户"</p><p class="ql-block">在文明广场爱心屋的值班表上,韩慧云的名字永远占据着最密集的格子。创卫期间她发明"三点巡查法":清晨带竹夹捡烟头,午间携抹布擦宣传栏,傍晚握扫把清死角。当农户滞销的红薯堆成小山时,她连续三天从早八点到晚八点蹲守分装区,把2000斤红薯打包成标准份。有次暴雨导致透析室停电,刚结束治疗的她踩着积水赶到敬老院,湿透的裤管还滴着水,怀里的端午粽却用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p><p class="ql-block">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p><p class="ql-block">胸前的党徽在韩慧云的红马甲上格外醒目。20年党龄沉淀成她特殊的"工作法则":登记表必须复核三遍,慰问品要亲手递到老人手里,活动结束后的场地要比来时更干净。当"二七社区"开展孤寡老人陪护计划时,她悄悄把每周三次的透析调整为凌晨时段,硬是挤出三天参与上门服务。年轻志愿者心疼地劝她休息,她总笑着说:"我这机器(指身体)定期保养就能运转,但困难群众的需求等不得。"</p><p class="ql-block">爱心长跑中的生命礼赞</p><p class="ql-block">在人民广场东南角的爱心屋里,有个贴着韩慧云名字的专属储物柜:透析药包与志愿者日志并排摆放,血糖仪旁躺着未拆封的荣誉证书。15年公益长跑中,她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8000小时,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六圈的距离。当被问及坚持的秘诀,她指着墙上"幸福家人"的logo:"人活一辈子,能成为别人生命里的止痛片,我这透析就没白做。"如今,这个带着胰岛素泵的身影,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爱心屋的晨光里,用颤抖的手稳稳托起人间温暖。</p> <p class="ql-block">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以身作则,始终坚守第一线</p> <p class="ql-block">今日,韩慧云不慎摔倒导致膝盖骨折,无法行走。消息传到老领导耳中后,原单位党委书记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尽管伤痛难忍,韩慧云仍坚持在家人搀扶下坐起身来,她眼眶微红却面带笑意,对专程前来的老书记和几位老同事连声道谢:"让你们操心了,实在过意不去。"</p><p class="ql-block">探视过程中,她特别提到家人的支持:"这次多亏了我家先生和儿子,先生每天变着花样给我熬骨头汤,儿子下班就往医院跑,"说到此处,她轻轻拍了拍丈夫的手背,夫妻间默契的眼神交流让在场的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p><p class="ql-block">老书记关切地叮嘱她安心养伤,并表示单位会全力协助解决困难。临别时,韩慧云执意要送到病房门口,被大家劝阻后才作罢。窗外的阳光洒在她略显苍白的脸上,映照出那份坚韧与温暖交织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背后是孝心的儿子,把妈妈接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真是有其毋,也有慈善孝心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人民广场爱心屋门口的爱心传递</p>